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乙
小乙

野生作者,普通编辑。

书影推荐|伸出手就可以联结

五月六月,明显感觉到和周围的联结越来越多,连我这个i人都蠢蠢e动:既和已经熟悉的朋友聚餐、喝酒、看展、听LIVE,甚至进行了一趟小小的高邮之旅,又接触了新的朋友,在南京、在上海、在线上,勇敢地交流与奔赴。五月六月,还见证了表弟的婚礼,一晃大家都成家了啊。当然,也回想起我和Y老师去年的婚礼,在五月的纪念日打算拍纪念照,结果两个人不是你忙就是我忙,就这么过去了——嘿,要不下个月补一下吧。

五月,去听了海源的脱口秀专场,他聊到去年奥斯卡主持人被打一事,最后感慨,如果被打就什么都可以说的话,他也愿意。巧的是,第二天就发生了一些新闻。

有的时候会产生错觉,疫情(打出这两个字已经有些生疏)的阴霾似乎真的过去,手机里铺天盖地都是特种兵旅游。而有的时候,比如这件新闻的不断发酵,让我知道另一些阴霾早已渗入了生活的肌理间。我悲观地想,这预示着做事情越来越难,而我又不能放弃与汉语文字的联结,姑且只能挣扎。

说一些好的事情吧。五月六月,明显感觉到和周围的联结越来越多,连我这个i人都蠢蠢e动:既和已经熟悉的朋友聚餐、喝酒、看展、听LIVE,甚至进行了一趟小小的高邮之旅,又接触了新的朋友,在南京、在上海、在线上,勇敢地交流与奔赴。五月六月,还见证了表弟的婚礼,一晃大家都成家了啊。当然,也回想起我和Y老师去年的婚礼,在五月的纪念日打算拍纪念照,结果两个人不是你忙就是我忙,就这么过去了——嘿,要不下个月补一下吧。

《米德尔马契》/小说、乔治·爱略特

这种长长的十九世纪现实主义让现在的我来读实在有点闷,全程非常痛苦,然而读完之后,不得不说多多(多萝西娅)是我心中难忘的(由女性作家塑造的)女性角色之一。

她有对年长的、比自己博学的男性的幻想与崇拜(两百年了也还是如此),但经过短短的蜜月她就迅速认清了对方败絮其中的真相。在她的两段婚姻里,多多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理性、冷静,她的身上有种刚毅与睿智,尽管她追求宗教上的真,一度甘愿为此献身(嫁给卡苏朋),但她也有资本主义式的务实,她可以和男人们谈论村庄管理,清醒地知道如何处理自己的财产,而这些品质大概只有女性作者会突出赞美。

我猜想,乔治·艾略特也是这样刚毅、睿智的女性。她以青年男女的婚姻为线索,却有着展现“外省风俗”的野心,完全可以感受到资本主义发展时期英国小城的风土人情。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小说、珍妮特·温特森

这本书流行的时候,看书名与封面一直以为是什么小清新风格就没看,前阵子看了巴黎评论对珍妮特·温特森的采访,忽然对她提起兴趣。啊原来是这样尖锐甚至内核沉重的作品(因为同性而被驱魔简直就是美国恐怖电影),即便透露着青春的气息。

读的时候会联想到普拉斯,那种女性内在的撕扯,在疯癫的边缘化身女巫。书里也有对《简爱》的戏仿,红房子里的里德太太和心里只有教会的圣约翰投射在母亲一人身上。现实生活与各种宗教故事的穿插也很有意思,让整个作品笼罩着白白的迷雾。在我看来结尾处并不是和解,而是一种“暂时先这样”的呼吸瞬间。

《那个苹果也很好》/散文、栾颖新

是朴素可爱的豆瓣日记风格,去观察,去感受,去认识我和世界。断断续续关注过作者的广播,没想到成书质量很高。书名看似温和,其实有些篇章能感受到内在的尖锐,刚开始有些不适,后来却觉得很好——就像巴黎没必要浪漫,苹果没必要一样,有自己坚持的生活,也很好。

《我在北京送快递》/散文、胡安焉

 之前在豆瓣看过作者写送快递的日记,非常震撼,表面上揭晓了不曾体验过的一种生活的细部,实际上作者本身真诚的自我剖析更为动人(是i人!)。实际成书后再读还是很好,没想到作者还经历过其他十几份工作(果然大理的环境最让人快乐)。虽然后半部的笔力稍显弱一点,但我想作者用最朴素的方式展现了写作的意义。

