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惠豐
申惠豐

給下一輪亂世魯蛇的末日備忘錄

擁抱未知:ChatGPT如何改變文學教育的格局


圖是 Stable Diffusion 生成的
標題是人工智慧定的,內文是我自己寫的..…

隨著CHATGPT的出現,許多領域將出現翻天覆地的改變,是好是壞目前難以預料,但科技的發展不會回頭,就算是最以人為本的教育領域也難逃影響。做為一位文學教育的從業者,面對一個當前世界最先進的人工智慧語言模型,我的憂心不在於它會如何改變這個領域,反而是我們不知道該如何的應用從而產生更好的發展進程,無論是樂觀主義或是悲觀主義,總之,面對這隻數位巨獸(以後還會有更多更大的巨獸),充滿變化的不確定感,應該是兩者共同的情緒。

ChatGPT是「對話式生成預訓練轉化器」的簡稱,使用深度學習算法生成類似人類文本的超大型語言模型。它被餵養的巨量的數據,並訓練有素,能對任何提示(prompt)即時做出反應,不難想見,這種先進的技術絕對會顛覆人類未來學習的方式,它有問必答,能夠提供建議,具有龐大的知識量,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十分的專業,完全擊中人性最深層的欲望與需求。

我一直強調他是個語言模型,某個程度上是一種自我解嘲,文學最常見的定義便是「語言的藝術」,文學的研究,某個程度上來說,做的就是語言的分析,在當代的文學理論中,基本上談的不是「作品」(work)而是文本(text),而「語言」則是文本分析最基礎的特徵與內涵。原本這是極耗腦力與極度依賴個人認知的工作,文學研究的難,便在於詮釋的過程中,會基於個人的知識、理解、經驗、以及可調用之社會、文化語境,與文本進行連結、互動與對話,研究者對世界的認知以及腦袋中裝載的知識量與系統,影響著文本分析、詮釋的深、淺、優、劣。喔!忘了補充一點,文學創作也是如此,想像力不是憑空冒出,「想像」是個動詞,得實踐。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ChatGPT龐大的語言模型,似乎有機會與能力解決或提升人們的不足之處,這是機會也是優勢,它可以能夠為每個學生提供極為個性化的學習,真正的差異化教學,在學生本有的認知與程度上,推進認知建構工程的效率與速度。但,反過來想,既然文學無論研究或創作,都與個人世界觀、價值觀有著深刻的連結--文青一點是「靈魂」,學術一點叫「人性」--那麼人工智慧生成的內容與建議,是否就成為一種工業化的生產,極有效率,但缺乏人文思維,極具邏輯性,但卻少了真實的情感?或者,我想說的其實是,文學的多元、曖昧、混雜、模糊在這樣的工具加持下,變得隨機、充滿預測以及十分的技術性。

我請ChatGPT評論對我文字的看法,它「生成」的內容如下:

作者提出,雖然ChatGPT龐大的語言模型有可能加強文學研究,但也可能導致文學研究中固有的多元性、模糊性和情感深度的喪失。這是一個合理的擔憂,因為在文學教育中使用人工智能可能會導致更多的技術和公式化的方法,缺乏對文學研究至關重要的創造力和想像力。ChatGPT不應被視為人類解釋和分析的替代品。文學研究的核心是人類的努力,對文本的解釋和分析是由每個人的獨特經歷、觀點和文化背景決定的。ChatGPT的使用應該被看作是對人類解釋和分析的補充,而不是替代……

這段回答,我的認知不是AI人工智慧「自己」的回答,而是「學習」了我提供的「任務樣本」所生成的內容,這是GPT模型的強大之處,可以透過零樣本(Zero-shot)、單一樣本(One-shot)或者少數樣本(Few-Shot)進行學習與訓練(非專業見解),這樣的想法,帶給我一個想像:學習者是可以透過對話,訓練ChatGPT,置入自己的世界觀、文化觀與價值觀,而人工智慧,可以在這樣的抽象思維體系中,「拓展」與「生成」知識系統--一個融入個體價值思維的系統--每次的對話,都像個階梯,帶領著思考者,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同樣不免俗,問問ChatGPT對我這篇文章的看法,它說到:

總的來說,這篇文章就ChatGPT對文學教育的潛在影響提出了一個平衡的觀點,強調了使用人工智能輔助教學方法的好處和壞處。作者關於學習者通過對話訓練ChatGPT的潛力的想像,融入了他們自己的世界觀、文化和價值觀,是一個發人深省的概念,有可能大大提昇文學教育領域。

多麼得體的回答,孺子可教也!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