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惠豐
申惠豐

給下一輪亂世魯蛇的末日備忘錄

人工智慧與教育的未來

在國外的論壇上,許多教育工作者十分憂心,ChatGPT已經成為學生「作弊」的工具,頻頻發問,該如何阻止?是否有檢測的工具?

我認為,這些憂慮,其實毫無意義,就像智慧型手機與網際網路的誕生,造就了一個「Z世代」,人工智慧的躍進,也會創造另一個世代,也許未來會被稱為「AI世代」。老師們的憂慮,某個程度上是「世代文化落差」造成的,進入21世紀後,世代文化迭代的非常快速,快到教育思維無法同步,可以想見,這種教育思維的遲滯現象,將為教學現場帶來許多衝突與不安,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當代教育哲學,會不斷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維,逐漸偋棄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主義。

作為史上最厲害的人工智慧,ChatGPT在未來的教育領域中,絕對會扮演一個非常關鍵的角色,我個人甚至認為,ChatGPT將加速高等教育所謂「後學科時代」的來臨,原因很簡單,這個還在不斷演進的人工智慧,將會極大的降低「跨領域學習」門檻、快速的打破跨領域學習最難突破的技術與知識壁壘,可以非常有效率的在不同專業學科之間建立連結。

我舉的例子就是「數位人文」,人文學系的學生在接觸數位人文的第一點難點就是技術問題,對他們而言,概念不難掌握,諸如:文本探勘的目的、模式、方法、步驟,而針對運算結果進行分析解讀,這本來就是人文學科的強項。但真正的難題在於技術的操作與執行:如何寫程式碼,利用既有的NLP工具庫打造符合自己目的運算環境,這可不是三兩天的努力學習就可以突破的,光這個難點,就足以讓學生打退堂鼓。

當然也有套裝軟體可以用,但不是要收費(還很貴),就是需要強大的電腦效能,而且操作的方式非常繁瑣,光學習如何應用,就十分考驗學生的耐心。這是我的親身經歷,一門數位人文的課,到最後是老師負責處理資料,幫學生跑數據,然後提供給學生進行解讀,因為技術真的是個硬傷。

但ChatGPT解決了這個問題,寫程式碼這件事,對這支AI來說,真的不是問題,雖然常常出錯,但一番溝通後,還是可以完美修正。這兩三個禮拜,我跟ChatGPT合作,快速的完成了許多計算代碼:斷詞、詞頻統計、詞性標註、情感分析、共現分析、社會網路分析......,這讓我彷彿掌握了某種通行密碼,讓一切都快速的推進。

某個程度上,ChatGPT真的釋放了我們的雙手,當技術不是問題,人機協作將成未來工作模式,我們將可以更專注於解決現實問題,人文的技能,在AI的協助下,將可顯現其真正的實務價值,讓學習(最少對人文專業的學生而言)可以更專注於解決人的問題,無論是現實的需求或抽象的知識建構。

所以,面對AI世代,我們的教學模式必然需要不同的思維與設計,特別是高等教育。事實上,跨領域學習與現有的大學體制、結構,我一直認為是非常衝突的,現有的大學體制,專業分工,系所之間壁壘分明,是一種自18世紀以來工業時代的產物。而跨領域的根本邏輯,就是要打破這種專業界線,這是一種需求與體制的不自洽,未來的教育勢必會有一場大革命。

但,改變教育首先要改變教育者的思考,不要害怕AI,甚至應該要感到興奮,它讓我們看到一種創新的契機,抹平了學習之間的階級不平等,可以想見,AI將會持續進化,未來的大學,對AI世代而言,可能更像是一個學習資源的提供者,打造一個可以投入自學、自我形塑以及志業實踐的環境,而不單單只是「教」與「學」的雙向關係了。

當然,仍有許多問題需要探討,例如:未來人工智慧在教育領域的可能影響與帶來的新問題是什麼?以及未來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備什麼技能與知識?在劇變的世紀,教育工作者該如何思考與實踐教育工作,才能適應人工智慧發展帶來的變化,將是一個無法避免的議題。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