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伶
山伶

愛山愛水, 看山是山, 看水是水。其實, 世間萬事萬物, 到頭來, 都只是一湖煙雨吧 ?!

你問我答88

88. 存 其 心 , 養 其 性 , 所 以 事 天 也 ; 夭 壽 不 貳 , 修 身 以 俟 , 所 以 立 命 也 。可否詳細解釋?

答:語出自孟子《盡心.上》


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上述的語句包括了孟子思想的幾個問重要概念,即「心」、「性」、「天」及「修身」、「命」。所謂「心」是指人的心靈思想精神,人人皆有心,有心即可思,而心的根本處是「善性」(性本善),人有善性即可依善性而思,思而行,即可成就道德,有道德,便是君子,踐仁行義,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以別於禽獸。


但是人的善性是從何而來?儒家的孔、孟認為那是來自「天」,天有天道、天理,天道天理是生生不息的,剛健而含理的,用詩經的詩句來表達,是「於穆不已」的,用易經的說話來說,是「天行健」、「自強不息」的。故「天」(天理、天道)是善性的來源,也是道德的實體。人生於世上,要做一個真正的人,有別於禽獸的人,就要盡心,盡心即是要「用心去思」,不要把心給物慾埋葬蕩失,能盡心就

可以知性,因為人一旦能運用心去思、去從事道德實踐﹐那他的善性即可被朗現,善性是人人皆有的,是潛存在人心的內在之處的。能擴而充之,(即用心去思之),則本心善性即可朗現出來,否則只是心的一種潛有。故云「盡心可以知性」。

為何說「知性」則可以「知天」呢?上面己說明,人之善性,本來自「天」(天道、天理),故「知性」自然可「知天」了。能存心、養性也便可事天了。


至於「殀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中的「立命」的「命」是人的生命、命途。「立命」就是安立生命。人有生命,而生命的形態發展,是長是短?是順是逆?是福是禍?都有一定的命數。


但人要如何去看待這種命數呢?面對命數,要如何去自處呢?儒家的思想認為人的生命,最重要者既是道德生命,那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標準,故人生的意義,人的價值,端視乎他是否能成就道德,做一個真真正正的人。而做一個真真正正的人就要盡心,知性,能盡心知性(也是知天),則可以修身,能修身,即可實踐道德,成為君子,如此,做人的真正價值已實現(已安身立命),故壽命的長短,已不是重要的考慮了,故云:「殀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殀即短命也,壽即長命也,俟即等待也,全句即:人的生命長短不一,但若能修身立德以待生命的終結,那便是已安立一己的生命了。生命的長短又何必介懷呢?)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