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潜水教练olivier
自由潜水教练olivier

毕业于985计算机硕士,30岁后放下国内的所有,追求自由的新人生,思想于04年翻墙,肉身在18年才跟上了思想的步伐。曾在菲律宾教授自由潜,独居在malapascua岛的两年获得了思想的升华,目前移居在西澳大利亚perth。 希望通过分享我自身在自我流放中的感悟,带给他人更多的思考。 所有未注明出处的文章均为原创,谢绝私自转载。 本平台文章包括我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文章的备份以及审核不过的文章。

人生必修课-我们都要学会长大

有时候和人聊天,会被冠以你的理论如何如何。但这真不是我的理论,我还没有强大到可以自创理论,我只不过是在导师阿德勒的理论指导下,努力的践行自己,在这个过程中,记录下自己的感悟,也让我更坚信了这套自我成长的理论。我感到很幸运我有机会看到阿德勒的著作,我也很庆幸我有追逐和实践的勇气。



(备份自2021.08.12)

如果你想改变你就可以改变的理论对初次接触的人来讲,几乎无法接受,我们总是受困于复杂的环境,纠缠于过往的经历,人人都想获得幸福,但又每日不得不疲于应付和招架于生命里的磨难。


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气去践行这套理论,你自然是可以找到无数的借口去为自己开脱的,况且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各不相同,即使有一个成功的实践者,而你也总是可以找到不同点作为支撑自己的理由。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开始渐渐想明白、且努力在践行着一个理论,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个理由足矣,如果你做不到,你可以为自己找到一千个理由。也许这是成长带给我的感悟吧。


阿德勒的理论涵盖了从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影响、学校影响、青春期、工作,乃至对爱情的态度,在我看来,这就像是一个人的成长经历,一个独立的个体从孩童走向成人的全过程。当然天生反叛精神的我,也绝不是无脑盲从着阿德勒的理论,我一直试图与从中找到一些与我从人生经历中得到的不同感悟,试图对其进行补充,但很可惜,我至今还没有找到。


也有很多人会讲,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一定的,没有一个理论可以应用于所有人。没错,我完全认可,但有些东西不是,比如每个人都需要从心理上渐渐长大成人,获得自己独特的人生的感悟。但你不能说,有些人一直被人照顾,ta很幸福,因此ta不需要长大,这不叫做理论不适应于ta,而是强词夺理的诡辩。


重塑世界的中心


从孩童开始,我们的原生家庭就在影响着我们个性的塑造,你有几个兄弟姐妹,你在兄弟姐们中排行第几,甚至你的父母是否足够成熟到培养后代,因为每个孩子从父母身上获得爱的多少以及为了守住自己所获得爱,都在无形中塑造着孩子的个性,这种个性在将来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比如我作为第二个也是最小的孩子,获得了更多父母的偏爱,但为了不服于父母对兄长全方位的褒奖,也塑造了我天生改革派的个性。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生长环境,但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终必然会面对、发现,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这可能是孩童长大要学会面对的第一步。


我在上中学的时候,有的时候会想,如果我因为生病没有来上课,其他的同学还会照常来上课么,或者他们都是因为我的出现而参与进来的客体,现在去看这个问题,自然是幼稚无比,但对我来说,这是我第一次开始思考、质疑我是否是世界的中心。


对于自己是否是世界的中心,很多人的回答或许都是否定的,但是却在心理上并没有摆脱自己曾经在原生家庭中被当作中心的思维模式。


比如很多人会担心自己没有怎么做,会不会让人瞧不起,如果自己没有达到别人的预期,会不会让人很失望,自己再无颜面生活下去等等,我想这都是将自己看的太过重要的心理问题。

即使你明天去街上行乞,你身边的大多数人还是会照常的生活,最多你会被他们言语中提到,表达怜悯等等,也再不会影响到你更多。


活在别人的期望中,过于关注别人自己的看法,我认为都是自认为是世界中心的一种表现形式。


突破原生家庭的束缚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原生家庭,每个原生家庭都会带给我们某些优势,也会带给我们诸多伤痛,但较为可怕的是,我们几乎无法辨别出原生家庭影响下、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处事方式。


由于每个人都只有一种原生影响,所以我们会视之为唯一正确的方式,即使我们能够看到这样做有很多的劣势。我们痛恨、我们想要改正,但大多数的人依旧在之后的生活中,走上了相同的生活轨迹,因为我们不知道,另一种相对正确的生活方式应该怎样做。


