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米索
范米索

野生咨询|内容教练|🎙空无一物/有效失败 亲密关系|多元思维|认知升级|成人教育 DAO/Crypto|🌍 世界公民 B站/公众号:范米索| 微博:斜杠少女范米索

看别人卷得我快窒息了

昨天看了一篇文章,看完我就觉得胸口堵着一口气特别窒息《卷王之王:我的大学四年》

这篇文章的被采访者好不容易从千军万马中杀出自己的路,进入一所211大学,虽和自己原本预期的大学有差距,但怎么说也是重点大学,然而一进大学的她就开始被迫参与了一场卷王的游戏。

文中有几段特别触动我:

许可:“这四年里,我很难感觉到大学和外面的世界有很大不同。我们在刚开学时有种新鲜感,快毕业时有种惆怅感,但中间的大多数时间,大家都是各忙各的刷分、考证、实习,似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优秀、更脱颖而出。
但绝大多数时候,我不确定自己还有什么别的选择。我害怕空闲,空下来让我恐慌。到了夜晚,我会有些悲哀地想,我好像不再是那个格格不入的异乡人,却成为了所厌恶的生活本身。
只有每天努力忙碌,让自己疲惫不堪,我才能自然睡去,停止胡思乱想。”
面对努力“背景提升”得来的累累硕果,许可问自己:这些是我真正想要的吗?她考证,因为身边的同学都在考。她实习,因为中介说要有4份以上实习才有竞争力。她去大厂轧了3份实习,因为她想超过自己的同学……
很多时候她认为这些行为重复且无聊,但看到身边人都在卷,她也必须卷起来。
今年夏天,许可大学毕业。夜深人静时她想,她好像终于融入了社会,“却成为了所厌恶的生活本身”


我不知道各位是否有过看文字觉得喘不过气儿的感觉?总之这一篇文章的确达到了这种效果,一看底下评论,发现窒息的还不止我一个,窒息完了我特别想分享些什么,思前想后决定动笔写写“卷”这个事儿。

我在2021年初,跟两位朋友做了一期播客,主题是《内卷之王的凡尔赛:坐拥财富和地位的人,也会痛苦吗?》感兴趣的朋友建议抽空听听看。

这一期的节目录制背景源于我的好朋友海程去参加了一个「卷王局」,而在这个局里,人均清华、人均A8(注:资产千万级别),注意是人均。

海程说:“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是很top的水平了,已经超越了99%的人,但是在他们看来,自己不是前0.1%,都不开心。他们就像参与了一场游戏,打赢了也没什么意思,但是不打赢就会被别人打死。

这事情相反的一面是,我有几个在海外受教育的前同事,包括Ai,我发现他们的价值观很不同,即便没有很多钱,也没有顶尖学校背景,可他们过得开心且自洽。”

随后,他提出了一个触及灵魂深处的问题:

“为什么大家要加入一个让自己感到不舒适的游戏呢?在这个游戏里,你很痛苦,而且你的存在也给别人造成了痛苦。”

当看到这篇文章时,我脑海里就想起了海程嘴里那一众无比优秀,却又不得不玩着内卷游戏的朋友们。

恰好,文中被采访者有一句话,我想重点拿出来跟各位分享一下,因为我相信绝不会只有她一个人会这么想,她说:

“绝大多数时候,我不确定自己还有什么别的选择。我害怕空闲,空下来让我恐慌。”

我身边有不少朋友和文章里这个无比拼的姑娘情况一样、心态也类似,再回头看看自己的状态,我觉得我可能是内卷的世界里游离的边缘人。

回顾我自己的学生时代,不可否认我也曾经是做题家,只是我做题没那么拼,学生时代就躲被窝里看言情小说,趁爹妈不在家开机打游戏、看电视剧,早熟又早恋,比起那些真正不停做题的朋友,我似乎压根儿配不上「做题家」这个词。

恰好,我出生和毕业的时代都不错,赶上了经济相对繁荣的时期,和文中这姑娘相比,我实习时间其实挺晚的,大一暑假跑去泰国、菲律宾度假玩耍,大二暑假才开始思考着去接触社会。

由于学新闻的缘故,当时的我一拍脑门就想着不如先去光鲜亮丽的电视台试试呗,于是跟着一队外拍回来的人溜进台里,一家家敲门让人家收我当免费劳动力,你别说,这种烂招还真让我混进去实习了。

干了快两个月,我的体重也成功掉了20多斤,回到学校,宿舍的同学们看到我大吃一惊,纷纷问我:“你暑假是去当战地记者了?怎么又黑又瘦?”

