曜靈
曜靈

筆名「曜靈」,來自楚辭《天問》「角宿未旦,曜靈安藏?」,角宿二星,曾被認為係天門,太陽昇起必經天門而出,屈原於是問太陽夜晚匿埋咗喺邊?太陽匿埋咗,唯有磨劍到天明。

讀劉保禧〈超譯《尚氣》〉後感

(编辑过)

(於二〇二二年五月二十八日修訂)

呢篇《尚氣》影評正啊~

超譯《尚氣》 |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
《尚氣》不是辱華,而是 against the Chinese diaspora。直接點說,這是一套敘述 Overseas Chinese 如何抵抗 Mainland China 的電影。…corrupttheyouth.net

唐係一個亞洲帝國,喺東亞崛起,最強大時,勢力遠達今日阿富汗。為咗擺平國內唔同人種嘅衝突,將「中華」重新定義為一種「文化」,只要歸化「中華」,就大家都係「華人」或「唐人」[1]。

「漢」本指銀河,亦同巴蜀有關;劉邦先取關中咸陽,欲稱王[2],楚霸王項羽為壓制劉邦,封佢為「漢王」,有巴、蜀、漢中之地,都南鄭,因「巴、蜀道險,秦之遷人皆居蜀」、「巴、蜀亦關中地也」;到劉邦擊敗項羽,建立皇朝,「漢」一直沿用,變成前後漢兩皇朝嘅指稱,呢個時期「漢人」中嘅「漢」亦係同一意思。到南北朝「漢人」先開始作為貶義詞噉用[3]。

唐人偶有自稱「漢人」,盡搜《全唐詩》得下面三例(按:「唐人」十例):

唐(安史之亂後)姚合〈送少府田中丞入西蕃〉

風沙去國遠,雨雪換衣頻
若問涼州事,涼州多漢人

晚唐雍陶〈哀蜀人為南蠻[4]俘虜五章。過大渡河蠻使許之泣望鄉國〉

大渡河邊蠻亦愁,漢人將渡盡回頭
此中剩寄思鄉淚,南去應無水北流

及唐末司空圖〈河湟有感〉

一自蕭關起戰塵,河湟隔斷異鄉春
漢兒盡作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人

「中華文化」其實無太多好確定嘅原素,一直隨時間改變,到今日火星時代,唯一一直無變嘅就只有漢字。今日有一班人鼓吹著「漢服」[5],但「漢服」可唔可以著住上火星?夏天著住會唔會中暑?女性又會唔會扎腳?到底「漢服」嘅「漢」係指幾時?邊類人?包括咩文化?咩場合幾時著?係唔係要等到炒車先一一定義清楚?

「中華文化」由第一日開始已經係一個統戰工具,呢個初衷一直維持到今日。無論「中華文化」幾咁無內容,幾咁任人天馬行空去詮譯定義,佢始終係亞洲人嘅一個緊箍咒,正如《尚氣》導演搵身分認同搵到去大羅一樣。

2012年前,香港作為中西橋樑,香港人身處其中,一直同呢個緊箍咒周旋,香港既被錢穆譏為「文化沙漠」,亦同時被世界各地人士稱為「東方荷里活」;英治時,香港人有自由喺中西文化作出選擇,又或作出唔同程度嘅中西合璧,但今日面對北風吹襲,香港人嘅出路,除咗遠投他鄉,留低嘅可能係要努力從新定義「中華文化」,創造出相信自由民主人權勇武包容嘅新文化。


1. 唐太宗「華夷一家」論,見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卷198〈唐紀十四・太宗貞觀二十一年〉:

自古帝王雖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過之,自不諭其故⋯⋯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

2. 《史記・高祖本紀》:「趙數請救,懷王乃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北救趙。令沛公西略地入關。與諸將約,先入定關中者王之。」但〈項羽本紀〉並無記載呢個約定。

3. 〈中華的問題〉,《大唐帝國的遺產》,朴漢濟(박한제)

4. 「南蠻」應指「南詔」,有學者認為「蠻」係自稱。 南詔,彝文典籍稱為瑪史茲(彝文:ꂷꏂꌅ),吐蕃人稱之為姜域(藏文:འཇང་ཡུལ,威利:』jang yul),是8世紀時興起、位於今中国西南部的古國,其國民主要由烏蠻和白蠻組成。另外,雍陶詩中「漢人」疑係「蜀人」代稱,尚需釐清。

5. 「」:是「𠬝」的後起形聲字,「𠬝」字是制服、降服、屈服等義之初文,甲骨文亦見一人被戈押住跪坐。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