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 Ming
Wu Ming

You don’t know until you try (I write when I have occasion, and sometimes I have no occasion. ) Wuming@liker.social

每日一英國

(编辑过)
身處香港但媒體每日都在報導英國新聞,差一點點我以為自己身在英國。

在手機隨意滑新聞,短短幾分鐘瀏覽,已有三則英國新聞,頻密和重視程度比阿富汗水災,或俄烏戰爭更甚。


日前「香港01」的標題是「英國通脹飆升創40年高位 老人家最受影響 英媒:部份擬重返就業」。「Yahoo新聞」的標題是「英國商會:英經濟料今年底前步入衰退 通脹第4季達14%高峰」 ,「香港電台」說:「英國有工會計劃於新首相上任時罷工 抗議生活成本高企」等。


英國的確在全球能源危機和通貨膨脹下,未來充滿挑戰,不過英國所面對的問題差不多是全球的問題。前陣子澳洲央行警告通脹正邁向30年來的新高,需要進一步加息應對,加息固然令經濟增長放緩,但不加息又不能制止通脹。除了要制衡通脹此頭猛獸外,還有氣候變化帶來糧食供應的隱憂,新南威爾士州和昆士蘭州的水浸令農作物供應受損,化肥成本增加,就算有收成,農產品也不會便宜。


生活成本上漲的壓力下,最受影響就是低收入家庭,此類情況放諸天下而皆準,只要一有通脹,經濟衰退,最基層的家庭受影響。宏觀一點來看,全球一旦陷入衰退,最貧窮的國家影響最大。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七月已發出警告, 由於美國、中國和歐洲的經濟在各種危機碰撞下,經濟放緩幅度超過了預期,世界可能很快就會處於全球衰退的邊緣,經濟前景明顯黯淡。假若威脅繼續加劇,全球經濟將面臨1970年以來最嚴重滯漲。


說起1970年,不其然會想起1979年上場的英國前首相戴卓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1925-2013),她上任前當天遇上鐵路及煤礦工人罷工, 能源短缺,通脹升溫,和英鎊下跌等問題。 那時期的英國可謂經濟衰退,政治孱弱,民心低落。 戴卓爾夫人上任之後提出一系列的新自由經濟政策,她大力減少國家干預,重視市場機制,主張非國有化政策,從而鼓勵私人投資,對工會和罷工採取強硬策略,削減教育、醫療和社會福利等公共開支。簡單來說就是開源節流。對外她強化與美國的關係,締造英美聯盟,反對歐洲一體化,捍衛英國固有利益。


不回看從前差點以為是此刻脫歐的英國, 命運翻轉,世事無常,然而什麼也像逃不過命運的輪迴,一切在變,而萬變又不離其中。


2022年的俄烏戰爭帶來的能源問題,碰撞著一系列潛在的社會問題,英國再次陷入困境,像1979年那樣,恰巧地硬朗女性派的卓慧思(Liz Truss) 成了首相,很多人冀盼她能成為第二個戴卓爾夫人,帶領英國脫困,邁向另一個光輝時代。 


不知道卓慧思能否披荊斬棘,在後女皇年代逆風而行向陽而生,只覺卓慧思穿上深藍色裙子時,衣著風格的確有幾分戴卓爾夫人的影子,尤其那條藍色的裙。 


1982年9月,戴卓爾夫人在北京跟鄧小平商談以「主權換治權」續租香港一事,被鄧小平一口拒絕後, 戴卓爾夫人離開人民大會堂石階時跌倒,當天她就是穿上藍色的長裙。 大部分香港人對於那幕可謂歷歷在目。


還記得當天的香港,每人都目不轉睛地看著。那一跌,衆人的魂魄也散落在地上。 默不作聲,各自盤算。當年二叔翌日決定移居英國, 後來定居倫敦Hampstead, 小時候的我不知什麼是Hampstead,就稱二叔為火腿叔叔。 


火腿叔叔有年回港, 我們一家在麗晶酒店跟他見面,最後還在酒店大門跟二叔一家拍照。15歲那年,爸爸帶我去英國,名義是探望二叔,實際是為我留學英國鋪路。 最後,我寧願赴美寄居爸爸的朋友家。 


