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m
Him

詩人,寫作人及愛書人

一身輕裝上路:黃增健的幾本書,及寫作之路

黃增健《浮光掠影》 (圖片來源:浮光掠影 facebook)

黃增健繼《閱微書齋》及《換腎日記》,出版了第三本著作,《浮光掠影》。筆者起初以為他想總結70年代的電暘回憶,之後發現原來是大誤會,書中說是,有關於他父母在70年代拍拖,而走過的街道,事,音樂,人情味,食物,電影。我很驚訝他以這作為書寫題材。他說,他這些年的經驗,再加上對香港了解愈來愈深,他始開始由原本在民間電台製作的廣播劇中,伸延,找資料,再另外加插他在家人及長者口述歷史,而成為了這本書。他由做廣播劇時就已經找尋各色資料,因為到決定出書,到寫作,後定稿,不足半年就已告畢。對他來說,寫作是非一般的事情。他換腎之後,長期要長抗排斥藥,體力減捐,而且免疫能力下降,有一段時間,要尋訪各個地方,攝影,與街坊對話,重構他對七十年代的認知。在他這樣的身體狀態下,我們認為是閒適之事,對他來說,是一個負擔。

為什麼要堅持呢?他說,他的生命是由他們遊逛不同的街角,地點,聽廣東歌,看影視黃金時代中的電影,而開始的,再者,原本他對香港的想法,當他發展口述者的修正,對於自己的政治的看法,更寬懷了。這是一個尋根的旅程。我們這幾年的熱話是本土。但他問,本土是來自於那裡。他想打破香港人是無根的神話,就在這裡找根。

他和我談香港節,「原本以前有這樣一個節日」,香港政府在六七暴動之後,為了建構對香港青年對於香港這片土地的歸屬感,而舉辦的一個非常巨大,在當時來說是很具野心,具規模的節日。嘉年華會、舞會、時裝表演、歌唱比賽、環島競步和香港節小姐,亮燈儀式,花卉展覽,花車巡遊。1973年還製造極小量香港節紀念銀章,設計美觀大方,雙龍襯托維港和尖沙咀鐘樓景色,背面有香港節徽號。「這就是父母走過的路」。增健道。

「這是獻給父母的書。沒有這樣的香港,沒有這樣的相遇,沒有我。」我在想,由競選口號到本土派的聲嘶力竭,卻對於追求本土為何之脈絡,聆聽歷史,建立歸屬感的動機都欠缺。那麼,我們只是短視的,功利的,去坎入我們自以為建立的本土想像中。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