比如生活在大男子主义家庭影响下的孩子,见惯了父母的相处方式,尽管会为母亲鸣不平,但无论男女,在后续的择偶过程中,还是会选择相同文化背景下的配偶,因为我们见惯了这种相处方式,我们只会以这种方式组建家庭。

大女子主义的家庭亦然,甚至于一个在家庭中掌权的母亲会对孩子的掌控会更加严重,因为母亲与孩子天生的亲密关系,母亲会将孩子视作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心理上的'弑母',真正从心理上抛开对原生家庭的依赖,会是一个人开始脱离原生家庭的开端。


尤其对于单亲家庭中,母亲一个人操劳一生,支撑起整个家庭,甚者,若是在外人看来这是一个经济成功的家庭,更会形成这个家庭中母亲偏执的性格,因为她会认为自己的抉择是正确的,在孩子的意见相左的时候,自然会要求孩子顺从自己的观点。当然这些也都是还未人格独立,个性成熟的父母的一些控制欲下的行为。这已经属于父母自身的课题了,但归根结底还是父母没有完成自身的成长问题,以至于影响到了下一代。


这是原生家庭的影响,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家庭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若后天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人格,进行自身生命和孩子人生的课题分离,会有极大概率,重蹈覆辙,不知不觉中使用了自己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然后周而复始,不断制造人生悲剧。


所以自身的成长,是唯一使这种悲剧断链的可能,但这对于自身的要求自是极高的,因为我们没有一个相对正确的家庭教育的借鉴,需要完全依靠自己的学习和摸索。


自我价值的肯定


在追求自我成长的路上,社会环境,文化传统,和对父母、配偶的责任感都会带来许多的阻力,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一个自我肯定的价值观来坚定自己,这应该属于较高层次的自信了,初期的自信可以来自于很多地方,一个旱鸭子无论是通过授课还是自学会游泳都可以树立起自信,当然后者的作用也许会更大,而自信又像是一颗小树苗,需要更多次对自信的浇灌,让他成为苍天大树,逐渐形成对自我的认可。


这种自我认可可以屏蔽周围人的质疑。我们古语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我想如果没有强烈的自我认可,是根本无法做到的:可以甄别出周边的聒噪世界带给个人的噪音,能清楚的分辨出到底哪些是糟粕,哪些是自己的不足,可以进行自我个性的优化补充。


在我看来自信的建立尤其困难,尤其是我们这个社会环境只鼓吹经济财富的积累,并不对个人成长的其他方面进行鼓励褒赏,所以仿佛是那些经济特别成功的人才可以获得他人的认可,他们才有自信去说一些话,去做一些事,而其他的众多的民众,都不能建立他人认可下的自信。


但其实不是的,生命的目的是追求幸福,如果一个饥寒交魄的大学教授,可以比一个上市公司老板更加幸福,那我觉得这个教授才是更应该有自信和获得大众认可的。


现在大环境下,众多的问题,都是因为个体没有获得自信以及对自身的认可,这会导致非常多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因为缺乏自信,或者进行反向补偿的自卑情结下会形成对强烈的民族主义感,对集体荣誉的重视,甚至强过了对个体幸福的感知,这是极可悲,也是极危险的。


是的,一个错误的社会价值观导向,会大面积打击民众的个体成长和自我的肯定,将来也会引起更多的社会问题,甚至于国家层面的灾难。


个体的成长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因为众多的个体形成了民族特征,构成了国家的对外表现。


一个不够自信的人,即使将他在放在一个不同的人文环境中,自卑情结也会让他对周围人的关怀异常敏感,将之视之为他人的鄙视,以至于抱团抵抗,最后不得不退回到原来的生长环境中。


协同合作的意识


我们的社会环境,太缺乏对个人自信树立的关怀了,甚至于来自于我们的原生家庭的教育,大多数也属于打击式教育,进入学校,也将身边的同学都视之为竞争对手,无法学习到协同合作。


关于协同合作,我想我曾经也是十分欠缺的,但后期通过自己的反思以及对阿德勒和一些其他书籍的参考,我慢慢得出了一个人的成熟成长,必然包含着对于社会协同合作能力的培养。