我摆摆手,跟她们吐槽说:“我这辈子可打死不想进电视台工作了,太辛苦了,苦得我出去拍外景还晕倒过一次,早上七八点爬起来,搞到九点才回去,天天剪片子,校对稿件都来不及吃两口饭,我师傅辛辛苦苦干了十年,连个编制都不给,太操蛋了,台里也就那样,反正我是不会去的,杭州台都这样,浙江台估计更可怕,算了。”

到了大三,想着报社应该会轻松点,结果去的部门又过于轻松,让我一眼就能看到多年后捂着保温杯的自己,左思右想感觉人生极可能朝着「无聊」前进,一辈子要是一直在杭州活,真是太不划算了。

当时我压根儿没想过要求网易、阿里之类的大厂,因为我压根儿没想过要干互联网,而身边同学们已经不少都开始入职阿里、网易了,可奇怪的是,我真没半分羡慕,真就“狗眼不识泰山”,满脑子想的都是要扩大范围,冲出浙江、冲出南方,去北漂。

至于北漂去干啥,那会儿也没想好,反正我就要去北漂,就算吸霾、睡地下室也要去体验北方生活。要知道,对浙江人而言,跑去北方这种决定跟脑子进水也没什么区别。

至少当年我就是被周围人这么认为的,出去的阻力极大,但我也清楚,我要现在不冲,年纪一上来,能找到千百种理由说服自己别出去折腾,一辈子最后只能被困在杭州城。

看,这冲动的性格、这奇怪的信念,把我从小城送去了一线大都市。

刚来到帝都,感觉一切都充满了新鲜,连站在尘土飞扬、喇叭声此起彼伏、司机横冲直撞的大马路上,深呼吸一口气,都觉得那混杂着尘与霾的空气里充满着芳香,那种挣脱牢笼自由的感觉,我至今都记忆犹新。脑子里回荡起《肖申克救赎》里的那句经典台词:

“有一种鸟儿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它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那一刻,对于小城青年而言,京城就是我能摸到的极限。而对于京城土著而言,这只是他们的起点。

不得不承认,投胎的确是门技术活儿,况且它还无法逆转。正是明白这些,才有了后来继续突破极限的野心和念头。

我的野心,并不是功名利禄,我的野心,是去尽可能多的丰富自己的生命体验,而体验离不开各种尝试,更离不开去探索更大的世界。清醒认知到自己的野心,是我抵达帝都给人打工以后才明白的。

当年的经济形式不错,我也有幸收获了不少offer,到了京城给人打工,发现自己倔强的性子压根儿就没变,在互联网公司干运营,一到7点,收拾包走人,被总监拦住训话,还要反怼一句:

“如果活儿都干完了,为啥坐那儿?谁谁谁加班?加班是因为没效率才加班。”

刚毕业的我,血气方刚,早早就按着自己的那套想法,怼天怼地怼领导,认真想了想,PUA这事儿在我身上真的从来就没出现过,无论是感情上还是工作上,我都没被任何人PUA过。

不仅如此,但凡别人想来卷我,我可能都会侧个身,把道直接让出的那种,本着一副“要卷自己去卷,我就不奉陪”的行事风格过自己的日子,我很早就经历过裸辞,就是不想在这种加班文化中继续耗着。

很多人对我存在比较大的误解,觉得我大概家境好,不需要为生计发愁,站着说话不腰疼,所以现在可以走自己的路,活出自己的人生。

写上面的故事,就是为了打破各位对我原本的预期。真不是我不愁生计可以高枕无忧,我当然也有为钱焦虑的时刻,只是我过于强烈的性格与自我,促使我觉醒的很早,因此对功名利禄的追求自然很早就戛然而止了。

赚的钱只要够花,饿不死自己,把握好风险,剩下的钱那就花自己身上,我曾说过我对奢侈品鞋包半毛钱兴趣都没,赚的钱不是花在知识付费上,就是花在出去看世界上,我对自己的投资真就那么朴素而简单。

何况二十多岁,我压根儿没考虑过为了结婚生娃存钱,二十多岁为什么不先享受大好青春,赚钱去拓展眼界,反而要提前思考把钱留给婚育这种事儿?

