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登騰
施登騰

數位轉譯/數位科技系列:也談失敗博物館

曾看過一些專題報導與文章,說是沒有地方能像美國矽谷會有這麼多「大企業」, 因為那裏會有這麼多「大失敗」,且認真地把「失敗」當作一門課。矽谷科技圈流行著幾個座右銘:「Fail First!」、「Fail Fast!」、「Fail Cheap!」、「Fail More!」、「Fail Better!」。其中「Fail Better!」是引述自知名法國文學家與劇作家Samuel Beckett所說的:”Ever tried. Ever failed. No matter. Try again. Fail again. Fail better. (曾試過。曾失敗。沒關係。再試試。再失敗。再好些。)”

這是種「失敗為成功之母」之矽谷版本的概念,個人也不信這套。況且最近遇到的事與人,這種「再試試」,不值。

法國文學家與劇作家Samuel Beckett。圖片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Samuel_Beckett

但如果不是因為決定寫這篇【失敗博物館 The Museum of Failure】,個人不會注意到台灣矽谷創業家協會、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STPI)、台灣創新創業中心(TIEC)、與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曾經在台北市攜手共同主辦【2017 XFail失敗者年會】

這活動邀請創業者來一同大喊「XFail 失敗萬歲」!

這活動也邀請大家「Share your fails」鼓勵大家勇敢說出自己的失敗,還有機會成為2018年XFail失敗者年會的Open Mic演講人,徹徹底底發揮你的敢於嘗試和勇氣影響力,一同形塑台灣未來十年的創新大浪!

但曾與幾位創業輔導的專業人士、創業團隊深談過,包括最近幾次與年輕團隊的可能合作,以及曾動念過的「互動系設備 x 年輕創作者」合作模式,其實缺的不是「失敗」經驗,是缺「冒險 Risk」與「創新Innovation」,但至少不全都是「才華撐不起夢想」。

圖片來源:https://www.startup.taipei/archives/10609

此篇要談的【失敗博物館】是在2017 年6月於瑞典由策展人Samuel West博士擘畫第一次展覽,後來也陸續在美國洛杉磯、加拿大多倫多、中國上海、德國慕尼黑、法國南特等城市成立。展館中所展示的就是從世界各地所收集典藏的「失敗產品」。館長/策展人Samuel West博士,同時也是臨床心理學家, 就說:“It is in the failures we find the interesting stories that we can learn from. 我們可以在失敗中找到可以學習的有趣故事。”,他在一篇訪問中也表示,他希望當大家離開【失敗博物館】時,會說 “I got a new perspective on failure, it’s not that frightening. 我對失敗有新的看法,失敗並不可怕!”

因此,在遂行策展人Samuel West的展覽概念下,於世界各地成立,且相當受歡迎的【失敗博物館】展示百件以上「失敗產品」,透過展覽設計引導觀眾思考這些「失敗產品/展件」的故事。

Nokia為對抗任天堂而出的遊戲手機「Taco Phone」,發表於2003年。圖片來源:https://news.sky.com/story/eight-epic-flops-from-the-museum-of-failure-as-it-arrives-in-hollywood-11283128
洛杉磯【失敗博物館】展區中的一景。圖片來源:https://hyperallergic.com/424949/museum-of-failure-los-angeles/

當然,就如同Samuel West希望觀眾離開博物館時在心中腦中所留下「失敗的正能量」一樣,在下圖所示的洛杉磯【失敗博物館】展區照片中,就可以看到在福特汽車在1956年所出品的Edsel汽車實品旁的展牆上,就有福特汽車創辦人Hery Ford曾說過的「失敗啟示錄」: “Failure is only the opportunity to begin again, only this time more wisely. 失敗給了再次嘗試的契機,但這次要更有智慧。” 。

現場所展示這款汽車Edsel之所以成了失敗產品,是因為車頭水箱蓋的造型設計引人聯想到「女性生殖器」,以及過高與樂觀的研發費用。

在【失敗博物館】展區中,就經常有「失敗產品」(展件)與「失敗啟示錄」(面板)並列的設計。

  • 若以功能區別:是由「失敗產品」執行「說明」工作;而「失敗啟示錄」則負責「引導」任務。
  • 若以設計區分:「失敗產品」相關資訊是由「展示標籤 Label」以圖文呈現;而「失敗啟示錄」相關資訊則是由「展示面板 Panel」以圖文呈現。
福特汽車在1956年推出的Edsel不僅在功能設計上有瑕疵,造型也引起非議與不當聯想。圖片來源:https://www.dailynews.com/2017/12/04/5-epic-flops-to-see-at-the-museum-of-failure-exhibit/

但說實話,仔細觀察【失敗博物館】的「失敗產品」(展件)與「失敗啟示錄」(面板)之間的關聯性著實有限。像上圖福特汽車Edsel的展區,談的是糟糕產品設計引起的大災難,卻刻意以陳義甚高的「名人語錄」試圖要進行啟迪之責。

而且更諷刺的是,在展板上所引述福特汽車創辦人Hery Ford曾說過的“Failure is only the opportunity to begin again, …”,其實並不適用在Edsel這款汽車上。而且,展覽的相關設計(含說明)是否真正能讓現場觀眾知道Edsel之所以被當作「失敗產品」代表作?很懷疑。

