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在途上
一个人在途上

来自大马槟城的声音 书虫一个 同时钟意看电影 看剧集 听歌 玩茶 摄影 种盆栽 写文字 喜欢台湾香港日本马来西亚 恨国家不成钢 如倪匡般的乐观的悲观者 仍然没有使用fb wechat whats app和电子钱包信用卡 很怕活在体制之下

无关女王 只关人性的三一理论 以及 彼得原理 没说的话

一家公司里,通常有三分之一的人做事,三分之一的人不做事,还有三分之一妨碍别人做事。

事先声明,这不是一篇剧评。
因为我也只是看了几集,尚未取得评论资格。而且,烂尾的剧比比皆是,未观剧至大结局,尚无法审视剧之优劣;宛如尚未盖棺,就无法定论的人生。

先说一说,已经多年弃港剧的我是怎么入坑的。
主要是基于在网路上一不小心读到来自这部剧的金句——一家公司里,通常有三分之一的人做事,三分之一的人不做事,还有三分之一妨碍别人做事。

这一句金句让在职场打滚多年的诸多社畜不禁拍案叫绝,包括我。
读到有人讲出内心话,让我感觉比拍案惊奇更为惊奇的另一些原因则是,原来我不是愤世嫉俗,原来我不是被迫害妄想症,原来多年来我针对职场的见解,一点都不独特,you are not alone。
我释然了。
也与自己和解了。
当然,也入坑这部电视剧了。

这三一理论事实上也贴近了八二法则。
有能力的人有用的人在职场里不是八二就是三一。但是,老板们又无法确认真正的八二或三一是谁,宛如百貨公司之父 約翰・沃納梅克(John Wanamaker)都曾懷疑:「我知道我的廣告費有一半浪費了,可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來源: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books/view/52925?utm_source=copyshare ©經理人)。老板也知道自己付出的薪水有一半是浪费了的,但又无法确认是哪一半。于是,我们中文就多了混水摸鱼,鱼目混珠,滥竽充数等古人智慧沉淀下出来的成语。

针对这句话,所引发的共鸣感,除了自身与无数打工人堆积的血泪之外,也与最近一位创业成功的好友一直与我分享的另一理论有关——” 这个社会,一直都是没有用的人,没有能力的人,没有读书没有知识的人,去伤害有用的人,有能力的人,有读书有知识的人。”

不晓得大家有没有读过《彼得原理》(英語:Peter Principle)——管理學家勞倫斯·彼得在1969年出版的一本同名書,裡面提出的「彼得原理」是指:在組織或企業的等級制度中,人會因其某種特質或特殊技能,令他被擢升到不能勝任的高階職位,最終變成組織的障礙物(冗員)及負資產

《彼得原理》没有或不敢点出的一点,现今社会各个层面大都是没有能力的人位高权重的另一原因——那些没有用的人,没有能力的人,没有读书没有知识的人,或者是所谓那三分之一妨碍别人做事的人,去伤害有用的人,有能力的人,有读书有知识的人。这一切源自于莫名其妙或欠缺对人生无常意识的野心,他们都野心勃勃想要攀上高位掌权。反之,有能力的好人不擅长宫斗权斗也志不在掌权霸位,往往也就因为野心不足,加上上述那些有心人的陷害,就会落得苏轼,李白,刘禹锡,柳宗元,陆游,辛弃疾,王维,甚至是袁崇焕的下场。

于是,德不配位的状况在历史中从未缺席,今日更是比比皆是。
尤其是政治。我们都很沮丧。不管是马来西亚,台湾,香港,中国,甚至是美国,都面对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不管是传说中的小学生,还是老人痴呆,不管是操弄族群意识抑或宗教意识的邪恶之徒,不管是扼杀了民主抑或是极左极右的政棍,都是这些人。
而这些人,有部分还是民选出来的。
为何?
因为一场选战里,通常有三分之一的人懂得投票,三分之一的人不懂得投票,还有三分之一妨碍别人正确投票。

这三一理论,既然在职场上政治上用得上,当然也在各层面用得上。
交通会堵塞混乱,就是因为路上除了三分一人擅长开车,但却有三分之一不会开车的驾驶者,以及三分之一心态极度自私行为极度恶劣行为极度鸭霸的路霸(台湾称三宝)的驾驶者。

话说回头,曾经每周都走入电影院观影的我,今年也只因诺兰核爆般的魅力走入黑暗的影厅沉浸在美国科学家的世界。
为什么不再走入影院了呢?
除了串流,主要就是因为没水准的观众太多了。尤其是在黑暗中开亮手机的垃圾。
一开始,我还以为是因为他们误入文艺片的黑洞,这些人(?)看不懂所以打开手机解闷。
后来在看蜘蛛人这种娱乐片而且还是动作场面之际,这些人(?)却打开手机,我开始掉入另一个黑洞,那个对人性无解无奈无力的黑洞。

或许,影院也发展出如是的模式了。
一间影厅里,通常有三分之一的人很会看电影,三分之一的人看不懂电影,还有三分之一妨碍别人看电影。(中指)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