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王
安妮王

臺灣花磚博物館

來到陌生的城市、國家,在離別前,都會想要讓人帶一些伴手禮留戀,在嘉義這座擁有豐富的台灣歷史文化的地方,有一座全台唯一的臺灣花磚博物館 。

花磚是全球共同的建築語言,經過台灣在地化的融合

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實質審查的世界文化

但台灣經濟起飛,超過數千棟的花磚老屋被拆

我們用二十年的青春,出現在各個拆屋現場,默默保存花磚

(截至 臺灣花磚博物館官方網站)

現在的臺灣花磚博物館,老房元素+臺灣花磚+現代化修復技術+富有特色的文創商品,吸引許多旅人前來朝聖,除了看看這座嘉義古老的臺灣花磚文化與歷史外,也順便帶一些伴手禮回家。

臺灣花磚博物館,為全台唯一的花磚展覽館,展示著數千塊來自台灣各地的完好瓷磚,另附設商店。說到臺灣花磚的歷史,可以追溯於日治時期,在台灣的富貴家庭,除了使用舊有的建築裝飾元素,還會在房屋外觀嵌上花磚,以彰顥自己的身份地位。然而,隨著房子老舊、拆除,這些花磚文化也面臨絕種的危機。如今,在台灣有一群組織致力保存花磚,並在嘉義的最後一棟老式木材工廠,將收藏的數千片花磚展示出來,喚起百年來台灣建築曾有的建築裝飾記憶,這就是臺灣花磚博物館的歷史與由來。

花磚製作工藝

安妮王來到臺灣花磚博物館時,擁有百年歲月的花磚牆壁一下子吸引安妮王的雙眼,館內有好幾面花磚飾牆,展示花磚的製作工藝,每一塊磁磚,透過鮮豔的配色、複雜的幾何圖形等工法,蘊藏著色彩之美與各種祝福的意義與美感。

說到以前的臺灣花磚,是日治時期富貴人家才有的物件,每塊花磚經過手工繪製、經細雕琢,且都具有其特殊意義,也代表當時的人家地位與職業象徵。然而,在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老屋凋零、人才缺乏(當時製作花磚的人都轉去做軍用品),因此花磚數量逐漸減少。至今,臺灣花磚的歷史、文化有幸被一群熱愛花磚的組織保存、修復,甚至在2016年由Aix Marseille University 教授主導申請【瓷磚世界非物質遺產】,有英國、法國、德國、葡萄牙、西班牙、新加玻、日本、台灣等國家一起合作,申請世界非物質遺產,將臺灣花磚的美傳達給更多人。

 在一樓的展區,除了有一大片的花磚牆外,讓人探究技藝工法的花磚模子,也列入其中。早期花磚多由日本進口,看背後的印記,就可以知道是哪一個製造廠生產,每一塊花磚模子,皆是精雕細琢、手工製造,保存著傳統的筆觸與工法,就像是花磚的身份證明,獨一無二。除了有一大片的花磚牆、遵循古法的花磚模子外,更讓人心動的便是琳瑯滿目的商品區。花磚杯墊、小鏡子、紙膠帶、磁鐵等紀念品,花樣眾多,讓人不禁得了選擇困難症。

臺灣花磚博物館二樓,主要為整體性的故事內容;將花磚融入裝潢裡,完全體現出傳統之美。每一塊的花磚,鑲嵌在老房子、椅子、桌子等,都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考驗每位師父的技藝。而在拆卸上,更不是容易的事情;每一塊花磚,需要經過切割、研磨,在去除汙垢以及霉漬,刷洗十分費工,每片花磚的清洗需要耗時一個月以上,才能恢復到如今的樣貌,與一樓的展區相比,乘上階梯,彷彿搭上時光機,來到另一處區域。在臺灣花磚博物館的展區中,可以看到一些本土工匠合作復興台灣花磚文化的產物,融合了現代藝術與古代藝術的精髓,讓花磚產物不只出現在古厝上,更廣泛應用到居家小物和裝飾上,讓鑲嵌於古老三合院的花磚,以不變的鮮豔色澤,乘載舊日大戶人家的時代記憶。在臺灣花磚博物館二樓的展示區裡,著重探討人文歷史方向;其中,就要提到一位重要的人物 - 徐嘉彬館主。

來自嘉義的竹科工程師徐嘉彬,花費20年時間保存拆遷古屋上的老花磚,並成立花磚博物館讓它們有了安身之處。 創立花磚博物館的徐先生與其他夥伴,他們經常出現在老屋拆除現場,只為了保留僅有的幾片花磚,盼望能帶給臺灣更長遠的文化圖景。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