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耕
閱讀筆耕

https://linktr.ee/penfarming 金融職人|文案編輯|雜食性閱讀者|Heptabase 愛用者 🌐 區塊鏈科普網站【鏈習生】專欄作家 🗞️ 電子報【創作者經濟IMO】主編 👤 臉書專頁【閱讀筆耕】

創作者經濟 IMO 📣 週報 #27|「第一性原理」複雜到難以理解?一窺世界首富的獨門思考術!

本週【創作者經濟 IMO】電子報主要探討了許多主題,包括重新理解「第一性原理」、抽象思維、羅振宇新節目帶來的啟發、AI 取代人類職業的路徑順序、維持低調的挑戰,李笑來寫的《人人都能用英語》心得和 2023 年閱讀十問等。

嗨!我是本週【創作者經濟 IMO】電子報的主編 雨果.Hugo,目前和 @閱讀筆耕 每雙週輪值一次編輯,帶你一起回顧本週精選文章(每週一上午 6 點派報)。也歡迎大家一起來「Matters 創作者經濟討論區」即時交流。

創作者經濟 IMO 📣 週報|「第一性原理」複雜到難以理解?一窺世界首富的獨門思考術!

雨果從去年 12 月正式登出國軍 Online 啦!回想起一路以來的經歷,完全不像是正規的軍人會走的路 XD。

  • 2018:創立《公益讀書會》,活動(線上及實體)收益捐贈給慈善機構。

  • 2019:與《博客來》簽訂策略聯盟並將回饋金全數捐贈慈善機構。

  • 2022:參加桃園青年局文字創作營,獲得【潛力新秀獎】。

  • 2023:與閱讀筆耕合作發行【創作者經濟 IMO】電子報及經營 Discord 社群。

  • 2023:參加華視歌唱班、獲得歌唱比賽冠軍。

  • 2023:後端程式課程 600 小時結業。

  • 2024(預計):華視演員班。

或許你會感覺上述經歷斜槓到外太空,但其實一路走來,我僅是遵從內心的聲音,透過參加活動、研習及比賽,除了滿足想學習的欲望,也盡可能挑戰自己的極限。

說到極限,世界首富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就是一位想像力與執行力極限都突破天際的千古奇才,最難能可貴的是,我們可以透過「第一性原理」了解他是如何思考,以釐清複雜難解的問題。


本週焦點

🔸 重新理解「第一性原理」
🔸《得到》創辦人羅振宇新節目帶來啟發
🔸 AI 取代人類職業的路徑順序
🔸 維持低調其實並不輕鬆
🔸 李笑來寫的《人人都能用英语》心得
🔸 我的 2023 年閱讀十問
🌍 副刊:創作者數位生活
🌍 副刊:創作者經濟與 Web3


重新理解「第一性原理」以及我們應該怎麼使用 by 林啟維

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s thinking)的熱烈討論起源於 2016 年 Elon Musk 的一則 TED 短訪,裡面花一分鐘提及他的「思考框架」(frame work for thinking)採用了第一性原理,幫助他持續顛覆既有限制。

意指將問題拆解到最基礎的本質、原理,從最根本開始思考,而非從我們已知的知識開始思考。但實務應用上有三個門檻⋯⋯。

成本很好,所以要慎選題目;並且學習如何將知識當成「資訊」而非「限制」

讓「第一性原理」可行的方法就是將其挖得夠深,深到讓自己成為專家中的專家。

閱讀筆耕 🙋 IMO:用 why 和假設去質疑根本

這篇探討「第一性原理」的文章,令我印象最深的例子是「造火箭」那一段。

把問題拆解到最根本的元素以後(火箭最大的問題在於大部分元件無法重複使用),一種思考者會接受現狀,像宿命論般無能為力了(既然 NASA 做不到,我何德何能);另一種思考者會提出質疑,不斷追問 why 並做出新的假設(如果我能簡化元件,是否就易於回收呢?),不認為現狀就是他的人生腳本。

勿讓手邊蒐集到的「已知知識」變成阻礙前進的高牆,而要一塊一塊地做仔細檢視(基於「第一性原理」的抽絲剝繭),成為指引我們前進的墊腳石。
 

雨果・Hugo 🙋 IMO: 填鴨式教育無助於提升思考的可能性

學習如何將知識當成「資訊」而非「限制」。

一位美國火箭科學家 Ozan Varol 的訪談中提到:「火箭最大的問題在於大部分元件無法重複使用。NASA 嘗試將元件回收使用,但回收的成本比製造新的更高。」(以上為已知)

  • 限制型思考:既然已知 NASA 做不到,我不可能做到。

  • 作為資訊的思考:NASA 無法回收,為什麼?因為元件太複雜。

「如果我能簡化元件,是否就能回收了呢?」後者就是使用既有知識作為往下一步前進的資訊。

傳統填鴨式教育很容易落入「限制」的思考,這可能是一種「過度追求標準答案」導致的思考模式。


《得到》創辦人羅振宇新節目給予創作者的啟發 by 李柏鋒

羅胖或是這個新節目發展得好不好,根本都不是重點。重點是我們可以透過這些資訊,學到什麼?然後納為己用,讓自己發展好。

例如,你要發表一個新產品,你能不能學羅胖這樣,把大家最可能會問你的兩個主要疑惑,各用兩個精準的答案來說明?每個說明,都有一個淺顯易懂的舉例,然後不斷帶到這個新產品,並且洗腦你這個還沒問世的產品,你都已經看到二十年後的成功了。

