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信 ahshun
阿信 ahshun

香港人、設計師、畫畫人、愛城市漫遊、城市觀察、愛吃、愛玩、愛電影

為什麼不兼職

中國人家庭,對子女十分保護和疼惜;中國人社會,階級觀念很重,而他們那種階級之分就是有錢和無錢,有學歷和無學歷。所以,他們都相信「知識改變命運」,希望子女多讀書,達到高學歷,無論他們的子女喜歡不喜歡。若在本地教育達不到標準,有錢就送他們出國。


中國人家庭,對子女十分保護和疼惜;中國人社會,階級觀念很重,而他們那種階級之分就是有錢和無錢,有學歷和無學歷。所以,他們都相信「知識改變命運」,希望子女多讀書,達到高學歷,無論他們的子女喜歡不喜歡。若在本地教育達不到標準,有錢就送他們出國。


我媽都有類似的觀念,唸中、大學時家庭經濟許可,都不鼓勵去兼職,應該要專心讀書,怕會學壞。只是因為我大學是唸設計,一來開資大,二來學校學的都只是理論,一定要透過工作去實踐,否則畢業後就接不到軌,找不到工作,所以我都堅持一邊學習一邊做與學科相關或不相關的兼職。而在學時返暑期工和兼職,除了吸收工作經驗,還可以學習人與人的相處和交往,見識到不同階層和年齡的人群,也能學會保護自己。


在香港,現在做文化和藝術的人都很奇怪:一定唸到很高學歷,無論有沒工作經驗和能力,目的就是要在專上學院當教授,過穩定的物質生活,跟2000年或之前的藝文圈中人很不一樣。還記得2002年中大藝術系學位畢業生中,只有3位學士沒有跑去繼續進修教育文憑。而好些攪藝術的前輩也是有一份正職或兼職。如有名的64後來的97吧,老板是攪藝術,所以也找文化圈中人負責酒吧內的工作。


往德國旅遊,在柏林認識到一些當地的藝術學生,他們都不是沒有工作經驗,而是因為覺得有需要進修而返回學校,所以他們是帶著家庭和子女去讀藝術。在德國唸大學是免學費的,但他們必須去做兼職去維持家庭的經濟,因此他們比較了解當地社會的經濟狀態。而柏林有很多流動人口,所以要找回跟他們的專業相關的兼職並不容易。為了生計,只要時間許可有工作就去做。


在紐約,不少專業的舞蹈團都是靠舞蹈員交會費去維持團的經費。舞蹈員日間在餐廳或酒吧當兼職,晚上就回舞蹈團排練。


所以不少西方人都覺得東方人很富裕。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