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風
徒風

熱愛投資,也是 eToro 明星投資者。 我的 eToro公開帳戶:https://bit.ly/etorotw (歡迎複製交易) eToro 美股交流社團:https://bit.ly/etorotwfb

投資美國大型科技股 vs. 市場指數

指數化投資的確是個穩健輕鬆的投資方法,但這不表示美國大型科技股不值得投資。基本上,這兩件事不完全是對立的,甚至是相似的。我會在這篇文章裡面說明我的想法。

👉 資訊揭露:我本身有買美國大型科技股,包括微軟(MSFT)、特斯拉(TSLA)、英偉達(NVDA)、網飛(NFLX)等等。

先說本文要點:我十分贊同全市場指數化投資,但我不會因為這樣就認為投資美國大型科技股是不恰當的、或比較差勁的方法。說得更明白些,我反對那些「美國大型科技股即將泡沫化」的論調,因為我認為那偏離事實太遠。

就近幾年來說,我認為投資指數型基金和投資美國大型科技股,二者實際沒有太大區別。我個人更偏向於投資美國大型科技股,故我的美股帳戶並沒有買入任何指數型 ETF(但不代表未來不會把指數型 ETF 加入我的投資組合)。

以下進一步說說我的想法,供各位參酌。我不必然是對的,但我所寫的,其實也就是我在選股時的一些思路和方法。

S&P 500 指數 vs. 尖牙股

我們不時會看到有些文章拿二十幾年前的歷史數據來試圖證明,目前美國大型科技股的股價已經接近 2000 年科技泡沫的水準。對此謬論,我在另一篇拙作略有著墨,此處不再贅述,底下是文章連結,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 美國大型科技公司的股價已接近 2000 年科技泡沫的水準嗎?

如果要投資市場指數,通常會想到 S&P 500,對應的 ETF 有 SPY 和 VOO。另一方面,談到美國大型科技股,肯定得提到納斯達克 100 指數和尖牙股(FANNG 或 FAAMG;M 是 Microsoft)。那麼,讓我們先來看一下 S&P 500 與納斯達克 100 指數的成分股當中,權重排在前 10 名的公司(資料日期:2020/11/4):

你可以看到,S&P 500 成分股當中,權重最高的前五家公司都是科技股,也是尖牙股當中的 Facebook、Apple、Microsoft、Google。

下圖是納斯達克 100 指數的權重排名前 10 名的公司:

同樣的,前 5 名又是尖牙股的那幾家公司,還有第 7 名的特斯拉和第 10 名的 Netflix。

這表示什麼?當你投資 S&P 500 和納斯達克 100 指數型基金時,基本上你就是在投資美國的大型科技股啊!那麼,如果你覺得美國大型科技股價格太高、要泡沫化了,是否也該停止買進市場指數型基金呢?畢竟這些公司跟美股指數的連動性非常高。甚至有人說,S&P 500 其實是 S&P 5(也就是權重排名前 5 名的公司)。


🤔「不對呀!」你說,「人家 S&P 500 會定期汰弱留強,你如果只是買那幾家大型科技公司的股票,長期下來肯定跑輸大盤,因為沒有人能保證一家公司可以永遠維持成長。」

這說法也沒錯。然而,主動選股的意義就在於可以自由靈活調整,某種程度類似扮演基金經理人的角色,我們當然可以在 S&P 500 和納斯達克 100 指數調整成分股的時候,跟著調整一下你的投資組合,不是嗎?誰規定一旦買了尖牙股,就得持有五年十年都不換股呢?

👉 可以每一季查看 S&P 500 的成分股,評估是否需要調整自己的投資組合。許多網站都有提供這類資訊,例如:https://www.slickcharts.com/sp500

每個人的投資策略不會一樣,所以這裡就不討論持有多少時間的問題了;大致上,長期持有還是更容易輕鬆獲取不錯的報酬率。此處重點在於,長期投資不代表不能更換投資組合。這裡再重複一次,我也贊成投資指數型 ETF,這跟我選擇買入大型科技股的想法並不衝突——我可以單單買 VOO 和 QQQ,也可以挑一些大型科技股來買;或者,指數與個股搭配,只是分配的資金比例不同。

Tocqueville 資產管理公司的基金經理人 John Petrides 在 2020 年 2 月的一篇文章裡是這麼說的:

With the intention of owning the market, in its current construct, the S&P 500 is not really the clear representation of the market that investors may have expected.
譯:投資者期望透過買進 S&P 500 來擁有整體市場,但是就 S&P 500 目前的結構而言,它並不是投資者以為的那樣。

Petrides 又說:

Buying the S&P 500 Index fund today is like buying a used car without opening up the hood and taking it for a ride....do you really know what you are buying?
譯:現在買進 S&P 500 指數就好像在買一台二手車時,連打開引擎蓋和上路試開的動作都不做(就直接付錢)……你真的知道你買了什麼?

