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伶
山伶

愛山愛水, 看山是山, 看水是水。其實, 世間萬事萬物, 到頭來, 都只是一湖煙雨吧 ?!

你問我答107

你問我答107.多謝你的回答,令我從迷惑中解脫出來,我問你既原因,只不過在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人,而我今次想問的,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四詞何解.......希望我既問題不會令你覺得麻煩,因為我有好多好多想不通既問題,又不知可以問誰,在我不斷的找尋之下才找到這網頁,所以,希望你能指點迷津

答:你所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語出四書中的《大學」,那是儒家思想進德修業的「外聖內王」的工夫,是儒家思想的一個很重要綱領。


《大學》的原文是:「古 之 欲 明 明 德 於 天下 者 , 先 治 其 國 ; 欲 治 其 國 者 , 先 齊 其 家 ; 欲 齊 其 家 者, 先 脩 其 身 ; 欲 脩 其 身 者 , 先 正 其 心 ; 欲 正 其 心 者 , 先誠 其 意 ; 欲 誠 其 意 者 , 先 致 其 知 ; 致 知 在 格 物 。」----

「物 格 而 后 知 至 , 知 至 而 后 意 誠 , 意 誠 而 后 心 正 , 心 正 而 后 身 脩 , 身脩 而 后 家 齊 , 家 齊 而 后 國 治 , 國 治 而 后 天 下 平 。」


儒家思想以修養道德為其理論的根本。儒學認為人皆有生而有之的道德本心,孔子把它稱為仁心,孟子把它稱為善性,即惻隱之心。人有了仁心、善性就可實踐道德,做一個君子,或一個行義守禮的人。但是人有仁心善性,那他應如何把這種本心善性一層一層地實踐出來,成就道德呢?

《大學》(《大學》是漢朝人所撰寫,闡明儒家學說的典籍)就提供了一個明顯可行的實踐方向。那就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從「格物」到「修身」是「內聖」的工夫,由「齊家」到「平天下」是外王的工夫。其主要的理論是先要從修養心性開始,使自己的道德本心確立起來,然後把這道德本心推擴開去,由親及疏,影響身邊的人,此即孟子所云的「刑於寡妻,至於兄弟,以御于家邦」,就是這個意思。文中孟子認為齊王有仁心就可以王天下也就是這個意思。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