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xYuen
mxYuen

大脑流水账

溯 007(2020.06.08 - 2020.06.28)

看完了《第二性》,看了一些理论类的书之后还是觉得自己缺少经验、缺少实践,有很多东西看完之后不是很能够理解,而有的地方如果有相关经历理解起来会更容易也更深刻一点。比如今年看的一些书,各种类型的,都会很容易或者说下意识地与疫情相联系,从而即是更理解现实也更理解理论。

想了想,有些以前看得一头雾水的小说等年龄增长一点后重新回去看也会变得更容易理解一些。

依然是理论和实践的问题,于我而言,的确是两者结合才是更好地理解两者的方式,物质精神不可分割,但一个人的经历一定是有限的,并非所有理论都有实践的机会。或者,是应该经常抬起头多看看周边,即便是平常的生活,但在以一个人为中心向外的这个小世界里其实已经暗藏了足够多的东西等你去发现。


也希望之后可以有机会去国外读书,或者说有机会在国外待一段时间。看书或者从一些呆在国外的人那里看到的描述,会想说要切实地去到那个地方,看看他们生活的环境,真切地去和那里的一些人交流相处。

尤其今年疫情的爆发,包括各种各样社会问题的涌现,面对类似的问题不一样的制度、不一样的政府、不一样的社会都会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离得远了能看到的只是网络上的一些言论,更想知道说当身处特定空间会是什么样子的。

或者只是大家的日常生活,因为观念的不同所呈现的整体面貌的差异,那样的另一个跟你当前所处环境有很大差别的地方,挺吸引我的,很想走到其中去感受一下。


互联网让世界变小,让我们有机会看到千里之外以消弭从前的一些偏见,但为什么有时候却觉得感受到了更多的恶意?

同时生活里有太多东西都要往所谓“科技网络便捷”上靠,例如在外吃饭点单、旅游参观景点、医院看病挂号,甚至有时用app成了唯一途径,可科技的发展并不是只为少数人提供便捷而为多数人添麻烦甚至让一些人无路可走的不是吗?


这个月读了一些诗,碎片时间读小说不够,拿来读诗却正好。以前是有点回避诗歌的,觉得晦涩,读完了也不知道究竟在讲些什么,也就有些不愿读了,有点实用主义的毛病。但事实上,仔细想想,有哪本书我可以说完全读懂的吗?其实未必首首都需懂,能力有限,精力也有限,就像画作、音乐等等,遇到喜欢的是幸运,未必懂,但能欣赏到一点、感受到一点就很好。先读着,喜欢之后也许会不满足于只是观看,那时再去学些理论、专业一点的知识也没什么不好。


最后呢,摘段话,是陈嘉映老师在他的书《走出唯一真理观》里讲的,想送给自己:

“那一年发生了很多大事,那一年的情绪像过山车一样,一时高涨,一时沮丧,但我尽量把握住自己,不间断自己手头的事情。我有个想法:天下滔滔,时局动乱,但自己要沉得住气,不能不断兴奋,荒疏了自己的学业。每一场运动都像一场大潮,把很多人卷进来,往往,海潮退去,满地不过一些瓦砾而已。”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