閱讀筆耕 🙋 IMO:抽象思維

通常我們在為某個專案(項目)能不能成事做論述時,常常逐一盤點各種表象,例如定價很有競爭力、背後的大股東有哪些人、市調結果反映需求殷切⋯⋯不過羅振宇這個案例中,則是訴諸於抽象化,包裝成「規模效應」與「 確定性效應」兩種理論,聽起來有一種從「剝開層層外衣」直搗核心,一整個很厲害的感覺。

不得不說,對岸的羅振宇、萬維綱、劉潤等人,都是這種「抽象思維」的好手。

「抽象思維能讓你舉一反三。看清了事物的本質邏輯,你就可以把這個邏輯用在其他地方。」萬維綱說。

我們看到羅振宇把這個邏輯用在「其他地方」——他的新節目上。
 

雨果・Hugo 🙋 IMO :真正的開始在承諾之後

羅振宇能夠透過他自己的方式把節目包裝成吸引人注目的樣子,這就是他的本事。或許,這樣的功夫需要時間跟經驗的累積,但終歸本質,這是一種「承諾」。我相信,他做了承諾,就會使命必達,而群眾對於他的信任,也是來自於他每次實踐承諾後慢慢累積而成,而不是來自於他多麼會講。


AI 「取代」人類職業的路徑順序是怎樣的? by fin

AI 路径怎么会按人的能力决定?当然是按 AI 的应用领域路线决定。

而 AI 应用领域路线决定性因素很简单,就是容错率,一句话总结,AI会从容错率由高到低的行业开始「取代」人类职业。

閱讀筆耕 🙋 IMO:會用排擠掉不會用

創作者是首當其衝,被逼著因應這波 GPT/生成式 AI 衝擊的梯隊,因為「創作」這件事並沒有標準答案,所以容錯率是高的;但文章也提到,未來是會使用工具的人排擠掉不會使用工具的人,所以這些 AI 工具可能會變成像是 Word、Excel 般的職場基本配備?

這也令我想到此前《SEO 白話文》訪談活動,作者 Frank 的假設:

只要人類還能提升內容價值的一天,SEO 還是需要有一定比例的人類參與。

只要人力還不是個拖油瓶,意即在「AI 協同人類產製內容」表現仍優於「AI 獨立作業產製內容」的前提下,對手沒理由選擇次等方案,大家會一直競爭內捲上去。


維持低調其實並不輕鬆 by 姚詩豪(Brian)

追求「低調」本身沒什麼問題,但真正的低調,並不是安靜、消極、或疏離,是「融入」。

完美的融入,就像是變色龍一樣,能夠偵測周遭環境的變化,快速調整自己的皮膚顏色與姿態,與背景融為一體。這是相當厲害的超能力。

所以如果真心想當一個低調的員工,那就要有心理準備,你需要鍛鍊強大的觀察能力,以及應變能力,就像變色龍一樣,該積極的時候要積極,該消極的時候要消極,很像玩「電流急急棒」,太高太低太快太慢都會爆掉,而且一時一刻都不能鬆懈。低調真的是一種極致的技藝!

雨果・Hugo 🙋 IMO:不要讓「低調」限制了成長機會

這篇文章界定了「低調」的定義是「融入」,當個稱職的低調人,比想像中的更不容易。

我觀察到有些人的低調,是為了躲事,不被指派任務而讓自己看起來沒有能力,後面付出高昂的代價就是犧牲自己的成長。人類基因裡都有想要「輕鬆做事」的慣性,但這對於我們真的有實質幫助嗎?我們做事的目的,究竟是為了變得更強壯,還是只是敷衍而已呢?
 

閱讀筆耕 🙋 IMO:不需要改變性格,但可以養成習慣

Brian 所說的,應該就是一句俏皮話「當兵就是在演戲」的精髓了!

當組織(連隊)需要員工(士兵)們靜如處子/動如脫兔時,你都要能恰如其分地扮演好。例如唱軍歌,我本身並不是一個外向奔放的人,但是當帶隊(我當時是士官)行進的一段時間裡,我得暫時讓自己「融入」那角色,不可以「格格不入」,我告訴自己我是來參加劇團,我是來演戲的!

