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line
Sunline

換日線。台灣高雄人。二十歲後流浪到台北工作七年後回高雄定居至今。從事接案工作十餘年。大多數時間從事的事都跟書和出版社有關。更多內容請看置頂關於我,或至我的個人網站:https://www.sunlinedesign.com.tw/,e-mail:sunline.liu@gmail.com

離開Facebook(社群網路)一下,寫字是個讓心安靜下來的方法!

就用這篇跟三月道別了。整個三月在matters上寫了超過三十篇。就是一種習慣了吧!

從去年年底開始嗎?不太記得了。刻意將Facebook的朋友刪到只剩50上下,又把社交活動縮減到更小:不熟的、不往來的、偶爾聯絡的、不需要太常聯絡的、同業的、認識很久的……全部都刪了,也不管得罪誰或誰又不諒解,我猶如過著隱居生活,哪管這世界上那麼多情緒,在意太多還給不給人活?

在Facebook上寫著:「你若是用Facebook十年,一篇比較長的文章都沒寫過,要你現在寫一篇語句通順的文章都很難。」倒也不是笑看他人不寫字,好像自己寫字多高尚似的;就是覺得可惜,那些早十多年前認識的朋友,有很多都是舊部落格時代,彼此去對方站上讀文章、回留言而熟識的。

那時我們寫讀書心得、旅行遊記、影評樂評,或是對時事、社會議題抒發自己的觀點。可能是年輕吧!無處可去的情緒,有時那麼寫著寫著,遇到相同頻率的人,透過寫字的交流而感覺到自己被懂得了一點點;又可能是論戰著一首歌、一本書、一部電影不同的看法,而期待著下一次對方發表的文章,久而久之竟也培養出相伴前行的情誼。(也有些就是這麼對戰下去!)

幾個朋友看我這麼天天寫著,被我吆喝弄個matters帳號幫我拍手,順道問我:「到底要寫什麼?」、「好久沒寫字,不會寫了。」

Facebook(社群網路)是個「情緒」太多的地方啊!如同我在〈我們在Facebook上噤聲,我們在Facebook對自我言論的審查!〉寫的,有時候顧及太多,連整理自己的心情寫出的文字,都還得自我審查一下想:「XX看到了會不會怎麼樣?」、「OO會不會對號入座?」……累不累人啊!

L是第一個被我叫來matters上開始寫字的人。我們早在上世紀的gigigaga發報台相識,中間見過面、斷了聯繫,也的確是靠著facebook的幫忙,她輕易地找到了我,一直聯繫至今。我還在寫,她已中斷多時。(而我根本不記得她以前寫過什麼或她的筆觸!)

看著她幾篇文章給她拍手鼓勵、給她留言打氣,她說:「有些不知道該不該寫?」、「不知道能不能這樣寫?」我在電腦前大笑跟她說:「欸,matters不是Facebook啊!不要擔心嘛!又沒有人知道妳是誰?妳多寫幾篇,整理整理妳會看到一些妳平常沒有看到的事情。」

是啊!先不論來matters寫字是不是能賺錢、弄個自媒體到底是要寫什麼面向誰,當你開始敲下第一個字,你一定一定一定會感受到要先捨去心裡某一些罣礙才能聆聽自己;你會花很多時間整理自己的思緒,即使你要抱怨、訴苦、說委屈,你都得先透過「整理」才能好好、完整地寫下那些情緒。

這樣的書寫真正的重點不在「寫」,而在「整理」。你會透過這樣整理思緒去理清一些生活日常裡的情緒;你會因為這樣的整理發現「啊!自己在意的其實不是A而是B!」,你會感受到「啊!對方也許當時的意思是C不是D。」你也許還會在這個過程裡突然看見自己跟自己或與他人的情緒糾結究竟卡在哪裡?說不定寫著寫著你就願意成為放下的那個而諒解體貼了對方!

S昨日問我:「欸,有想寫,但不知道寫什麼好。」我在對話框寫:「寫媽媽啊!妳媽媽和妳成為媽媽。」有時候人不是「成為了媽媽才理解了媽媽」,而是某一種觸動讓妳去理解一個人或一件事,漸而讓你願意柔軟自己、溫暖別人。(其實更大一部分是理解自己,原諒自己)

Facebook或社群網站上大量的抱怨和取暖,很難給人靜下來的機會去聆聽自己的心,但寫字或閱讀可以。

晨起在豆瓣上跟matters的朋友聊起俆佳瑩那首〈言不由衷〉,推薦了一本葛大為的書。待我回到我寫的這篇〈《我記不得每隻貓的名字》/葛大為〉,像是回到當時的情境可以回想起什麼!但又像經過了,也無須再多記起什麼!

寫字的功效很強大。寫著寫著就放下了;說著說著就過去了;後來就忘了,忘了也就原諒了,心也就不糾結了!大部分的時候,我寫下來的不回頭看,我幾乎是沒有辦法記得的!

離開Facebook(社群網路)一下,寫個字,心,會好的!

作為三月的總結。之後不要神經病每天都寫了。每天都寫其實只是腦子的速度太快靜不下來,想辦法靜下來而已啊!

圖為去年在韓國旅行。好想出去玩啊!(Canon EOS M50)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