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xYuen
mxYuen

大脑流水账

溯 009(2020.07.13 - 2020.07.26)

到现在,工作满一年(但其实因为疫情真正工作时间应该是半年多一些),从义务教育到大学,到现在,也可以说换了很多次不同的环境,这些不同的阶段,听到了别人对我的不同的评价,开心的是,依据评价觉得我现在一些方面是在朝所愿的方向走的。

关于他人的评价,不可过于在意,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确也需要依靠他人的评价做一部分参考来更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身,甚至做出一些相应的调整。全然不在意和过分在意都是不妥的,或者说二者事实上是一样的,依然是度的问题。


我的确觉得很多的改变来自于读书和日常经历,越来越能深刻体会从前那些只是过耳而不过心的话,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其实这个不断读书、不断生活的过程,怎么说呢,想到的是韦伯说的“世界的除魅”,韦伯讲的是现代之前人们相信超验的存在,而后经过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之后,世界被理性化、理知化。这是可以说是一段历史发展的进程,但我觉得将其套到今天我们每一个人身上也是可以的,它可以是一个个体的成长进程。每一个个体生活于一个社会之中,一开始我们都会懵懵懂懂地去接受一些既定传统、习俗,一些既定观念,而这些未必都合理,但之后可能因为读书、生活而逐渐有了一些辨别的能力,那时会发现原来很多那些被认为理所当然的东西并非就是如此的,这个过程也可以说是除魅,我把它称为“个体的除魅”。

而这个过程是会为你带来一些力量的。

比方说,最近大家一直在说的男性凝视,其实这种凝视在这里真的是无处不在,它甚至已经潜移默化让有的女性也以那样的一套不合理的标准去对自己的身体、自己的行为做判断,甚至同性之间的交往、对彼此的看法也受其影响,而当你明白这不合理、明白它产生的机制,才会开始尝试学着反对它、摆脱它,这当中我们获得一些力量同时也调动自己内心的力量,会感觉更自由吧。


工作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很明白要对事不对人,明确地去表达自己的诉求这没有任何不妥,我们就问题提出疑问、反对都没有问题,但为什么有时候那个氛围依然让人觉得很不适?是因为大家依然把某些原因归于某个个体,只是去寻找担责任的人而并非解决问题吗?也并非单单工作,生活中好像也有这样的情况。真的让人很不适。

我也想了一下,比如如果在拒绝之后尝试共同思考一下解决方案如何,是不是比起只拒绝这样更是专注于问题的解决的,是不是可以尝试一下将话题引导回问题本身?


「海马星球」在「从爱说教的男人说起」这期节目中讲到了那不勒斯四部曲,谈到之前关于这本书,译者陈英和一位意大利女性学者有过一次对谈,那位学者讲说书里很多对尼诺的爱其实是一种深刻的自恋。

我当时看的时候也感受到了,埃莱娜视角下的尼诺,其实更多是她自己构建出来的这么一个存在,他身上有一些她希望自己也拥有的东西,所谓的对尼诺的爱更像是对于那些东西的疯狂追逐,它们的光芒已经甚过其他以至于埃莱娜将其几乎等同于了尼诺。他像是一个承载那些东西的可见可触的实体,在自己还无力得到的情况下,拥有对方或在其身上诉诸那满怀的爱意好像有了些触及那些东西的可能。

想一想,其实自恋是人的本能吧,无论何种关系,我们都想在其中照见自己。而爱情尤甚,大概是这是一种更为私密更一对一的一种关系。

我们其实都是那个终日流连在湖边爱上自己倒影的那喀索斯。


我也在想,那爱情究竟是什么呢?我一直记得「伦敦生活」的最后那段对话:

I love you。

It’ll pass。

我觉得就是那样的,爱情就是会消失。我甚至也觉得爱情它只生于某些瞬间,我们感受到的延续不过是瞬间与瞬间之间它依着惯性走了一段而已。而后,在交往、相处的过程中逐渐有了一种东西让这段关系得以延续,但那一定不是或不仅是爱情。没有一段关系可以仅依靠爱情走下去。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