记得刚踏入社会时,我们领导经常会在工作之余给我画饼,无非是“如果你保持现在的状态,继续加把力,完成下一个KPI,以后我的位置就能给你做。”当然,她可能的确也希望我能被培养出来,当她接班人。

我承认初出茅庐的我,当时听到这些言辞是很心动的,我也承认当时我脑海里的职业生涯规划是「运营——运营经理——运营总监——COO」,可工作不到一年,我突然对当下的生活产生了一种怀疑和痛苦,我感觉我陷入了一个虚幻的世界,不知道未来在哪儿,内心开始排斥手里的工作。

那时候,我迷上了弹吉他和做皮具,每到周末,我开始在那边打磨封边植鞣革一整天,还学习着怎么在一张牛皮上雕花,而周末的另一天,则是请吉他老师来教我弹琴,弹到手指起茧,从磕磕巴巴到能流畅弹出一首曲子,直到某天突然能够边弹边唱了,不过懂得这些后,对于能够抱着吉他弹唱的男生,滤镜就少了许多。

你看,就是这些不构成任何生产力的事情,极大程度上帮我缓解了工作带给我的痛苦,可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过年的时候,我的心又开始蠢蠢欲动,本着每年必须出国旅游的心理,我开始筹划着过年的独自旅行,思来想去考虑到冬天太冷,于是把原定的俄罗斯行程取消了,最后不情愿地选了个日本,而这种「被迫」的选择,却彻彻底底改变了我人生的轨迹。

我本来对日本无感,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讨厌,直到我双脚踏进那片土地。

当时,我在东京玩了快十天,独自在日本旅行的日子带给我极大的满足感,我承认我被东京街头光怪陆离的景象所吸引,被新宿歌舞伎町巨大的霓虹灯照片和络绎不绝的人群迷晃了眼,甚至对街头拉客的牛郎们充满着强烈的好奇。

还有渋谷巨大的十字路口来往的行人,那些帅气迷人棱角分明的侧脸和优雅气质的装扮让我彻底的沉沦,耳边还时不时传来温柔好听的日语,独自旅行的好处就是你的五官六感可以充分被打开,那一刻,我就像掉进了一个巨大的海洋球世界,无法自拔地陷了进去。

如同斯嘉丽的电影《迷失东京》般,我也在东京迷失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巨大的刺激感在冲击着我的灵魂深处,一个声音在我耳边轻声蛊惑着我:

“逃离北京,快来东京开启你的新生活吧。”

后来,我从东京坐火车去了箱根,看了富士山、芦之湖、毕加索美术馆……那一刻,我感受到的是一种宁静,不同于东京的喧嚣,富士山周围的景色和气质能让将你从浮躁中抽离。

记得去芦之湖的那天,我在宁静的湖边走了很久很久,走得我瑟瑟发抖,可整个树林空无一人,连一些树林里的咖啡厅都是空空荡荡,那一刻,我望着平静的湖面,思绪万千,特别希望时光能够短暂的停留,让我享受当下的静谧。

当时,看见一个正在跑步的小哥路过,他看到我脚步略有迟疑,摘下了耳机,发现我没什么事,就继续往前跑着,可惜那时候我一句日语都不会,否则,我大概率会冲人家打个招呼。

在离开东京的那一刻,不过短短数天,我竟对这里充满了依恋与不舍,可我内心的信念也无比强烈——我要辞职去东京生活。

谁让我,在美好的年纪,遇见了东京呢?谁让我,触摸到了东京的模样呢?曾经那个心心念念的北京,没多久就褪去了光环,黯然失色。北京,不再是我的天花板,因为,北京之外,还有更大的世界等着我。

