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醒
角醒

<角醒>是由大角咀街坊自發成立的社區報,由2020年起,每2個月發行一次。在大時代洪流下,我們選擇從小處出發,在角落處點一盞燈。 如果你有興趣加入製作團體,請填妥以下資料,我們將於稍後聯絡你: https://forms.gle/Cp78YdYSs71bn4zu6 如果你是大角咀商戶,歡迎加入成為派發點: https://forms.gle/ZWCmSUYqwhEYiPR19

今非昔比 - 大同船塢/大同新邨

大同新邨前身為大同船塢(Cosmopolitan Dock),為和記黃埔旗下船塢,較廣為人知的同屬和記黃埔的有:黃埔船塢、香港仔旱塢、更早期的紅磡庇利船廠及北角貨運碼頭。香港船塢經歷興衰及一系列填海工程重塑海岸線,不少船塢被淘汰而重建成各大屋苑。

大同船塢起源及歷史

隨著1869年蘇彝士運河開通,歐亞航程大幅減少,香港成為歐亞兩地貿易要港。香港百多年前就成為了遠東航運樞紐,為遠洋輪船靠港停泊及整修。大角咀地理極具優勢,角嘴形港灣及毗鄰租界,對出有適合下錨的堅硬海床,所以被認為有利船務發展。

大同船塢所佔地段在1871年由當時英國政府拍賣並指定為船塢用途,地契年期為999年。此決策當時被認為能刺激九龍沿岸船運發展,以及支援尖沙咀碼頭船運業務。該地段最終由史伯公司(W.B. Spratt & Co.)以港幣一百元投得。翻查1875年孖剌西報(HK Daily Press),大同船塢由英國建築師威廉·沙維(Wilson Salway)設計及監督。船塢分為內外兩塢碼頭,而內外兩塢碼頭亦可合併約460呎長的碼頭。大角咀港口水深港闊,當年船塢對開平均有21呎深。綜合先天地理和後來設計,大同船塢更可讓東京市號(City of Tokio)級數輪船入塢。而第一艘入塢的則是名為朝聖者號(The Pilgrim)的船,東京市號則曾於1879年入塢。大同船塢由史伯公司於1871年尾斥資動工,1875年建成,起初名為四海船塢。1880年轉售予香港黃埔船塢公司,此時香港的船塢工事全歸於黃埔船塢旗下。1900年中硯殼石油亦於現福澤街一帶興建亞細亞火油大角咀油庫,成為香港戰前主要油庫之一。大同船塢連同黃埔船塢、九龍倉,隨著航運興盛而曾經養活不少九龍居居民。

1880年船塢內作業情況(圖片來源:HWD)
1961年大角咀山上俯瞰船塢(圖片來源:HKUL)
1965年大角咀向大同船塢(圖片來源:HKUL)

大角咀具船務特色的街名

雖然大角咀有一系列較廣為人知以樹木為名的街道,但更早時曾經亦有一系列以船運為題的街名,當中只有晏架街仍存在至今,其餘因40至50年代發展大角咀而改為建築物地段。

1963年大角咀高空圖片
1973年大角咀高空圖片
2004年大角咀高空圖片

大同船塢歷史大事

營運逾一百年的大同船塢當然揉合了不少本地甚至世界歷史。1884年的中法戰爭刺激了在港華人,曾引發大同船塢及黃埔船塢工人大罷工及暴動,此一系列事件更影響英政府其後施政。1937年,近百名因日本入侵上海的北歐難民被安置藏身於船塢。1943,盟軍對香港進行反攻,史密斯中尉空襲大同船塢及大角咀油庫,使日軍損失大量燃油,繼而失利,及後香港重光。

1943年盟軍空襲大角咀油庫 (圖片來源:National A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 NARA)
1943年盟軍空襲大角咀油庫 (圖片來源:Facebook:歷史時空)

船塢蛻變為新邨

大同船塢百年來經歷風雨,隨住大角咀海岸填海造地,加上香港維修造船業息微。船塢在1972年正式結束服務,同年由大昌集團原址重建為大同新邨。重建新邨總共為十五座樓宇,分批於1974—76落成,1975年初入伙。共提供超過2000伙單位,主要為約200呎至400呎的一房至兩房單位,實用率近8成,勻不設窗台。建成時,部分單位面向少量海景。1973年華僑日報就有由大昌地產有限公司刊登的告白,表明大同新邨佔地約廿五萬呎,黃埔船塢有限公司佔有51%股權。另有地產公司以首期一萬,月供八百作招徠。及後大同新邨命名就以「大」字為首,包括大富樓、大貴樓、大榮樓、大公樓、大有樓、大豐樓、大滿樓、大成樓、大方樓、大眾樓、大衛樓、大益樓、大英樓、大全樓和大華樓(依座數排序)。其中大豐樓、大滿樓、大成樓、大全樓部份更正正座落於後來回填的船塢,大英樓則位於塢尾。因此大英樓前的旺提街,本為回填船塢後的海提。

1973年大同新邨賣樓廣告
1975年大同新邨賣樓廣告(圖片來源:吳昊(老花鏡))


1975年批出的大英樓建築圖則,可見旺提街海堤切面圖

軼事:可能是大角咀第一單有紀錄兇殺案

1876年憲報曾懸紅港幣二百圓緝兇。事源同年9月19日,Chan-A-Pak(音譯:陳亞伯)的銅器店看更被發現陳屍於大同船塢。當時由名為福爾摩斯的探員調查,之後死因裁判庭經三日審訊後裁定為被偷銅賊用刀捅殺。根據當年政府發佈的藍皮書,港幣二百圓相等於當時四十一英鎊,史伯(大同船塢創辦人)亦私人懸紅同額獎金。而當時華人工人連食宿年薪只有十一英鎊,懸紅金額近符四年人工,頗為吸引,但緝兇結果就未有資料。

1978年懸紅憲報(圖片來源:HKUL)
大同船塢—大同新邨 要事時線

記者:Fred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