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hua
suhua

音乐迷

黄仁宇书摘5:汉武帝“将问题外界化”、汉族与游牧民族两千年战争之天候地理因素

各地区间经济因素的成长,是这些地区特殊社会与特殊文化的张本,也就是地方分权的根据。在此种因素及其广泛实施和有关习惯法制都没有发展之际,就先笼头套上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以后地方分权,就无凭藉。各地方连自治的能力都没有,又何遑论及民权?因此就只有皇权的膨胀与巩固。

  它执掌绝对的皇权,除了以“受天命”和“替百姓服务”之外,找不出一个更好支持它本身存在及其作为的逻辑。其真伪不论,即算它做得最好,顶多亦不过“民享”(for thepeople),而不是“民治”(by the people),长期如此,其权力必凝固而为官僚政治。

  根据当日的观念,造反不一定要有存心叛变的证据,只要有叛变的能力也可以算数。

  而武帝用桑弘羊、东郭咸阳、孔仅理财,不能被我们轻率地视作“商人参政”。他们并没有利用商业组织及商人资本去增进政府的功能,也没有利用政府威权扶助商业之发展,以便扩大兹后的财源。

  皇帝高高在上统制约五千万到六千万的人民,当中没有一个有效的中层机构或根据地方沿革,或倚赖经济利害,作上下间的枢纽。即太守刺史也无非皇帝的代表,各地选举孝廉,也仍只能承奉中枢的意旨,因此皇帝之作为,更只能扩充及保障自身的权威。

  他自己也曾对卫青说:“一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等如今人所谓“将问题外界化”(To externalize theproblem)。

  武帝的力量全靠这对内中央集权对外经常征伐支持。他治下之道不拾遗,乃是在严格捕盗的法令下,一次株连几百人以至近千人的威势下逼成,如此已半个世纪。一到他的运动发生困难,他的组织上的弱点也容易给人看穿。在这时候发生继承问题,不仅他自己感到为难,他的臣下左右,也都在私下窃议自身祸福。

  北方绵亘两千多里的国防线与15英寸雨量线吻合。线之西北,经年雨量不及十五英寸,无法经营农业,只是游牧民族出入之处,这威胁也强迫中国统一对付。刘彻用卫青霍去病“度幕”(贯穿沙漠地带),不失为军事史上的壮举,只是他想消灭匈奴的希望,却无法实现。兹后十五英寸雨量线间两方的厮杀,还要继续约两千年,直到康熙帝以新式火炮打败噶尔丹(Galdan)迫他自杀,才解除了游牧民族骑兵的优势,可见得历史并非全是人为,无法忽视天候地理因素之重要。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