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口竹
三口竹

鬼地方 – 一念成鬼

鬼地方 – 一念成鬼

By 陳思宏

 

*共感

讀這本書前已經看過不少書友大推

但我習慣沒讀過前不看書評

所以一直沒能很好的理解這樣有點“老套”的故事

怎值得如此大推

但讀完後就明白了

 

<鬼地方>的書寫手法其實很常見

由一個家族中的不同角色(或人,或鬼,或是不人不鬼的狀態)各自訴說

訴說她/他們看見的

以及他/她們明白下的諱莫如深

故事根植於一個傳統的此島的他處

一個我們想像中必然充滿刻板畫面的“故鄉”

一個當時多希望長大後可以頭也不回離開的所在

 

但,陳思宏卻將這一切寫的十分鮮明

每一個角色的所見所感

都很好的傳遞到讀者心中

你可以深刻共感到

那些每一戶家中都常有的難以黑白定調的複雜情感

那些愛中的恨 嫉妒裡的自卑 理智中的瘋狂

 

並將一路埋藏的許多蛛絲馬跡在最後收起

於是我們終於明白

為何某人在某時會那樣的因無可明說的憤怒失去理智

為何某人選擇走上一條哀其不幸而怒其不爭的路

又為何某人與某人如此怨懟卻無法絕離

原來一切都有因

在許多年前就已散佈在這鬼地方的每一處旮旯犄角

長出如藤蔓叢生的荊棘果                        

向所有人纏來

哪怕你已遠離那處千里萬里

仍緊追其後 直綑內心

 

*苦

這本書中充滿著苦

充滿著相互壓迫、撕咬

充滿著讓人氣的想要衝進書中揪出她/他的不公不義

 

例如阿嬤因為媳婦只生女孩

而對家中其他女人都充滿惡意

曾經誤認(她可能也不在意是不是誤會)其中一位孫女偷了她的珍珠項鍊

就用尖酸的言語咒罵她

並毆打她

孫女的狗為了保護她咬了阿嬤

然後

阿嬤就把狗煮了

 

在菜端上桌後

她的小兒子帶著孫子回來了

小孫子的頸間正戴著那條潔白燦然的珍珠項鍊

結局就是傷痕累累的孫女被遺忘在庭院

阿嬤跟她的兒子與孫子

則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一樣

一家和樂的坐下來吃完那鍋狗肉(p88-89)

 

其他或是小兒子與他情人間的相愛相殺(確實是字面上與下的那樣)

陳家夫妻間至親至遠的關係

姊妹間毫無間隙的默契以及因此知道如何一刀戳在彼此最弱處的愛與狠

或是朋友間的信任有時殺傷力比家人還致命

 

書中充滿著許多這樣的讓人憤恨、感傷或是失望

卻無可反抗的情節

更讓人無力的是

陳思宏寫出的這些共感

讓我們清楚明白且無所遁逃

那就是書中陳家所遇到的各種事

就是我們每一個人人生中會遇到的各種事

我們

也常常面臨著這樣各式各樣的莫名情緒與待遇

 

 

整本書想說的是許多種苦痛

但讀者卻不是在書中直視到苦

而只感受一種苦到極限

只剩沈默的死灰感

是眾人互相戰爭過後內心餘下的一個大空洞

是有人暖暖的呼喚後的無人回音

 

*愛

神奇的是

這故事雖然充滿著各式各樣的負面情感

理應十分沈重

但閱讀到最後

甚至是闔上書的瞬間

竟存留的是一種被抒展開的和緩情緒

 

也許是因為人生雖然充滿苦痛

但其中卻也有許多沒有被說出來的

那些藏在這些苦痛背後的始終不離的愛

例如阿山與青仔叢 胖老闆與瘦老闆

醬油店小姐與目鏡仔 以及姊弟與姊妹間

甚至夫妻間你都很難說多年同床共枕之上會沒有一絲眷戀

 

這些沒有被陳思宏化成實體字句寫下的

這些隱藏於字裡行間

躲於日常中的無聲的眼神交會

那些互不知曉的各自盤算(或自私或無私)

都要藉由時間的拾遺

才在眾人回聚鬼地方的瞬間

得以被明白(甚至揭曉也是無聲的)

得以被理解

這也才是這本書精彩的地方

 

 

*人,鬼,與不人不鬼

有一念不捨、一念不甘才會成鬼

鬼地方,也是充滿愛憎的地方

故事中的他們/現實中的我們

往往也如此一念之間

魂魄就在某個鬼地方被地縛

咒罵著

卻眷念著無法離去

頻頻回首

 

P22. 殺不死,淑美清楚得很,什麼都沒用,丈夫絕對死不了。這是她活下去的最大動機,她要賴活著,親眼看丈夫死。

P195. 陳家的小孩,就是隨時隨地都能睡……母親以前常說,去睡,睏飽就好,天大地大,睏飽最大。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