勇气、叛逆、自我、无所畏惧,都在助力着我一步步走向我设计的游戏规则,“去他妈的总监”,“去他妈的期权”,“去他妈的年薪百万”……当时的我,就像着了魔一样,对于功成名就已经无所谓,一副摆烂的姿态,满脑子都是“我要去东京开启新生活。”

而这种专注的信念,所带来的无疑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可怕执行力。为了能够去到东京,我搜集了大量情报,研究可行路径,自己DIY,一个个联系请教互联网上的日本华人,无所谓人家理不理我,买了一堆日本文化相关书籍,一点点啃,总之,近半年的时间全部投入到去日本的准备中去。

那半年,我无比充实且幸福,因为我在为自己想要的目标而奋斗,没人跟我“卷”,谁会来“卷”呢?大家都忙着完成KPI,为下一年的职级晋升和加薪做着准备。可能就只有我,在为能够去日本而忙碌准备着。

显然,我的心愿达成了。东京这段生活在某种程度上彻底改变了我对人生的态度和想法,甚至帮助我找到了人生想做的事业,没有这种冲动,或许平行宇宙的我,指不定真能在此刻的年纪当着COO,带着团队,为业绩奋战,甚至已经在某个城市定居,结婚生子了都不一定。

当然,这种人生未必就不好,只是我会为她没能体验更多不一样的人生,没能看看更大的世界,没能被更多元的文化和思想所雕刻,没能真正活出自己要的模样而感到遗憾。

不过所幸,当年的自己不听劝,做出了忠于内心的选择,否则,我此刻也不会在这里去分享这些故事和想法。

后来的路,从决策落下且被执行的那刻起,就越走越偏。社会定义的条条框框真的框不住我了,而我与自己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我越来越尊重自己的声音,越来越懂得怎么跟自己和平相处。

听起来很像人格分裂,但其实并不是。当你脑海里产生另一个反对声音的小人时,恰恰是你应当与自己进行自我沟通对话的时刻。

这也是我单独把那姑娘说的话拎出来的原因——“绝大多数时候,我不确定自己还有什么别的选择。我害怕空闲,空下来让我恐慌。”

可是,害怕空闲而选择忙碌,只会让自己陷入无止尽的恶性循环,只有放空自己,给自己时间,在空闲状态下学会冥想,试着和自己对话,你才能够找到你想要的方向和选择。

问题从来都不能完全归咎于外部,外部始终都是类似的大环境,而这种内卷大环境只会愈发恶化,你唯一能试着改变的,无非还是自己。

这场游戏你完全可以选择跟我一样,干脆就不卷了,换个环境,换个心境,换种生活,问题是,你敢吗?你敢放弃你好不容易卷来的一切?你敢从头开始从零开始吗?

我听过很多人的心声,我知道很多人是没办法做到「断舍离」的,更不用说羁绊自己的因素有那么多。结了婚的,有孩子、家庭要考虑,单身的,身上可能背负着房贷、团队、父母、社交网络、他人看法……这一系列的因子压身上,跟一颗渴望自由的心相比,瞬间变得不堪一击。

想想,再次觉得自己能在特别年轻的时候,能说放弃就放弃,做一些不让自己后悔的重大决策,真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儿。

想起文章评论区有一条内容让我印象深刻:

说实话,可能我在这位朋友眼里,连“失败”二字都不配,好歹人家努力卷,能卷到新传,而我连“卷”都懒得“卷”,自动放弃。

当然,从正经的角度而言,我认为故事中的主人公谈不上失败,相反,还挺成功的找到了喜欢做的事儿,那些认为“什么专业就该进入什么圈子,不进入就是一种失败”,认为“这不是一种卷,分明是努力”的这类观点,我只能无奈笑笑。

正是因为这个社会,秉持着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所以才能有今天这种“卷”的局面,才能让人没办法跳出单一的评价体系,甚至碍于他人的看法,没法追求自己渴望的人生。

