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乙
小乙

野生作者,普通编辑。

人间食粮|读童书是和过去的自己不断相逢的过程

和众多爱书人一样,我的童年里关于阅读的记忆占了大半。可是又有那么点不一样,那就是长大后的我依旧爱读童书,甚至成了一名做童书的图书编辑。当我在成年后,在工作中,在日常阅读里,翻开那一本本熟悉的书,10岁的我和30岁的我竟借此相逢了。

该如何开始关于童年阅读的回忆?

可能是那本封面翻掉了的《365夜故事》,遗落的黑色封皮在我的记忆里“嘭——”地燃起七彩烟花;可能是4岁的我抱着《童话大王》睡着了,10岁时从表弟家沙发缝里发现一本《皮皮鲁和罐头小人》,我忽然觉得封底的作家有点眼熟;可能是爸爸从新疆出差回来,带了一本新疆青少年出版社的《阿凡提的故事》,我第一次发现出版社与书之间的隐秘联系;可能是在新华书店的深处,妈妈说我待会儿来接你,而我捧着《三剑客》,正专注于猜想阿托斯、波托斯和阿拉米斯是不是就是封面上三个外国人的模样。

和众多爱书人一样,我的童年里关于阅读的记忆占了大半。可是又有那么点不一样,那就是长大后的我依旧爱读童书,甚至成了一名做童书的图书编辑。当我在成年后,在工作中,在日常阅读里,翻开那一本本熟悉的书,10岁的我和30岁的我竟借此相逢了。

不相信?听我讲三个奇妙的故事。

第一个奇妙的故事。

作为一名比较文学专业的学生,我早早认识艾萨克·辛格,一位犹太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为一名童书编辑,我也知道插画家莫里斯·桑达克和他画的《野兽国》是多么鼎鼎有名。前阵子,当我发现这两位大师竟然合作过一本名为《山羊兹拉特与其他故事》的书时,自然不会错过。

这真是一本好书。精致布面上印着极具桑达克风格的细密插画,翻开书页,辛格讲述着七个浓郁犹太风格的民间故事。我边翻边赞叹画稿与文字的相互契合,直到最后一篇《山羊兹拉特》出现,我忽然意识到——原来,自己小的时候读过这个故事!

那是10岁生日时,我在父母的带领下去新华书店挑本书作为礼物,一眼看中了一本华美的精装书。金边环绕的封面上站着一只小羊,书里收录了各种与羊有关的童话、诗歌、短篇小说……这不正是一本献给属羊的我的完美生肖书吗?

我把它带回家,从饭桌前看到睡床上,夜深时,读到最后一个与羊有关的故事:山羊和男孩闯进白色的暴风雪中,天寒地冻,危急时刻,他们躲进了干草垛的中央。在草垛里面,山羊不停地吃着,从上吃到下,从左吃到右。不知为何,这个景象让儿时的我颇为着迷。

今天,当我读到男孩抱着山羊,饿了便挤一些羊奶喝,困了便倚靠着羊睡觉时,忽然回忆起,这危险世界里的一片小天地给儿时的我带来的莫名的安全感。随着三天三夜暴风雪停,男孩从盖着积雪的草垛中挖出一条通道走了出来,“万籁俱寂的雪的世界里,月儿泛起光芒,在雪地上撒开银网,如梦境般熠熠生辉”。此刻,10岁的我和30岁的我一起哭了出来。

第二个奇妙的故事。

小学五年级时,电脑在我们县城里开始普及,千禧之风吹送来对互联网的无限畅想。学校也开办起了电脑兴趣班,第一节课从穿鞋套、学开机关机开始。正是这时,我从订阅的《中国少年报》上知道了红泥巴读书俱乐部,认识了创办人阿甲老师和萝卜探长。有一天,他们在报上推荐了一本看名字就适合我这个网络菜鸟的书——《e班e女孩》。

