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oney
Clooney

每天作輸出, 自然能夠每天睡覺前也比早上聰明一點點就足夠。

把焦點放在今後

第173天讀後感, 阿德勒思想把重點放在目的, 而不是原因, 這樣只會令人往前看, 會讓任何機會給自己藉口而不前進, 他對於「教育小孩」也有獨特的理論。

2022年5月7日
對於小孩來說, 當他們在打架的時候, 我們自然反應就是先分開他們, 再聽他們的說法, 確定誰錯誰對, 再讓錯的一方道歉, 相信大家也十分認同這樣的做法, 但是阿德勒是反對這樣的做法, 因為這樣光問他們「原因」不管再怎麼追究下去, 只會聽到推卸責任與辯解的說詞。
畢竟他們都會擁有自我的解說, 才會用「最節省時間」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這就是訴諸暴力, 因為他們「未有能力」充分地表達自己, 或是對於「大人」來說, 去討論, 尋求資料去「說服」你, 倒不如直接用暴力會最直接, 最節省時間,最低成本的方法。

因此, 我們如果單靠「原因論」去解決問題是不足夠, 甚至是沒有用, 作者表示我們應該是聚焦他們的「目的」上,和他們一起想想「今後該怎麼辦?」。
當我們「大人」無法訴諸暴力時, 會用責罵, 發脾氣等等的方式去想盡快讓對方屈服, 只是因為我們認為溝通, 語言太麻煩了, 而且為達到目的而使用的技巧, 但對於教導小朋友是並沒有用, 反而我們卻利用最多「暴力」(包括語言上)的是在小朋友身上, 這樣只會使他們被迫服從「暴力」, 並沒有真正理解「為何」。
所以我們應該有更多的同理心, 即使對方是小孩, 別要想用「大人」的身份去「管」他們, 當他們知道什麼是尊重, 自己也會尊重別人。
多問問「今後怎麼辦」, 在理論上, 我們只要知道「眼前的你」就已經十分足夠, 就理論上而言, 我沒有必要知道「過去的你」, 當他們思考「今後怎麼辦」自然就會作出反思, 並開始思考它的內涵。
正如寧靜祈禱文所說的:「上帝啊!懇求你 賜我恩典,安詳接受不能改的事件; 鼓我義念,勇敢改變可以改的事件; 贈我慧劍,能夠分辨接受還是改變。」
過去的不能改變, 為什麼我們要著眼不能改變的事情, 當我們注視於未來的時, 也能同時反思過去做錯的事並作出反省, 所以不用擔心會失去回饋的能力。

Credit: 被討厭的勇氣 二部曲完結篇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