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灣水巷生
南灣水巷生

哲學博士生,專長為意識哲學。有鑒追求靈性生活的香港人愈來愈多,惜坊間謬說流行,學院又鮮予重視,誠覺一憾。遂立志融會靈性與知性,助人探索精神世界之各處幽微。

人文與科學

L'Italia fra le arti e le scienze

[水巷碑銘]金耀基之所以嚴分博雅教育與通識教育,除基於他欲強調中古大學與現代大學的不同教育理念外,亦繫乎他畢生的研究旨趣,即中國的現代轉型。他認為中國轉向現代的一大主軸,在教育的重心由經學轉向科學,「道問學」從此凌駕「尊德性」。而他認為西方也經歷過類近的理念易位,東方的經學相若西方的神學,皆臣服於現代科學的橫決,退居知識殿堂的末席。因此他論及古今教育的變遷時,屢屢聚焦於人文與科學的衝突,彷彿分歧就落在重文輕理與重理輕文兩途。

無庸置疑,現代科學的堀起大大改變了學院的面貌。科學取代人文,成為知識的新典範,高等教育也就慢慢轉向以精進科學研究為鵠的。而精進科學講求的是革故創新與專業分工,有悖於崇尚博學宏辭的人文傳統。金耀基認為博雅教育與專業教育之論爭,實即延展自晚近人文與科學的較量。而通識教育是在專業教育當陽稱尊後,為彌補偏狹而設的救方,故說其理念略異於中古的博雅教育。

尤當注意者,此處所講的人文與科學,不宜徒按字面解作兩門學科,而實應視之為兩套治學暨辦學理念。正如他在書中多番強調,人文主善,科學主真,而「大學之道」已從古之求善轉向今之求真。或借施諾(Charles P. Snow)昔日掀起論爭的著名講法,人文與科學象徵了互相敵視的「兩種文化」。今天的大學即使保留了人文學門,但其主導理念依然是科學精神,生產知識依然優先於培養品德。

人文與科學,自然各擅勝場,金耀基也就取態折衷,主張古今的大學之道當兼重並舉,博雅與專業宜共冶一爐。唯有打破門牆,智德相濟,方可殝全人之境。然而,若「兩種文化」果真互相敵視,又如何輕易調和呢?

與其說古今教育的分歧延展自「兩種文化」的對壘,不如說人文與科學本即博雅教育的一體兩面。循金博爾思路,博雅教育從來都由哲學家與演說家兩股傳統交纏而成。只是兩家時有競爭,恆常處於此消彼長的緊張關係。而晚近大學側重自由研究,可見哲學家一脈佔了上風,甚至有一家獨大的失衡之象。換言之,現代科學未曾擺脫中古的博雅教育傳統,毋寧說當中成就自由人的理念,一直都是推動自由研究的源頭活水。

按嶺南大學前校長陳坤耀的解釋,博雅教育的宗旨在導人「學識廣博,生活高雅」,我認為十分恰當,涵蓋了「統一的知識」及「統一的人格」兩個教育目的,也呼應金博爾所謂哲學家及演說家兩大教育理念。自由人的智慧,好公民的品德,兩者兼得,既博且雅。(待續)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