我對英國沒有太好印象,第一次旅遊英國,天天下雨,當年英磅高企,一個麥當勞芝士漢堡餐也要港幣$75, 爸爸吃到一半,受不了芝士即時肚痛,他跑到附近百貨公司的洗手間,發現得收6 便士才能入內。 回來後,一直狂駡英國搶錢。 


英國的麥當勞很貴,不過英國的Burberry 就不是很貴,Burberry頸巾在香港要售港幣1000多元,但是在英國就只是港幣百元左右。那次,爸爸就買了一條啡色傳統格仔頸巾給我,我一直用到今時今日。 


雖然對英國的印象一般,但無疑英國是美的,建築物很美,圖象設計從不俗套,白金漢宮很輝煌,英國優點很多,缺點也不少。最吸引我的一定是標準的英式口音,不是每個英國人也能說標準的英語,口音也能代表一個人的出身。


最標準的英式口音大都可以從政客,及女皇的演說模仿。戴卓爾夫人執政的年代,我就坐在電視機旁,把演詞重覆聆聽。


理解不了就背下來, 我當然忘了很多,但直至今天我還記得戴卓爾夫人談 「共識」


“To me, consensus seems to be the process of abandoning all beliefs, principles, values, and policies in search of something in which no one believes, but to which no one objects,the process of avoiding the very issues that need to be solved” 


(我認為,共識是一個放棄所有信念, 原則, 價值,政策的過程,並尋找一些無人相信但也無人反對的東西, 這個過程逃避了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


投入工作世界後,我更明白此道理。


另一個背下的金句就是 “I always cheer up immensely if one is particularly wounding because I think well, if they attack one personally, it means they have not a single political argument left.” 


(若某人持續以某論點傷人時,我便會非常高興,因為我會想,嗯,若他們要人身攻擊,即表示他們已再沒有任何政治論點了) 


套諸今日的五毛論調,尤甚適合。


1990年,戴卓爾夫人下台,在唐寧街十號道別。


“We're leaving Downing Street for the last time after eleven-and-a-half wonderful years, and we're very happy that we leave the United Kingdom in a very, very much better state than when we came here eleven and a half years ago, Thank You and Good Bye.”


(11年半的美好時光過去了,我們將離開唐寧街10號,我們非常高興能留下一個比11年半前我們來這裏時更好的英國,非常感謝,再見。」


說話簡而精,不屈不卑,別無他話,當年令我驚嘆一個人退敗下來,還帶一份剛強的美麗。


中文世界的詞彙表意博大精深,反觀英語世界的文辭意思未必如此豐富細膩,但是其精闢優美之處則在於言者的思維。


昨晚歇筆之際,收到英女皇伊利沙白二世逝世的消息,不期然有一份傷感,尤記得每年聖誕,女王的致詞都帶來英國甚至世界的一份溫暖,團結和希望。 


“It is true that the world has had to confront moments of darkness this year, but the Gospel of John contains a verse of great hope, often read at Christmas carol services: “The light shines in the darkness, and the darkness has not overcome it”. 


(今年,世界不得不面對諸多黑暗時刻,這是事實。《約翰福音》有一句充滿希望的話,聖誕讚歌常誦:「光明照亮了黑暗,黑暗卻從沒戰勝光明。」)


若重溫女皇的金句,實在文筆不能盡錄,我最愛此段


“The world is not the most pleasant place. Eventually, your parents leave you and nobody is going to go out of their way to protect you unconditionally. You need to learn to stand up for yourself and what you believe and sometimes, pardon my language, kick some ass.”

 

(此世界不是美好的地方。最後,你的父母會離開你,沒有人再會無條件地挺身而保護你。 你得學習為自己及自己相信的事站起來。有時,恕我的粗俗語言,好好的給些顏色他們看。)


追隨英女王的演說多年,一直獲益良多,欲借Paddington Bear 今日在Twitter 的說話來總結:

“Thank you Ma'am, for everything,”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