我認為,改變性格沒這麼簡單,我們不用勉強自己變成處子/脫兔,只要把相關技巧學起來,然後習慣它便是。不需要改變性格,但可以養成習慣。


李笑來寫的《人人都能用英语》心得 by Barret 李靖

第一章花了很長的篇幅,論證了「大腦是可塑的」以及「語言能力是後天習得的」,作者試圖讓讀者先選擇相信自己可以去完成某項似乎不適合在當前年齡段完成的任務。

這種「自我催眠」很有用,不僅僅適用於語言學習,跨領域的知識學習也很參考價值。

雨果・Hugo 🙋 IMO :比天份更重要的事

許多人窮極一輩子去證明他們沒有辦法做到什麼事,是源於他們沒有「天份」,然而很多數據證實了這對於學習的影響遠遠不及於「成長心態」以及「刻意練習」,若要再加上一項,我會說是「善良」。
 

閱讀筆耕 🙋 IMO :學習遷移

當我們把英語一詞挖空,這本《人人都能用OO》就變成了一本類似《原子習慣》般的自我成長類書籍,這是一種學習遷移,共通的操作點在於「用」字。


我的 2023 年閱讀十問 by 誰說編輯不讀書(Jin)

這一兩年較關注的「主題閱讀」關鍵字,當屬「寫作書」了。因為累積一定的閱讀量,才敢斗膽寫成拙文〈提升寫作力,該讀什麼書?〉,請讀者延伸閱讀,不吝批評指教。

閱讀筆耕 🙋 IMO:直指內心的提問

一般人在做年度閱讀回顧時通常是抓「精選十本書」之類的,不過 Jin 卻改以「十問」的方式,從各種生活中有趣的切角,向自己那一顆熱愛閱讀的心進行提問。

Jin 的 閱讀排組 專題,每一篇背後有著大量閱讀所積累的底蘊,誰說編輯不讀書?
 

雨果・Hugo 🙋 IMO:不落俗套的分類法

這十問用時間(近期、跨年夜、讀最久)、感受(最喜歡、啟發、意外、感動)及書籍作者地區(本土、外國)等來分類閱讀書籍,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受!


創作者與數位生活

👉 閱讀更多話題討論 👈


創作者經濟與 Web 3

用數據看台灣,台灣的能源困境 by @歐文笑長|愛鏈歐文 Podcast

我很愛透過數據來觀察全世界,既然台灣選舉快到了,就用數據來看看台灣,今天的主題是「淨零碳排」與「發電能源」,如果時間足夠,會再寫其他主題的文章。

閱讀筆耕 🙋 IMO:不可能三角

時常和大家分享各種(區塊鏈)鏈上數據解讀,並擁有自己 Podcast 節目的 Web3 創作者歐文笑長,這回將他製作(與分析)精美圖表的專長,用在台灣能源議題的探討上⋯⋯。

台灣的經濟發展就像區塊鏈一樣,也存在著「不可能三角」的挑戰。

圖片來源:用數據看台灣,台灣的能源困境 by 歐文笑長

 

UBR「無條件基本讀者」計畫:購買 2024 年出版的全部香港書籍 by @ckxpress

借用無條件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 UBI)的概念。

UBI 為每位公民無條件提供一份基本收入,同理,UBR(Universal Basic Reader)希望在當下嚴峻的社會環境和營商生態,給予每位「出版公民」最基本的支持,這份微薄的收入絕不足以支撐生活,但同時是精神上,內容保育上的支持。


電子報的最末,要向你預告 1 月 24 日(三)晚上 8 時的【創作者經濟 IMO】線上語音活動,我們邀請到了圖卡設計師 Rainee 。

資料來源:https://portaly.cc/Rainee

圖卡設計師 Rainee 本身雖然非設計本科畢業,但透過七年的自學與接案經驗,展現出卓越的設計功力。她擅長將繁複的資訊轉化為淺顯易懂的視覺圖像,為觀眾提供一目瞭然的視覺饗宴。

對於初探知識圖卡領域的新手,Rainee 將分享她獨家的實用設計建議,帶領聽眾輕鬆踏入這個創意的世界。作為一位熱愛閱讀的設計師,她將揭示如何巧妙結合閱讀與知識圖卡設計,使兩者相輔相成,提升創作的深度與廣度。

IMO 人物誌:揭開知識圖卡的面紗,圖卡設計師 Rainee 專訪

❍ 時間:2024/1/24(三)20:00(時長約 1 小時)
❍ 地點:Discord(自由二台)
❍ 嘉賓:Rainee

按有興趣開啟活動通知

我會運用「第一性原理」思維而不是「類比」思維去思考問題。
 
在日常生活中,人總是傾向於比較。
別人已經做過了或者正在做這件事情,我們也就去做。
這樣的結果只能產生細小的迭代發展。
 
「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是用物理學的角度看待世界的方法,
也就是說一層層剝開事物的表象,看到裏面的本質,
然後再從本質一層層往上走。
 
——特斯拉創辦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

Share

2024 新年贈禮首選 【創作者經濟 IMO 大禮包🧧】

  • 獲得週報、人物誌 Writing NFT

  • 獨家人物誌語音訪談無限回放

  • 不定期空投派發

  • 年度訂閱節省 17% 💪

朋友開心,我就開心 ❤️

用最棒的禮物傳遞你的品味 💯

Give a gift subscription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中書神經系統

閱讀筆耕

1. 關注各種有關書的消息。 2. 長文:專題 #寫作的反思 與 #爐內真心話 連載中。 3. 短文:每日「鏈習生幣圈日報」新聞的盤後觀點 murmur 眾聊。

9427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