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stin Sung
Justin Sung

Skeptical optimist. Like to laugh.

生路11

從當完兵到確定工作,按順序讀完的11份文本!

1. 【 在阿爾卑斯山與尼采相遇 】John Kaag

「盡可能不要坐著,」尼采在一八八八年如此教誨,「不要相信任何非蘊生於開闊空氣與自由運動中的觀念——而且肌肉也不會在這種情況下狂歡。」我的肌肉可以晚一點再狂歡。一邊在稀薄的空氣中喘息呼吸,我到達了林線,朝著山脊盤旋而上,我知道在那兒至少可以看到,就算沒走到,真正的高處。「靜坐不動,」我的隱士解釋,「是真正忤逆聖靈的罪。」


2. 【 看不見的城市 】Italo Calvino

要小心,不要對他們說,有時候不同的城市在同一個地點,依序承繼同一個名字,再不知道彼此的情況下誕生與死亡,相互之間沒有溝通。有時候,甚至居民的名字都還一樣,他們的口音與容貌的特質也都相同;但是,活在名字之下、土地之上的諸神,已經不發一言地離開了,外來者則在牠們原先的地方安頓下來。詢問新城比舊城好或差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它們之間沒有關係,就好像舊明信片所描繪的不是 Maurilia 的過去,而是一個不同的城市,只不過湊巧像這個城市一樣,也叫做 Maurilia。


3.【 人類大命運:從智人到神人 】Yuval Noah Harari

這正是歷史知識的矛盾。知識如果不能改變行為,就沒有絲毫用處。但知識一旦改變了行為,本身就立刻失去意義。我們擁有愈多資料,對歷史了解愈深入,歷史的軌跡就改變得越快,我們的知識也過時得愈快。

虛構故事本身並沒有錯,而且有其必要。如果沒有金錢、國家或公司這些人人共同接受的故事,就不可能有複雜的人類社會能夠正常運作。要先讓大家都相信了同樣的虛構規則,我們才可能一起踢一場足球;也要讓大家都相信了一些類似的虛構故事,才能讓市場或法庭發揮真正的作用。

然而,這些故事只是工具,不該成為目標、甚至標準。一旦我們忘了這些只是虛構,就會開始與現實漸行漸遠。於是,我們可能只是為了「替公司賺很多錢」、或是「保護國家利益」,就讓我們掀起無邊戰火。公司、金錢和國家,都只存在於我們的想像之中。是人類發明了這些概念,好讓它們為人類服務;但為什麼最後反而是人類要為這些概念服務,甚至犧牲生命?


4.【 商業思維 】游舒帆

商業思維就是做生意的思維,一間企業之所以存在,必然有它要創造的價值或商業目的,而圍繞著這些商業目的而衍生的知識與思維模式就是商業思維。

需求管理不當、時程估算誤差大、未以正確態度面對不確定性、專案過程控管差勁、跨部門溝通低效,卻總是靠著加班來填補落差,團隊可以靠著熱情撐過一小段時間,但隨著時間延長,總是會乏力,管理者應該要以持續進步為職志,而不該沾沾自喜於團隊的超時工作。


5.【 男性料理讀本 】失吹申彥

今天的晚飯,什麼都沒有。


6.【 走進我的交易室 】Alexander Elder

有時需要做空,有時需要做多,有時需要去釣魚。


7.【 21世紀的21堂課 】Yuval Noah Harari

人類的愚蠢是歷史上最重要的力量之一,但我們常常忽略了這鼓力量。政客、將領和學者把世界視為一盤巨大的棋局,彷彿每一步都經過仔細的理性計算。在某種程度上,也確實如此。歷史上很少有領導人真的因為瘋了,就隨意移動小兵和騎士。不論是東條英機、海珊或金正日,他們走的每一步其實都有合理的理由。但問題在於,世界比棋盤複雜得多,而人的理性並不足以完全理解,於是就算是理性的領導人,也經常做出非常愚蠢的決定。


8.【 無岸的旅途 】李志德

台灣每一年差不多二十萬人出生,十五萬人死亡。從一九九二年到今天超過二十年,二十年間有四百萬人出生,三百萬人死亡。一來一回是七百萬人,也就是台灣總人口的三分之一發生了徹底改變。這新加入社會的四百萬人,和離去的三百萬人,光從他們的成長環境、所受的教育、抱持的價值觀和對政治現狀的認知這些面向來思考,就不難發現台灣在這二十年間發生了多大的變化。


9.【 理想的簡單生活 】Dominique Loreau

所謂美麗,就是讓人看著舒服,這個與年齡無關。一個人的韻味來自通情達理和品味高尚。韻味並不侷限於形象與身體,也是智慧與某種內在的流露,是一種選擇和自我定位,關係到我們想成為什麼人,以及如何成為這樣的人。


10.【 Negotiating the Nonnegotiable 】Daniel Shapiro

To genuinely address the deeper issue in an emotionally charged conflict, dialogue should feel emotionally unsettling. I therefore recommend that you and the other side establish a “brave space,” a learning environment that emboldens you to embrace controversy, take personal risks, and reconsider perspectives. In this atmosphere, emotional vulnerability is a sign not of weakness but of strength.

The rules in a brave space are not much different than those in a safe space—agree to a code of confidentiality sharing genuine feelings, listen openly, be respectful—but the framing matters. People are more likely to discuss emotionally sensitive issues within a framework that prioritizes personal courage rather than one that emphasizes the illusion of safety.


11. 【 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 】Italo Calvino

當其他快得不得了而且普及的媒體逐漸佔得上風,不顧一切地將所有的交流溝通平板化,化為單一而同質的表相,在這樣的時代裡,文學的功能便是各種不同且本來就不同的事物之間的溝通的橋樑,不去鈍化事物之間的差異,反而去凸顯彼此的不同,遵從書寫之語言真正的特性。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