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DMIX.ONE | 荒野創作
WILDMIX.ONE | 荒野創作

TAP-3 | [在/造]社區? #活動消息

也許最終,整個社區將成為一個去中心化的「同質」群體,大家在平等的基礎上互相激勵、互相提攜,用自己的方式書寫社區的故事。

2024/03/06

第一場:閒聊「在社區?造社區?」

活動消息


在這場由年輕人發起的系列沙龍中,我們圍繞著「在社區?造社區」這個主題,探討了社區營造的方法論和實踐路徑。

社區,不應只是一個實體空間的概念,而是一個共同體。 它可以是人們關注同一議題時臨時形成的群體,也可以是我們長期生活的所在地。 無論是哪一種,社區的建設都應該建立在公平、平等的基礎上,讓每個人都能真正參與其中,發出自己的聲音。

社區營造過程中也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 例如,如何吸引更多年輕人的參與? 如何打破不同年齡族群之間的壁壘? 資金來源又將如何保障專案的可持續性? 我們設計了線上討論、線下實踐等多種形式,希望透過不同管道匯集大家的經驗和想法。 第一場討論會聚焦在方法論的探討,例如可以採用桌遊、工作坊等互動方式,讓大家在參與中理解議題的本質。 我們將繼續發起更多議題,用分享的方式傳遞能量,吸引更多人的加入。 也許最終,整個社區將成為一個去中心化的「同質」群體,大家在平等的基礎上互相激勵、互相提攜,用自己的方式書寫社區的故事。

接下來希望與大家分享沙龍裡每個人的收穫:

「[在/造]社區?」活動現場(握手操場)

Miki:關注被忽視群體,增進社會共情

她認為社區營造也需要關注那些被忽視的群體,例如殘障人士。 她建議為他們設計一些活動,讓更多人了解這些群體的處境,增進社會共情。 以無障礙通行為例,她認為可以透過模擬體驗讓大家意識到現有的設施對殘障人士的不友善。 她希望透過這樣的活動,提高人們對殘障人士的關注,並推動社會環境的改善。

Lydia:在行動中思考,為社群發聲

看到大家從行動者變成發起者,主動思考如何為社區做出貢獻,而不是被動接受現狀,她感到了激動和鼓舞。 同時也表達了對行動中可能遇到的阻礙和壓力的擔憂,並分享了一些獨立書店遭受 的困境與阻力。 她認為透過公開的討論,可以促進社會觀念的進步。

Riki:由下而上,建構多元社區

在活動中分享了自下而上組織社區活動時遭遇官方懵圈的經歷,雖然沒有明確反對,但無法獲得許可。 他認為雙方都有自己的職責在身,應盡量避免正面衝突,在不衝突的環境下完成目標。

小舒:突破固有邊界,擴大社區影響力

聚焦社區如何突破固有邊界,藉由新鮮力量不斷擴大影響力,同時保持初心的問題。 她提出了「存量」和「增量」的概念,認為現有工作更關注維繫存量,缺乏拓展增量的想法。 她希望能透過一些方式吸引更多新的人加入,為社區注入新鮮活力。

CK:社區服務的商業模式困境

他認為團隊為大型商業客戶服務時可以收取相對較高費用,但為社區服務時收費較低,與付出的時間成本較不相符。 他說道為何不放棄做社區活動,原因可能是契合了團隊的初衷。 他認為只有政府有機會做較深入的內容輸出,企業很難做到。 他期望能將團隊的內容輸出給對的目標族群。

飛碟 :重實踐,重體驗

在活動中分享了她對學習方式的看法,她認為自己在開始接觸新事物時,更傾向於先親身實踐和體驗,而不是過多理論思考。 覺得今天的討論有些過於理論化、想像性,缺乏實踐的基礎,認為透過實際操作才能獲得真正的經驗,這符合她的學習方式。

園:從社區營造的淵源出發,尋求實踐路徑

在活動中分享了她對「社區營造」概念的理解,他認為「社區營造」完全可以是一種自發性的事物。 她建議,如果沒有足夠力量做到理想中的“3.0社區營造”,不妨先借助一些“2.0”的項目機會,在其中滲透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產生反向影響。


行動計劃「TAP-3 | [在/造]社區?」

目前物理據點設置在握手操場(深圳南頭古城)

無論你在哪個城市,歡迎你透過線上/下的方式參與關於「社區」的議題。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