《赶时间的人》/诗歌、王计兵

血泪文字,滴成诗歌。

“从空气里赶出风/从风里赶出刀子/从骨头里赶出火/从火里赶出水/赶时间的人没有四季/只有一站和下一站”

“站在空荡荡的马路/喊自己的名字/就像喊一个亲人/就像母亲喊自己的孩子/于是,整个异乡就升起了炊烟”

“我遭受的白眼像白云一样多/赔出的笑脸/像星星一样璀璨/这些明亮的事物/保持着我在人间的晴空”

“三年了,父母相继离世/如果,真的有另一个人间/三岁的父亲/也许正领着一岁的母亲/蹒跚在稚气满满的路上/也许正掐下一朵鹅黄/别在母亲偏斜的衣襟”。

《女性的思想》/女性主义、上野千鹤子

可以视为上野千鹤子的女性主义书单,《厌女》《父权制与资本主义》的背后是这些女性理论作品的联结承托。前半部对焦日本,填补了我的盲区(题外话:原来写《银汤匙》的中勘助是恋童癖……),同时也不禁想要了解国内的相关历史进程。后半部放眼世界,回想起读研时学习这些理论的痛苦,现在竟然变成了某种有余裕的融会贯通,真好啊。

最后,上野老师的这段后记实在是鼓舞人心:“我的父母让我诞生于这个世上,但也有很多人影响了我的思想,成为我思想上的父母,还有一些人是我的兄弟姐妹,他们将深入灵魂的话语传递给了我。即使有些人毕生未能谋面,她们(因为大多是女性,所以用“她们”来称呼)也是我的母亲或姐妹。”

《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科普、花蚀

喜欢。认同作者所说的动物园是有原罪的,而现阶段能做的就是如何让动物园尽可能保障动物福利,充分发挥动物教育、动物保护的作用。

书前半比后半好,前面介绍的国外优秀动物园案例让人心动,以后出去玩又多了想去的地儿!对国内动物园的巡礼可能是碍于国内的原因,本来想看狠狠吐槽的,但说得不多,每个动物园都找了一些个亮点,但我感觉我们整体就是很差啊……看到对红山动物园的介绍还是很激动,希望沈园长能做到他所愿的世界一流。整体上介于导览和科普之间,编辑工作做得不够好,好些点前后重复。

PS.作者推荐的《如何展示一只牛蛙》一文非常好,搜一下就有。

《如首无作祟之物》/推理小说、三津田信三

好看!第一次读三三,民俗+恐怖+推理,不得不让人想到横沟正史。山村古老传说,宗族勾心斗角,无头案密室案连环案,怎么可能不好看。三重解答也让人震惊,但是震惊过后也想吐槽:没有叙诡?动机就这?真的看不出看来?anyway阅读整体体验很好,虽然关键点和凶手都猜到了(纯靠知识库排除,没有推理过程),但还是很享受。

《六个说谎的大学生》/推理小说、浅仓秋成 

一口气看完,好看!第一次见到把求职面试放在推理小说里,接地气。既有严谨的逻辑(没有死人,算是心理战)与反转(“幕后黑手”翻了四层,每个人的形象也翻了至少两层,伏笔埋得值得回味),又有社会派式的反思(与其说是反转不如说是人性的多面,与其说是公平求职不如说是运气与发疯的较量),喜欢。

《迪克·布鲁纳》/传记、插画集

装帧摸着太舒服了,颜色印得也好,不愧是美术社……看米菲的时候联想到蒙德里安,原来颜色上更像马蒂斯。每天骑着自行车去工作室就是最幸福的事,生病了不能全力以赴工作干脆就不做了。观察《苹果》两版封面的前后对比,以及米菲形象的演变,真的能给绘本创作者很多启发。文字翻译好像差点儿意思,但很多没见过的图片加分,米菲太好了!

《路德维格·贝梅尔曼斯》/传记、插画集

真的好喜欢玛德琳!喜欢贝梅尔曼斯的画!读的时候忽然想到韦斯安德森,他们都对空间(城市)的展现都很有特色,色彩缤纷,充满活力,又带有金色怀旧的气息。想想《布达佩斯大饭店》,再想想在丽思卡尔顿工作的贝梅尔曼斯,重叠了!

