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i-writer
sai-writer

心懷怨恨的小老頭

狂徒 The Scoundrels

攝影並非一定要按照基準線,它只是大數據統計的結果,是安全牌。最後畫面好不好看的關鍵,還是在構圖與美術功力,美感也是很個人喜好的事情。

認真看了一次狂徒,是真的蠻好看的。

雖然劇情並不難猜,大部分也算老梗,但如果你沒有刻意要去預測的話,轉折點是做的不錯的。

或許這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吳慷仁的演技。標哥這角色如果只是單純的兇狠,其實是沒有這麼有趣,而吳慷仁時不時賦予這角色一絲絲的義氣,讓我一直到最後都還期望他是有在替文睿設想。

但因為事實上並沒有,甚至觀眾很早就該認清標哥一直都只是在利用文睿的單純,讓最後文睿的個性與氣勢翻轉更加的合理與強烈。尤其是那段“我們不是一夥的嗎?連我都騙,你跟其他人有什麼兩樣?” 的確是有喊出角色與觀眾內心的憤怒。

我覺得可惜的是這部片的畫面不夠精緻,這分成運鏡、燈光、美術三個層面來看,但我這邊就只評論運鏡的部分。

其實大部分非好萊塢或低成本的電影都有類似的“現象”,例如前陣子 Netflix 上有一部“閃電重生”的印度片也是屬於這種不錯看,但畫面就是明顯不太對勁。

好的,大家都注意到鼻孔了...

最主要的差異,就是畫面沒有很注意三分基準線,或許你覺得這東西是攝影的基本常識,但實際上有蠻多人不在意這個,或是覺得這個不重要。

是三等分沒錯啦...

狂徒很多時候都沒在管基準線,我不太確定是故意,還是片幅有被裁切過,但總之你很常會看到切半顆頭,或是人物在靠畫面太邊緣的地方,呈現出一種非常不安定的感覺。

其實可以不用這麼靠邊的....

查了一下主攝影師,或許真這個是攝影師的風格,因為其他的作品也有一樣的狀況...

這裡構圖選擇置中或靠右也許會比較適合

當然攝影並非一定要按照基準線,它只是大數據統計的結果,是安全牌。最後畫面好不好看的關鍵,還是在構圖與美術功力,美感也是很個人喜好的事情。但就現實面來說,如果沒有像日韓那樣在視覺設計花很多功夫,其實是很難讓多數人覺得畫面是舒適的。

這邊兩人喝茶的中間空了超大的空間,演員都切到畫面邊緣去了....

視覺的流動也跟基準線有關,雖然最終你的大腦還是能把畫面跟劇情連貫起來,但就不會是一種順暢的感覺。

這邊一直賭輸的,其實是穿白襯衫的年輕人,但畫面卻聚焦在另外一個人身上。

有一個特別的地方是,狂徒的一段動作場景使用了廣角鏡頭。其實大部分動作片不會用廣角鏡拍攝動作場景,因為變形會導致觀眾很難分辨角色到底在幹嘛,距離感也會錯亂,但因為這段主要還是逃跑的內容,所以是有點加分效果。

其實可以思考一下為何會有 rule of thirds 這樣的原則,特別是像正義聯盟拍攝用 4:3 轉成 16:9 這樣的案例,依然會盡可能的將畫面對齊基準線,甚至將某些救不了的畫面透過剪接,在不破壞連貫性下的條件下捨棄掉。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