Edsel是福特汽車於1956年已在產品開發工程就投入了4億美元(約目前的40億)卻造成銷售大災難的失敗產品,Edsel這個名字更是所謂「預期為完成完美理念的產品,反倒成了商業大挫敗」的產品開發行銷案例之「負面代名詞」。更何況那引起瑕想的造型設計,以及失敗的廣告策略。

以上這些資訊與分析,參考自維基百科:「Edsel」,如果連維基百科都能寫得很清楚,甚至列出以下分析,畢竟Edsel是「失敗產品」代表作品:

  • The aim was right, but the target moved. 目標對了,靶心移動了。
  • The wrong car at the wrong time. 出現在錯誤時間的錯誤產品。
  • Edsel, a difficult name to place. 難以定位的命名。
  • Design controversies. 設計上的爭議。

但是在【失敗博物館】卻連失敗原因都無法被展示與說明,那麼,此展覽不過是走馬看花,頂多是完成「失敗產品」主題展佈置,遑論「我們可以在失敗中找到可以學習的有趣故事」這個規劃原旨。

此設計就是Edsel之所以是「失敗產品」代表作品,因為在設計上的爭議所造成的結果。圖片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Edsel

再舉一例,【失敗博物館】的展示卡上都會有「展品編號」、「產品名稱」、「製造年份」、「說明」,以及【失敗博物館】特有的4個分析項目「創新」、「設計」、「實用性」、「失敗度量」。下圖討論的「失敗產品」是針對女性開發,握起來會很舒服順手的「Bic for Her」鋼珠筆。但4個分析項目的結果如何而來?其實就跟遊戲角色能力設定一樣,就是「原廠設定值」,玩家無所置喙。同樣的「失敗產品」評價的「原廠設定值」來自【失敗博物館】,觀眾同樣無所置喙。「我們可以在失敗中找到可以學習的有趣故事」這個規劃原旨,同樣未見彰顯。

圖片來源:http://www.seeglobalentertainment.com/portfolio_page/museum-of-failure/

Matt Stromberg曾針對洛杉磯的【失敗博物館】展覽,在HyperAllergic網站中,發表一篇題名 “The Museum of Failure Lives Up to Its Name”的評論。

他寫道:「它不是紐約Cooper Hewitt那型的設計博物館,比較像個輕鬆的娛樂場所,展覽人們喜歡的奇觀,以及可以為Instagram拍照分享的流行展。」誠然如此。

他還寫道:「牆上佈置許多鼓舞人心的引述…. 展品標籤上幾乎沒有提供嚴謹的分析或深思熟慮的背景,只依靠老套的幽默來吸引觀眾。 每個標籤旁邊的偽科學圖表聲稱根據『創新』、『設計』、『實用』進行評級,並產生最終的『失敗度量』評分,卻對此指標評級方式沒有任何解釋。」

【失敗博物館】館長/策展人Samuel West。圖片來源:https://www.gettyimages.com/detail/news-photo/dr-samuel-west-the-curator-of-the-museum-of-failure-poses-news-photo/893177106#dr-samuel-west-the-curator-of-the-museum-of-failure-poses-among-some-picture-id893177106

即使如此,無疑這展覽的商業性是很成功的。

【失敗博物館】真的滿足了觀眾獵奇與窺視的慾望,事實上,它也像是19世紀到20世紀初期間流行於歐洲【Freak Show 畸形秀】,在策展人Samuel West在自己架設的「馬戲團」中展示不該在市場上出現的失敗或畸形產品收藏。

但究其實,套用維基百科:「Edsel」中所分享的失敗評析小標題:「 The wrong car at the wrong time」,這些產品不過就是「出現在錯誤時間的錯誤產品」,相關成因很多,不解其因而訕笑,不過也就是完成了一趟奇觀奇物之旅。要從「失敗」學習「成功」秘訣,在【失敗博物館】仍屬奢想。

但回到展示規劃來說,這樣的【失敗博物館】是有成功定位的,確實是個具有商業價值的「主題展 Thematic Exhibit」。策展人Samuel West要讓此展達成其展覽目的,也不是不可行。

Smithsonian National Air and Space Museum(史密森尼國家航空航太博物館)在【Exhibition Plan and Guiding Principles】(2015年10月修正版) ,曾針對展覽計畫與導覽原則列出以下3個原則,且從第12~14頁有條列式的清楚說明:

A. Interpretive Strategies (轉譯策略)
B. Visitor Experience (觀眾經驗)
C. Presentation Philosophy (展示哲學)

其他相關展覽規劃理論(1)(2),則聚焦在「展品」、「展區」、「觀眾」,不管說的是3項特性:
A.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xhibit object (展品物件特性)
B.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xhibit architecture (展覽空間特性)
C.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isitors (觀眾特性)

或是講3項尊重:
A. Respect the objects (尊重展品) 
B. Respect the building (尊重展區) 
C. Respect the visitor (尊重觀眾)

上述都是檢視展示規劃的核心原則。且依目前的資料看來,【失敗博物館】需要加強的是: Interpretive Strategies (轉譯策略)/The characteristics of exhibit object (展品物件特性)/Respect the objects (尊重展品) 。簡言之就是更清楚更深入的「失敗產品」成因研究與展示,並據以完成展示腳本,再執行完成相應的展示設計與規劃。

【失敗博物館】展區照片。圖片來源: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travel/features/museum-of-failure-things-to-do-sweden-california/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