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oney
Clooney

每天作輸出, 自然能夠每天睡覺前也比早上聰明一點點就足夠。

給一粒安慰劑給病人 都對治療癌症有幫助 l<這才是心理學!>

第326天讀後感,這本書的內容, 可能在不同書籍其實都反覆提及過, 包括: 講解相關性及因果性的不同, 可證偽性,安慰劑效應,魔術子彈效應等等, 這一切目的就是為了讓我們能夠更客觀, 以科學及數據的角度切入心理學, 而不像坊間, 網絡, 說的心理學就是玩弄操縱, 搞清楚是什麼種類的人, 類似心理測驗的東西, 更重要的是這本書能夠用一些入門準則給讀者認清楚什麼是偽科學,偽心理學。

2022年10月16日
這本書的內容, 可能在不同書籍其實都反覆提及過, 包括: 講解相關性及因果性的不同, 可證偽性,安慰劑效應,魔術子彈效應等等, 這一切目的就是為了讓我們能夠更客觀, 以科學及數據的角度切入心理學, 而不像坊間, 網絡, 說的心理學就是玩弄操縱, 搞清楚是什麼種類的人, 類似心理測驗的東西, 更重要的是這本書能夠用一些入門準則給讀者認清楚什麼是偽科學,偽心理學。

1) 安慰劑效應
安慰劑效應, 顧名思義指不含任何藥理成分的製劑或劑型,外形與真藥相像,如蒸餾水、澱粉片或膠囊等, 當這些安慰劑被賦予病人所謂的功能, 比如: 能治療癌症, 能治療十二指腸潰瘍,或其他疾病的時候, 在實驗證據顯示成功率超過30%以上, 在治療十二指腸潰瘍短期療效最高可達約70%,只要病人深信這藥能帶給他們的效果。
這行為算是偽科學, 但我們要注意的並不是反對一切安慰劑, 而是當別人利用安慰劑效應去欺騙受害者的時候, 就應該有所注意及提醒, 就好像某些教會會利用氣功, 念咒語, 捐款等方式去讓你感覺良好, 所以在心理學上的推論, 研究, 都需要更多的證據去證偽使我們更理解什麼是真科學,真心理學, 別傻傻的被騙, 特別是對方是充滿惡意的時候就更需要了解到正否定處於安慰劑效應的環境裡。

2)魔術子彈效應
人在基因,潛意識中, 很常會為一件事去找原因, 因為這樣才能使我們心理變得平衡, 這也可能會帶來「認知失調」的問題, 但更常見的就是我們可能會受到魔術子彈效應所影響。
魔術子彈意味這人類總是喜歡找單一的原因去解釋事物, 縱使理性告訴給我們一件事發生必然不只一個原因才會引發起問題的發生, 但基於魔術子彈效應會令我們把注意力都只投放在單因解釋。當我們把心理學, 當成是一個單一原因才引致事情的發生就會偏離科學, 原因絕對是多樣性的問題, 我們應該要理解到交互作用的概念。

3)有實證 = 偽科學
我們常常在廣告中, 看到一些藥物或產品表示出數百數千名用家使用後表示自己比之前更好, 更年輕等等, 其實裡面很多是偽科學的數據。有些用家可能就像安慰劑效應一樣;或是他的查詢的用家有數萬名, 對比只是數百數千名可能只佔很少數的用戶;或是都是他們挑選過的用戶去做問卷。
在心理學同樣也是, 就像弗洛伊德所著的夢的解析, 其實都可以被人認為是偽科學, 因為很難在科學中證明出有效用, 例如: 當你夢見自己吃自助餐。弗洛伊德會認為你是有的欲望未滿足,包括金錢及食欲, 但只要受試人說並不是這樣, 弗洛伊德就會認為這只是你未尋找出自己的意識所在, 並堅持這是欲望未滿足的表現或是童年的經歷影響。所以有時候心理學會被別人認為是一種偽科學的存在。
但是快思慢想的作者心理學專家丹尼爾·康納曼, 正正以科學精神, 以數據去解剖出心理學而影響人類的決策, 包括 厭惡風險, 錨定效應等等, 所以他才獲得諾貝爾獎, 但可悲的卻是被歸類為「經濟學」。
在科學上, 更需要的並不是證據, 而是證偽性, 在事件中只需要有一個證據, 顯示出無效, 無解就表示出可能存在偽科學, 我們需要的是不斷提出解決方法, 就像我們無法證明鬼是真正存在, 因為當1個人看到鬼, 其他人無法從同一個位置, 看見相同的事物, 也無法拿出證明出來, 所以鬼, 靈異算是一種偽科學。

Credit: <這才是心理學!>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