《一根棒》/漫画、高野文子

文学性非常强,看似冲淡薄味,其实有着有序坚实的支撑,但整体又是日式的轻盈日常,读的时候脑子里自动响起女性旁白的声音,但但是每一篇的角度都不一样,“啊还可以这样”。

《美丽的小镇》完全就是一篇散文,社恐夫妻也太有代入感了,最后拉远的镜头想起自己幻想过的电影。《生病的友子》和《巴士站四点见》是观察与奇想的结合,许多细微的心理流动想要和作者击掌。《我所知道的那个孩子》是那种体贴的好孩子的痛苦吧,我懂!《东京可乐波古》最可爱,小精灵的都市寄生生活,最后竟然落脚到了回归乡村,昭和日影发出回响。

《奥村先生的茄子》有没有人翻拍成动画或电影啊?太有意思了!还记得十九岁那年六月六日的中午你吃了什么吗?寻常瞬间牵连起的细微波澜,堪比普鲁士勒小玛德琳的茄子。外星女人、乌冬面录像带、图画童谣bgm则增加了奇妙的色彩!

《悠悠哉哉》/漫画、谷口治郎

好喜欢。本来以为只是普通的江户版《散步去》,没想到主线有情节,缓慢而笃定。看着男主以步测量&在家中制造天文仪器,就想原型是谁呢,查了下原来是伊能忠敬,徒步走遍日本,第一个作成日本全地图的人(为什么编者没有说明呢)。

单看每一章也很有韵味,以脚步移动视角,确实有《清明上河图》的感觉,江户风情长卷缓缓展开(还出现了小林一茶!巧了!)。特别有几章想象自己是动物时的视角切换,很妙。画面上能看出对浮世绘的致敬,富士山前白云的画法一模一样哈哈哈。

《不方便,但很幸福》/漫画、洪渊植

本来以为是《小森林》式的治愈漫,没想到非常真实,甚至残酷。当代城市人搬进深山生活,有来自自然的馈赠与快乐(看种菜、散步、游泳真的好开心),但也有很多不方便和很辛苦(通勤实在是太难了,而且最后也不过一年就不得不搬家)。

更打动人的是,作者把创作者(漫画家)的心理暴露在读者面前:一边为了过上稍微宽裕些的生活拼命赶稿,一边思考什么时候开始自己真正的创作;一边被编辑改稿建议折磨到狂躁,一边看着存折上的几百元痛苦。搬进山里的那个冬天,来自自然的孤独严酷与来自创作的折磨分裂,让“我”大病一场,那段画面简直让人战栗。虽然但是,我和妻子的互动、扶持真的很暖心呜呜。

《狐狸的晚宴》/儿童文学、安房直子

“露出狐狸尾巴”可太妙了!所以最终小狐狸都没能和人类一起吃饭啊【忽然有点sad……


《车的颜色是天空的颜色》系列三本/儿童文学、阿万纪美子

掀开帽子飞起的白蝴蝶,拒载山猫的小卡片,狐狸变装大赛第一名可以获得十三袋油炸豆腐。五只狸猫小男孩趴在幼儿园围栏上,狐狸嫁女儿会下太阳雨,老奶奶梦见小小的自己荡秋千。车的颜色不是蓝色,而是天空的颜色,太棒了。

《狐狸的神仙》/绘本、阿万纪美子、酒井驹子

图文两位都是我的爱。阿万纪美子写这种幻想故事非常自然,狐狸跳绳要把尾巴竖起来贴近后背,这个细节太好了,和狐狸同名这个点也非常棒,一种世俗的“通灵”。酒井驹子画得也好好哦,粉色和蓝色的运用让人印象深刻,小女孩跟狐狸一起跳绳&笑了出来的两张我反复看!

《天空颜色的种子》/绘本、中川李枝子、山胁百合子

山胁百合子的画太棒了,反复看,还有小小的古利和古拉客串。所以天空颜色的出租车是不是天空颜色的种子长出来的?【和阿万纪美子联动了!

