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李
孙李

野生网络作家。主要写散文随笔和文艺评论,偶尔写小说。

大龄棋童

我在快要三十岁的时候,身处异国他乡,突然学起围棋来了。不下棋的朋友可能对这个年龄没什么概念,我稍微解释几句。围棋和乐器戏曲一样讲究幼功,四五岁起步,等到十岁就算晚了。棋手的职业生涯从十几岁开始,到了三十岁基本离开一线,准备退役了。也就是说在别人告别棋坛的年纪,我刚开始摸棋子。而且我旅居法国,身边绝大多数的人别说围棋了,连五子棋都没听说过。一不合天时,二不占地利,我居然心血来潮要学围棋,您说奇不奇怪?

围棋贵为国粹,普及度却有限。从小到大我身边有无数爱下象棋的人,会下围棋的则寥寥可数。印象中的两次围棋热潮,我恰好都错过了。一是八十年代开始的中日围棋擂台赛,聂卫平取得奇迹般的十一连胜,成了民族英雄,那时我还是婴孩;二是《棋魂》动画热播,激发了一代青少年的学棋热情,那时我已经上中学忙于学业了。我与围棋唯一的缘分是金庸武侠。无崖子巧设珍珑棋局,木桑道人棋臭瘾大,梅庄四友醉心琴棋书画,这些故事我都烂熟于胸。电视上有围棋比赛解说,我偶尔也会看上两眼,只是越看越糊涂。偌大的棋盘上黑白子东一团西一簇,好似胡乱摆放;一手棋往左偏一路就成了妙招,往右偏一路就算是俗手,真不明白是什么道理。围棋玄而又玄,我只好敬而远之。

重新接触围棋,主因是李世石与阿尔法围棋的的人机大战。但凡懂一点儿围棋的人,大抵都知道围棋很难。围棋的难一方面使其难以普及,另一方面也令人敬畏。我之前一直听人说,虽然人工智能早已攻克国际象棋,但论下围棋还差得远,我非常好奇新一代人工智能会不会破了围棋的金身。趁着假期,我每天花四五个小时看比赛直播,顺便学了围棋基础知识。这场比赛最终由人工智能取得胜利,对人类社会科技发展有难以估量的影响,也为围棋吸引了注意力,我就因此下起了围棋。

此外还有一层更深的缘故,那就是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我认识的中国朋友,在国外生活一段时间后,纷纷学起书法、民乐、武术来了,原本不下厨的人也开始学做中国菜。假如自幼生长在外国,或许可以自然融入当地;而像我这样成人后才出国留学工作的,不管在外多久,文化根源永远在中国,总想保存一份联系。

我最后悔的事情之一就是当初没在国内学棋。围棋实在太难,入门需要老师指导。如果全靠自己琢磨,不仅事倍功半,而且容易误入岐途。这里不妨探讨一下,围棋倒底难在哪里。

围棋的规则很简单,只有那么几条:黑先白后轮流在棋盘交叉点上落子;与棋子直线相邻的空白交叉点叫「气」,连在一起的同色棋子的气要加起来算总和,没气的子要从棋盘上提掉;比较复杂一点的打劫规则,简单说就是避免无限循环;最后是计算围地大小,谁占的交叉点多就赢了;黑棋有先手优势,所以要给白棋倒贴点数来平衡。其余的一些基础概念和策略比如打吃、两眼活棋、征子、金角银边草肚皮等等都是从基础规则里推导出来的。我给不少外国朋友介绍过围棋,每次讲解都用不到一个小时,对方就可以开始下棋了。

可是恐怕没有人学完了规则就认为自己会下围棋了。我刚学棋时的感受就是棋盘太大了,不知道下在哪里好。开局尚且可以背一些简单的套路,往四个角落放几颗子总不算太离谱,也知道要在宽阔的边路拆开布阵,随后很快就迷惘了。没有大局观,分不清轻重缓急,这是业余棋手惯有的毛病,纯新手就更不必提了。胡乱下到中盘,除非一方有压倒性优势,往往看不出局势好坏,不知道谁输谁赢。棋盘上三百六十一个点,局面变化又多,要初学者在中途准确数出双方目数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围棋有句口诀是「不得贪胜」,赢一目也是赢,棋力越高对目数的把控就越严谨,阿尔法围棋就喜欢用微小的差距稳妥地取得胜利。事实上,如果没有专家解说,业余棋手很难看出职业比赛中哪一方占上风,这也是围棋难以普及的重要原因之一。

把象棋与围棋做个对比,其实象棋的规则更复杂,不同子有不同的走法。不过一旦记住了规则,象棋的目标是相当明确的,就是把对方将死。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很快体会到吃子的乐趣,双方子力多寡更是一目了然。围棋棋盘上的子越下越多,象棋则越下越少。比起围棋的抽象难解,象棋的攻杀更直观、更有观赏性,普通人看职业象棋高手的对局也能看个乐。

虽说我也读过些围棋入门的小册子,在网上看过一些教学视频,不过我主要是在实战中学习。各个网络围棋平台我基本都用过,由于时差的关系,多数时候都是与欧洲棋手下棋。业余棋手本来就以野路子居多,低等级的棋局更加肆无忌惮天马行空,双方错进错出臭招不断,能让旁观者高血压发作。下网棋什么样的奇葩都能遇到:有的人没下几步棋就退出;有的人死不认账,明明输了还继续拖时间;有的人是「地雷」,棋力很高却注册低等级帐号,专爱欺负菜鸟。遇到这样的人我一开始时会生气,后来想想反正下棋就图一乐,也就不斤斤计较了。

所幸棋下得多了,终归有所长进,我下出来的棋逐渐像模像样。我在网上下了快一年,之后才与真人对奕。市里有个棋社,每周末聚会一次。会员有几十人,常来的人大概十多个。别看是外国人,他们对围棋的热情相当高,半数人的棋龄和棋力都远超过我。我很好奇围棋在法国是怎样传播开来的,询问了他们的学棋经历。年轻人多数是因为爱看日本动漫,由于《棋魂》而喜欢上围棋。还有一类是数学、计算机行业的学生和工作者,纯粹是喜欢抽象策略游戏,他们往往也下国际象棋。偶尔能在棋社碰到亚洲留学生,我还因此结识了一位台湾朋友。

下棋数年,棋艺始终平平,倒也修炼了品性、悟出些道理,在棋盘之外得了好处。

最有长进的是耐心。下棋耗时长,一局最快也要个把小时,而且从头到尾都要聚精会神,很考验思维的专注与持久。刚学棋时容易烦躁,下久了就磨出耐性来了,几个小时也能坐得住。

其次是大局观。围棋棋盘广阔,想要赢棋需要放眼全局。围棋的策略中,既有总体上的战略,也有细节上的战术。牺牲局部的利益,可能反而会获取更大的胜利。人生的种种抉择,何尝不是如此。

另外是分寸感。下棋如同一场谈判,彼此划定疆域。何时强硬,何时妥协,其中大有学问。一味软弱退缩当然赢不了棋,太过咄咄逼人也会给自己带来过多的风险,最妙的棋往往分寸得当,恰到好处。与人相处也是同样的道理。

最后是平常心。围棋是一对一的比拼,胜败乃兵家常事,经常要面对失败。下棋的人自然希望增长棋力,可我学棋太晚,注定成就有限。学会面对挫折,接受不完美的自己,这是我学棋路上最重要的功课。

纹枰坐对,谁究此味。胜固欣然,败亦可喜。能与围棋相遇,是我人生的一件幸事。

大龄棋童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