书中的主角是一个在上海读小学的普通女孩,和我一样面临小升初考试。她同时也是一个熟练掌握初代互联网黑话(高兴要说“^O^”,不高兴就“55555”)、玩转BBS和Email的小网迷。这个上网冲浪的e时代故事让当时的我心生向往,果断加入了学校的电脑兴趣班,小学毕业又请求父母买了家中的第一台电脑。伴随着缓慢的拨号上网,一个广阔全新的世界在我的眼前展开了。

也许是因为反复看这本书许多遍,我记住了这本书的作者叫张弘,勒口上对她的介绍是“青年儿童文学作家”。

20年后,我成了一名童书编辑。我很快发现,原来小时候认识的那位阿甲老师,一直在童书阅读、推广、翻译、创作、研究领域深耕细作,成了越来越多人都知道的阿甲老师。

为了工作学习,我也关注了一些童书相关的公众号,其中有一位主理人叫“魔法Auntie张弘”。当时的我并没有多想,直到某一天,主理人发了篇文章回忆曾经的阅读和写作经历,我忽然意识到——原来,这个张弘就是那个张弘!她从青年变成了auntie(阿姨),我也从小学生变成了职业人!

第三个奇妙的故事。

从小时候起,我的心中就有一部典范式的儿童文学、一本超越童书的作品。它就是《柳林风声》。儿时在新华书店买到过上海译文的老版,平装,薄薄的一册极便宜,配有E.H.谢泼德的经典插图。每每读到鼹鼠和河鼠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划着船,“只听见风在吹响芦苇、草丛和垂柳”,就仿佛进入了童年时的甜梦。

去年,我忽然发现上海译文出了新版的《柳林风声》,立刻购入重读。这时我才发现,肯尼斯·格雷厄姆是在给独生子“小老鼠”讲睡前故事的过程中创作了这部作品,这其中容纳了太多成年人的真心:那看似柔和的自然背后是让动物都感到恐惧的原始冷峻,那对家的依恋与对远方的憧憬之永恒矛盾,那人生中很难获得的互补式友情……就连蛤蟆的自吹自擂在今天看来都特别可爱:真不错,艰难的生活里就该多点表扬和自我表扬!

出于对这本书的喜爱,我沿着《柳林风声》出发,以它为线索,一路阅读、寻找:《柳林风声诺顿注释本》展示了二十世纪初英国社会的阶级风貌是如何投射进《柳林风声》中的,细细考证,读来趣味横生。《企鹅手绣经典系列:柳林风声》的封面设计来自刺绣艺术家的纯手工刺绣,极具艺术价值。《獾的礼物》则是一本以《柳林风声》中的老獾为主角的绘本,富有想象又温柔克制,如果想和孩子谈谈死亡,我一定选择这本。近几年很火的心理疗愈读物《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同样是《柳林风声》的“衍生”,它将原著中蛤蟆的爱炫耀解释为一种内心的自卑、软弱,本质是对严苛父母的反抗与取悦,讲述了蛤蟆是如何通过心理咨询走出抑郁的。如果对蛤蟆的形象还感兴趣,经典桥梁书《青蛙和蟾蜍》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吹动芦苇与柳叶的风声中,读完这一本本书,我忽然意识到——原来,从童年的阅读出发,自己竟不知不觉编织出了一个《柳林风声》的小宇宙。

这就是我想和你分享的三个奇妙的故事。

对我来说,童年时阅读的作品、专为儿童准备的作品、怀着赤子之心创作的作品,都是广义的“童书”,而读童书和做童书,真的是和过去的自己不断相逢的过程,是发现曾经童书路上的领路人成了与自己并肩而行的同伴的过程,是引领着过去的自己走入更广阔世界的过程。我时常想起幼时读的《儿童文学》杂志,封面上总有一行大字:“本刊适合9—99岁公民阅读”。读童书,在人生的任何一个时刻都无比美妙。

韩国画家Sung Hwa Kim作品:夜曲-我的爱、希望和美梦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OID80jiUZKeHwDIt0xVkh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