这个世界上是没有人可以逃离与他人的合作的,每个人能力有限,如果想要获得一定的成功,就必须要在社会分工合作中,找到自己真正的位置,着重于发挥自己某方面的能力,在团队合作中获得共同的成功,一个完全自私自利,不能与他人和睦相处的人是无法融入到这种分工合作中的,自然也无法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所以事业上的成功应该也只能是一个个体个性成熟的表现之一。


对于人格上没有准备好迎接成功的幸运儿,也不过是大环境的捧杀,跌落的时候,也会比一般人更痛。


我有些读者来私信,想要逃离大城市的环境,像我一样在一个孤岛上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但在我看来,更多的他们其实是想要逃离此刻人际关系的相处。且即使在孤岛上,也不可能做到完全的与世隔绝,单凭自己一个人的能力生存下去的。


成熟的感情关系


爱情和婚姻,绝对是比一个人的成长更为复杂的问题,因为从那一刻起,你已经不能像一个人一样完全左右你的所处环境,你将不得不考虑到另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的感受,如果在你尚且没有成长到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变化的情况、感知自己的真正需求下,是几乎没有可能把控两个人的相处的,只会把两者的关系弄的更加复杂。


也许两个人相处的战争,可以让你越来越体会到自我需求的重要性,可以加速你自身的成长,但却不是普遍性存在的,也只存在于你可以时常自我反省的情况下。因为很多失败的婚姻走到尽头,我们也只是看到两个还不能接洽对方的相处方式,甚至于对其中一方关于上一段感情的回顾中,若看不到对自身的反省以及成长,我想也是还没有做好进入下一段感情学习阶段的准备的。


孕育后代


在多年前,我就有点恐惧,在当时自己的感情模式下,如果有了孩子,会对孩子造成怎样的原生家庭影响,ta会从父母的相处之道中学到什么,那个时候我想ta可能无法从我身上学习到对婚姻另一半的尊重,以及赤裸裸的大男子主义。那个时候我还没有真正开始着手改变自己的问题,但我已经开始担心自己有可能对下一代造成的原生家庭影响了。毕竟,我知道,无论你如何教导孩子,最终,孩子只会学习到他们看到的。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人生导师,学校教师并不是,教师只是父母教育的补充。孩子最终还将是无限靠近自己的父母的个性,而非老师。


所以只有当个体成长到充分认知自己、可以摆脱原生家庭影响的束缚,真正成为一个独立个体,融入到社会分工合作中,才有可能真正获得一份美满的爱情和婚姻,也只有在婚姻中能够较好的与另一半相互尊敬的相处,才是做好了孕育下一代的准备。


曾经看过一个统计,对于世界上较为成功人士的统计,发现大部分的他们都是父母在三十岁以上生育的,我觉得他们的成功应该也是得益于他们的父母已经达到了相对成熟的阶段,可以给他们相对更加积极的原生家庭影响的原因吧。


诚然,在孕育子女之前,是不可能有父母做好了万全的准备的,但正如上文所述,有一些基本的人文素养,是准父母是必须具备的,否则对孩子的成长将会是有一个毁灭性的原生家庭影响,试想,如果父母两人尚且不能处理好彼此的相处,又怎么可能做好孩子的表率呢。


孩子是无辜的,因为他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但他们去可能终其一生都无法走出童年的阴影。


我们的人生能够有不同的人生意义,我们可以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天分和热情,但作为一个个体来说,终其一生,尽可能完成自我的成长,一定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课题,如果机会合适,我们可以幸运的找到另一半,孕育下一代,也会是一个帮助我们完成自我成长的机遇。


关于自我流放



最近看到一些文章提到了自我流放的重要性,甚至阿德勒的书中也提到了一个哲学家必须要经常性的进行自我流放,脱离开所有的社会环境、家庭关系赋予的责任感,全身心的进行个体的最原始需求的分析,才可能获得进一步的成长,只要他的大方向是朝着为人类共同体做出贡献,那么这种成长总是有益的。


我想我自身也确实不知觉中追求过两种自我流放,一次是30天的川藏线,再就是81天的孤岛露营,我的出发点自不是为了获得什么思想上的升华,但两次主动追寻的自我流放确实给了我人生的帮助,也令我心怀感激。


纵使我并没有从中获得任何物质上的积累,但我相信,这种人格上的自我成长,必将是我将来人生阶段的宝贵财富。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