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藍天空
蔚藍天空

文字音樂創作者劇場人 閱讀音樂影視分享

轉念之間

有過這樣的一部同名電影,我沒看過。可是王政忠老師寫的那本《老師,你會不會回來》卻是真實的。從一個未曾接觸偏鄉教育現況的實習老師,首次接觸偏鄉學生的目瞪口呆,用「自由四處散行的動物」來描述那狀況,到後來致力提升教育及學習水平,甚至成立青年軍鼓勵校友回鄉服務,這些看似不可能的任務,都不再他人生規畫內。是那一場921天災,孩子們經歷巨大恐懼與悲傷哭著問他:「老師你會不會回來?」令他一時轉念,放棄心心念念回到都市去教學,反而投身在偏鄉教育,才有了這樣的成績。

這本書是一個教育者的回憶敘述,在現行教育體制外,思索何為教育之根本,如何在資源貧脊和教育資源極度不均的狀態下,除了基本生活教育和知識學習,更要創造藝術和技職教育的啟蒙與開發。所以這並不是苦盡甘來夢想長存的浪漫故事,而是不時要與現實拉扯的真人真事。還好這位王老師算是天性樂觀,字裡行間還能穿插著搞笑和自省,讓人理解到,教育不只是在學校,教育的環境要擴及到家庭共同參與,學生要有正確積極的人生態度,才能和別人一同安身立命於社會,而不是承繼那些悲窮沮喪。

說到這兒,先題外話,說說自己感想:某候選人提出的青年政策是送大學生和碩博士生出國遊學…這個政策實在『非•常•沒•用!!』。國家資源若用在可深造人才培育當然要有遴選制,至少證明有意願及實力才送去深造,這才是合理的投資。若說要培養國際觀或增進外語能力,現在網路媒體如此發達,國際新聞也四處可尋,那裡真的需要出國才能有國際觀,端看孩子有沒有興趣去理解,更遑論語言學習,有興趣的當然學很快,沒興趣的也不用強迫啊!或許像我後來與許多外國人一起工作需要用上,那外語能力也就進步神速了。學習的重點不是你給小孩許多資源就是最好,而是開發他們學習的熱情與思考能力。

回到書上,書中提及偏鄉的學生除了普遍學習動力低,在學習成績上成為弱勢,為了求取學歷變得付出更高的學習成本,例如進入私校就讀。但是若沒有積極的學習動機,只為了學歷而應付了事,這樣的後果就是大家詬病的大學生素質低落。還不如加強發展技職教育,可以更多元的發展並且更有效率地進入就業市場。教育水準均衡以及普及化應當是教育最重要目標,其次是多元化以及獨立思考也是教育重點。

王老師提及如何促進同學學習的興趣,採用集點換物的方式。雖不免思及會否間接造成學生有學習等於有利可圖的心態,但是他要學生理解「只有認真做一件事才能取得報償改善生活」的價值觀。他所提出二手市集以學習累積點數換物的方式,而物品則由老師或鄰里捐助的二手物件。有學生捨棄自己喜愛的文具,只為換得一個可以讓家人有溫熱水可以喝的熱水瓶…看到這兒我真的很感慨。教育如何翻轉人生?不是畫個大餅或找來成功知名人士造夢,那都是另一種強調夢想而非踏實的謬論。像這樣讓學生實際體會,學生用學習成績實際換得需要物件的經歷,才容易讓學生理解並激發學習動能。然後這樣的理念擴及到鄰近三個國小,組成教學資源上的同盟,也更能貫徹九年國教。

接著發展均衡教育,除了體育還有藝術方面的課程,然後加入技職教育。滴水可以穿石,小河終將匯成汪洋。越是發展的學校,需要投入越多資源,王老師請回畢業校友組成志工青年軍,除了學習輔助和經驗傳承增加援手,更擴展到社區服務和鄉土認同,這有助於更多青年人願意在日後返鄉服務或就業,雖然仍舊難以平衡城鄉差距,但對於鄉鎮再造與活化,卻可因此開出另一條生路。

百年樹人,這句話常常用於勉勵老師。但是從種樹到培育成長所耗費的心力何其多,現存的教育問題又如何讓熱忱教師的心力交瘁,我真的不以為高等教育有多麼重要,能夠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溝通合作,抱持對於事物有終生學習的熱情,之後有足夠能力安然存於社會,這才會是教育的重點。或許長久以來中華文化尊儒思想很難打破,但教育絕對不是那張證書而已,教育除了教導思考,也教導正確思想,將來維護社會和諧發展,還有適才適性的教育啟發,每顆種子能夠長出來的植物不同,開出來的花也不同,這樣世界才會多采多姿啊!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