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哭
乌哭

幼稚如小孩 是因为对一切好奇。

PLUTO | 失敗的 完美的機器人

人仿佛拿著平衡木,走鋼絲般向前走著,平衡木的一端是為AI設置的條條框框防止它們暴走,另一端是不斷的完善他們讓他們進化。

浦澤直樹以阿童木篇章《地上最大機器人》所作的漫畫PLUTO在20年前推出後就連連獲獎,這部Netflix歷時6年所打造的動畫版正好是在ChatGPT等人工智慧快速發展的時候 ,觀眾好像就不是看個阿童木如何拯救世界那麼簡單了。

身為浦澤直樹篇幅最短的漫畫之一,PLUTO同樣包含了他所有標誌性的元素:多故事線、懸疑、驚悚、催淚,外加一點點虎頭蛇尾……作為粉絲的我早已不在意結尾如何收場, 結尾就是讓故事結束而已。 我更多會去享受劇情中不斷有新人物登場,不斷再回收伏筆,置身於每個懸念,又被哪怕是小角色的台詞哭到淚眼朦朧。

劇中諾斯2號與蓋吉特所帶出的兩個故事一長一短,一明一暗,皆以悲劇收場。 諾斯2號在「放下屠刀」後選擇了與音樂家的互動已經可以甩ending十條街,回過頭看,這只是整條故事線不起眼的一環。

而蓋吉特,作為整部劇最悲壯的角色,不但肩負抽絲剝繭發現案件真相的重任,更透過他的過去向觀眾描繪出如果到機器人產生感情後會如何,他最後死去正因為是那一絲「人性」違背了機器人該有的理性所致。

蓋吉特

如果說20年前,浦澤直樹更多的想透過機器人的回合和愛來諷刺人類對戰爭、生命的冷漠,那如今,一個問題變得越來越現實:未來機器人的成功與失敗該如何判斷 ?

創造出阿童木的天馬博士說,這台以自己過世的兒子為藍本所打造的機器人是一個「失敗的作品」,可能因為他無法承載人類想賦予它的所有功能,也可能只是它與兒子長得像,對食物的喜好卻不同──即使這種「好惡」也是人工模擬的結果。

故事最後,阿童木一度寫出毀天滅地的公式想摧毀整個世界,在衝出實驗室後,他在路上拿起一隻蝸牛,他在停頓(也可說是某種「掙扎」) 後來蝸牛放生,顯示出他產生了「愛心」,他也透過「愛」感化了PLUTO這只怪獸,拯救了世界。

阿童木

作者好像要告訴我們,阿童木成了聖人就是「人」了。 但我想說啊,整部劇他幾乎沒有犯錯,他寫下公式,只是因為博士想喚醒它注入負面情緒的後果罷了。

人對一台成功機器的定義也許就是可以無故障的完成機械性任務,那如果要接近人,那與「無故障」就有了矛盾。 人的感情本來就是反反覆復的,會關愛萬物,也會厭世頹廢。 機器人如何自我模擬?劇中諾斯2號因對於戰爭殺戮的悔恨,以及蓋吉特曾經因為「領養小孩」的被害而暴走,反倒是這些更負面的情緒讓機器人與人更近了一點。

就如人与神直接有着清晰的界限那样,机器永远也无法成为人。人仿佛拿著平衡木,走鋼絲般向前走著,平衡木的一端是為AI設置的條條框框防止它們暴走,另一端是不斷的完善他們讓他們進化,如何將這一切用代碼的形式控制是中間的那根綫。而那根綫,将是人类永远的大哉问。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