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伶
山伶

愛山愛水, 看山是山, 看水是水。其實, 世間萬事萬物, 到頭來, 都只是一湖煙雨吧 ?!

你問我答96.

你問我答96."墨子以利為義,孔子以仁為義,二者取徑截然不同,但深一層看,孔子之仁即關懷感通他人的"公心",故反對謀私利而追求公利,這又何異於墨子興天下之大利的訴求?"

你的問題是孔子以仁為本,要求世人本乎仁依乎義,去私心,謀公利。墨子亦主張興天下之利,亦即是為天下謀公利,那麼二者的理論有何不同呢?

儒家與墨子的學術理論皆為天下謀公利,就二者的學術目的來說是並無二致的。但是儒墨的學說理論的根本之處是不同的。

首先儒家的孔子的為天下謀公利是從道德本心出發,即從仁心出發。人人皆有仁心公心,有仁心公心就可以以義為準則,不只為己謀利,也能為他人謀利,故這種謀利是出於人的公心善心,那是發自他的內心自覺的。

但墨子的思想是兼愛、天志、尚同,也是興天下之利以改善社會的生活為主,那是一種功利主義,而這種功利思想是通過權威主義去實踐出來。墨子的思考是這樣的:要為天下謀利,就要使天下不亂(天下亂則不可能謀利),要天下不亂,就要使天下的人兼相愛,能兼相愛就可以令天下大治,天下大治人人的生活就可以幸福。人為何能兼相愛的呢?那是天志(天意)使然。上天要求人人要兼相愛:「順天意者,兼相愛,交相利,必得賞,反天意者,別相惡,交相賊,必得罰。」《天志》由此可見天志是墨子的價值根源,那就與孔子的仁心作為價值根源是不同的了。再加上他的尚同思想,(即下同乎上,人民同於君主,而君主同於天志,這便形成層層下壓的權威思想。)

由此可見,墨子的為天下謀公利是出於人心以外的天志權威而來,並不是如儒家思想的出於道德本心的自我要求。也可以說儒墨在為天下謀公利的理論上,其不同之處是二者的價值根源不同。


請參考勞思光的《中國哲學史》第一卷第五章。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