街屋
3 人追踪
3 篇文章
Toshi Tantei

臺灣戰後建築考現—戰後街屋歷史主義的文藝復興

1950年代的台灣,一種風格鮮明的街屋型態,出現在台北與基隆舊城區以及零星的高雄市角落。由於至今對此建築類型沒有明確的定義,或是學術上的討論鑽研,本人暫且以「戰後歷史式樣街屋」來稱呼它。以時空背景而論,自1935年台灣博覽會後風靡一時的裝飾藝術 (Art Déco)、摩登流線型...

UraWeng

行刺 x 大稻埕

Oh –– 那個午後天色好壯烈,對行刺的預先祝福,乾杯。房裡砌好的桂花茶香,細細淡淡「上品漢方」。「裡應外合」無聲、務必靜得無聲,我說我的——忍不住地, 「怦然心跳」那盞茶入喉的聲音好聽,怎麼這麼好聽,「嘻。」 「今天的唇怎這麼艷紅詭譎?」「我在模擬、幻想著,飲你的血,殘餘在唇上的樣子,每一滴我都要舔淨。

WencheWu

【閱讀筆記】以更日常的方式 看見台灣庶民文化的美-《街屋台灣》

我在自己的家鄉屏東街頭畫畫,時常抱著「追趕」的心情,因為拆除的速度太快,想要全部記錄卻力有未逮。屏東這幾年有相當大的改變,許多老舊眷村、警察宿舍、陸橋等建物,常常在我畫後不久就被拆除。城市因應建設必然也會遇到破壞,對此我不想多做評斷,但如果我們面對這些老舊建築時能多一點溫柔,也許很多事情會變得不一樣。

没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