小棉被》/绘本、近藤亚希

可爱!!“太了不起了!小棉被!!!”小棉被中间回到树下是因为小松鼠没有用东西交换它啊!这个逻辑太棒了。【把这本书放在桌上,Y老师看见封面,说这个怎么和《银魂》里的伊丽莎白那么像,是不是底下也有腿毛……

《古纳什小兔》/绘本、莫·威廉斯

翠西突然想起小兔不见了,急得直冒婴儿语,最后终于说出“古纳什小兔”(这可真是复杂的人生第一句啊)也太可爱啦。为什么妈妈第一反应就是小兔呢,爸爸却连翠西想什么都不知道!安静的灰色的摄影和色彩与表情动作同丰富的漫画非常搭【这才是运用摄影的意义!【没有暗示其他书不好的意思。

《做玩偶的戈蒂》/绘本、玛丽莲·布鲁克·戈夫斯坦


“我想你一定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因为你疯了!”“我自己的小房子,有我的雕刻刀、我的灯、我的茶、我的床、我的工作台和木头,我在这里做木头小玩具,为我的朋友们。”小小的灰白的孤独的,每个创作者都会深有感触的美好作品。

《小小的她的来访》/绘本、凯蒂·克劳泽

好喜欢,“死神是一个温柔的小女孩”。题词是“献给雾中人”,太美妙了。这本抓来的书翻开有浓浓的樟脑丸味,感觉和它很搭。

《爷爷有没有穿西装》/绘本、阿梅丽·弗里德

重读还是很喜欢。书名这个切入点太有意思了,可是这个有意思却放在“死亡”的沉重主题上,就好像跟最具生命力的孩子去谈论看似最遥远的死亡一样,生出了许多轻与重的滋味。

图和文都把孩子的视角展现得极佳,插画看似生涩粗糙,但土地一样的颜色、孩子和大人差异巨大的比例都让人印象深刻,文字十分细腻,情绪转变非常儿童视角,文字量再少一点点就更好了。最喜欢结尾,在别人的眼中,新生小宝宝是爷爷生命的传递,但在我的眼里,爷爷就是爷爷。

《神奇的壮锦》/绘本、刘旭爽、李清月

整体感觉比《找金鸡》好,民间故事的叙事线比较清晰,庞杂晦涩的东西少了些,打动人的气是贯通的。两位老师的作品是非常有创新性的,甚至让人震撼,如果只是视为一次对民间故事的艺术改编是绝对出色的,只是个人不喜欢绘本的艺术性越过孩子的可读性(不是说孩子不能理解,而是说一种作品的整体性?)。

《什么都想要的兔狲》/绘本、熊亮、黑眯 

木刻套色。原型是民间故事,现在画和文字明显都是艺术家气质的。对小朋友来说有点复杂,对成年创作者来说刚刚好。非常喜欢结尾,当兔狲慢慢地庄严地从洞里探出头来,却没有谁发现,没有谁期待。兔狲的伤心只持续了一页,当远方闪起光亮时,它的心又“怦怦怦怦跳起来”,就像最初一样!

《法兰西特派》 The French Dispatch (2021)/韦斯·安德森 

喜欢!!韦斯安德森的形式太适合描绘这种金色旧日了,扁平的规整的形式,与鸡飞狗跳的不可思议的生活。总能从他的作品里看到自由,而这次关乎新闻与写作对我来说更是意义不一般。片尾看到E.B.怀特惊了一下,又想说这个杂志封面好像桑贝给《纽约客》画的画风,没想到一查真的是致敬《纽约客》的虚拟杂志。结尾编辑部里大家开始一起写讣告时,忽然有点想哭。

《悲情城市》(1989)/侯孝贤

在朋友家一起看的电影,一群人擅自举办了上海电影节南京分会,笑。后劲很足的电影,雨夜看完,归家后躺在床上,被胸口的闷与哀压着睡不着。

观影时不断想起之前读过的《来自清水的孩子》系列,感谢那套书让我对二二八、美丽岛等历史有了真切的认识,也让这部电影没那么晦涩难懂。可能是因为之前看的侯孝贤是《恋恋风尘》《冬冬的假期》,没想到这部会出现血腥械斗。血落在污泥里,鸟飞过金九的山与海,淡淡红霞中的红蜻蜓。照片落影,我们都有共同的历史。

PS.不说话的梁朝伟更加性感了。

五月和朋友们去听了秋山羊子的LIVE,奉上印象最深刻的一首歌(已经被我空耳后取名卤肉之歌)。一起扭动,祝你尽情享受夏天!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hGFTELVptOKH3ZD-D3JR6w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