股價漲幅:S&P 500 vs. 大型科技股

如前面提過的,S&P 500 的指數漲跌,主要是由那幾隻權重最高的大型科技股所影響。然而,S&P 500 指數(或其他市場指數的 ETF)可能因為其他成分股表現較差而拖累整體指數,使其漲幅落後那幾隻權重較高的大型科技股。參考下圖,是最近一年的 S&P 500 指數與其他幾支大型科技股的走勢:

圖中代表 S&P 500 指數的綠色線條,在一年當中的位置幾乎都在最下方,也就是輸給那些大型科技股,而表現最好的科技股是 Amazon、Netflix、和 Apple,其次是 Microsoft、Facebook,然後是 Google。

那麼,如果時間再拉長一點呢?下圖是近五年的股價走勢:

結果還是一樣:S&P 500 指數的表現是其中最差的。

我的意思並不是要鼓吹大家一有閒置資金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部拿去買這權重前 5 名或前 10 名的科技公司(雖然這主意也不差啦)。其實我自己也不是都有投資,例如蘋果公司的股票,我就沒有買(純粹是我個人的選擇)。我的意思是,如果你有自己做功課,特別了解某些科技公司,對它們有足夠的信心,那麼為什麼不把資金集中一些,卻因為聽信「科技泡沫重演傳聞」而不敢投資在這些獲利持續成長、營運穩定成長的好公司呢?

投資 S&P 500 指數的主要優點是分散風險,然而,一般散戶投資人難道就沒辦法透過選股來做到分散風險嗎?其實也沒那麼難啦!

那麼,要如何選股才能適度分散風險呢?

關於雞蛋是否全放在一個籃子,還是放在兩個或三個籃子,也就是在考慮如何適度分散風險,此議題已是老生常談。基本上,還是如巴菲特建議的:分散風險的作用,在於保護無知;如果你知道自己在做甚麼,就不用太分散。

至於要挑選哪些產業和公司,這還得看個人的能力圈和觀察力。由於我待過軟體公司,對於軟體科技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也相信科技會持續促進人類的生活,因此我選擇把大部分資金放在美國大型科技股上面。除了 FANNG 或 FANMG + TSLA 這幾支大型的科技股,我個人持續關注且看好的科技公司還有:Nvidia (NVDA)、Square (SQ)、PayPal (PYPL)、阿里巴巴 (BABA) ……等等。另外,我也會分配一定比例的資金拿去買一些其他產業的股票,例如麥當勞、Nike、星巴克等等,都是我會隨時留意、看情況買入的公司。

「如果只是為了分散風險,而去投資自己不了解的股票,這樣根本毫無用處。愚蠢的分散投資做法,根本就是專吃小散戶的妖魔鬼怪。」
—— 彼得.林區

我覺得,選股是需要一些觀察、研究、和練習,但也不難。有時候,我們只是太容易聽信外界的雜音而四處東看西看,分散了自己的時間與注意力,忘記了簡單有效的方法。關於選股的部分,可參考另一篇拙作,文章連結如下:

👉 不流淚的選股策略

💬 如果你習慣經常去逛財經論壇、社群,或定期收看財經節目,請留意那些內容是否經常提供不同股票的買賣建議。要知道,每個人時間有限,不可能有人了解所有的產業和公司。許多小道消息都是為了找人拉抬股價(方便某人出貨),或散佈恐懼(好讓散戶認賠拋售);無論背後真正目的為何,我們都無法確知,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遠離那些雜音,連看都不要看。

結論

我相信科技會不斷進步,而且會持續影響我們的生活。因此,大型科技股會是我投資組合中的主力。然而,這不表示我會一成不變地持有相同的尖牙股。這也是我一直想要強調的:別因為一些十幾年前的歷史數據而單純認定投資大型科技股的績效必定輸給市場指數。實務上,主動選股也可以參考 S&P 500 的成分股來隨時調整,以達到適度的分散程度(有點分散,又不至於太過分散)

如文中所說,S&P 500 指數的漲跌,基本上就是由那幾支大型科技股帶動的。既然如此,為何不把資金集中在這些主要影響 S&P 500 指數的大型科技股上面呢?畢竟,這些公司就是因為市值持續成長,才得以長期保持在 S&P 500 成分股的前幾名。或許可以這麼說:這些大型科技股在 S&P 500 當中的權重,某種程度證明了他們的投資價值。

當你買了 S&P 500,也就表示你的資金有一部份會消耗在那些對指數漲跌影響不大的弱勢股票上;為了分散風險,可能大部分時候都把利潤也削弱了。對於積極型的投資人,選擇買入大型科技股並沒有什麼不對,更無須擔憂什麼泡沫破掉的問題(因為它們的財務健全、有堅強的護城河、且持續賺錢)。同樣地,想要輕鬆跟著大盤上漲來獲取合理報酬的投資人,買入 S&P 500 指數也是不錯的策略。

希望這篇文章有大致說明我的想法。未盡完善之處,也歡迎各方賢達留言指教。

👉 我的 eToro 美股帳戶是完全公開透明的:https://www.etoro.com/people/tooloudwind,歡迎交流、指教,也可以自動複製我的交易(俗稱的「跟單」)。
如果你還沒有開始投資美股,透過以下連結完成線上開戶,你我雙方都可以獲得 $50 美金的獎勵: https://etoro.tw/35pT3S9

延伸閱讀

  1. 美國大型科技公司的股價已接近 2000 年科技泡沫的水準嗎?
  2. The S&P 500 is really the S&P 5. Big tech dominates the index (CNN)
  3. The S&P '5' by John Petrides (February 6, 2020)
  4. Is Apple No. 1? This Chart Shows How All 5 Big Tech Stocks Compare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