小红书有个帖子火了,题主说:「如果我没上大学,我就可以心安理得做服务员。」你会看到底下有一堆高学历却渴望做一些在社会评价系统里很low很不符合其身份的工作。

我觉得幸亏我去日本生活了,因为我在那里真的看到某种职业态度上的平等。

之前,一个千叶大学的硕士小哥无意中跟我提起他大学在KTV当服务生、酒保的事儿,类似名牌大学去店里当服务生的故事,我真听到过好几个,他们在描述这些经历时,我听不到任何语气里的羞耻,反而我自己在那里忍不住大惊小怪。

至于餐厅服务员,去过日本当地的朋友们,估计都会对餐厅里帅气的服务生,漂亮的服务员小姐姐印象深刻,有些还真就是名牌大学里的大学生来当兼职。

虽说职业不分高低贵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到了实操层面,你会发现大环境依旧会给你施加压力,引导你按照符合自己身份背景的职业走去,那么陷入不开心和内耗,自然是预料之中的事。

说完职业选择,再说说一刻不停歇的工作问题。

我个人并不建议将自己的人生每个时间节点安排的无比紧凑,仿佛多休息几小时都能让你产生浪费时间的罪恶感。

Gap Year(间隔年)这个概念能在海外文化盛行,目的无非就是让你的人生按下暂停键,出去看看世界上其他人在干什么,看看不同于你周围的环境、文化的人们怎么生活的,只有你游历见识更多,才能更大概率做出一个忠于你内心的选择。

如果一个人不懂得怎么暂停,怎么放松,怎么休息,一直都处于紧绷且一刻不停歇的状态,那么早晚身体或者心理会出现问题。

同理,我当时选择跳出原本设定好的剧本和规则,选择了一条他人眼里非主流的“弯路”,看起来是比其他的同龄人混得差很多,可我心理却一点都没觉得自己混得差,我压根儿就不后悔,甚至还沉浸自己当年的决策而沾沾自喜…

无所谓别人怎么评价,问题是我怎么评价自己,我是否满意自己的现状,毕竟我在过我自己的人生,别人夸或贬,都抵不过我对自己是满意还是失望,毕竟开心是自己承担,痛苦也是。

或许年薪百万和高管的title能带给我某种成就与自我认可感,可与别人没有的自由、经历、阅历和人生体验相比,我真的挺满足现在自己的状态的。当然你也可以说我失去的或许是另一种人生体验,但我闭着眼睛都能想象到自己走那条路的状态。总之,从我所观察到的现象来看,我真的很难感受到他们的快乐和喜悦。

说这些,并不是贬低按部就班的那条路不好,只是纯粹从生命的喜悦度而言,我放弃了某些世俗的成功标准,转而追寻了另一条忠于自己内心的路罢了。

无论是事业,还是感情,我的态度都是一致的。

毕业后的几年,我对另一半的学历、财富、房车等外部条件越来越不感兴趣,相反,对方灵魂是否充满生命力、张力?对方的品性是否善良、坦诚?对方的思想是否开放、多元?对方是否懂得尊重和倾听他人,尤其是对女性的态度?

我认为这些比学历、职级、房、车、年薪等重要的多得多,因为对方的外部光环只跟他自己有关,严格来说,跟我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可是内在却是切切实实跟我紧密相关,是会作用在我身。

那我又怎么可能忍受一个丧失了生命力、眼神黯然失色、灵魂暗淡无光、品性粗鄙恶劣、思想单一且不懂尊重他人的人做伴侣呢?如果跟我的内在不开心相比,金钱再多,名气再大都没什么用。

在事业上卷就算了,如果连找对象这件事,都逃不过卷,非得照着社会定义的成功标准来择偶,那这窒息程度估计是得炸裂了。

当然,我也希望父母辈对子女的择偶能少一点干涉。想起我妈今天在跟我说,她小姐妹和她抱怨,自己女儿找了一个英国人,对方家里没什么钱,而且父母也不怎么管,男方自己也没赚太多钱之类的,言语中透着一种惋惜。

我当下就忍不住皱眉,对我妈说:“别人的感情不要随便评价干涉,如果他们过得幸福,那就是最值得开心的事儿,有钱人多得是不幸的婚姻,就算豪宅名车家缠万贯,若是感情不合呢?”

同理,我更不希望自己父母来用世俗的标准去评价我对象,甚至来干涉我的择偶,起码在名与利这件事上,我自己都做不到,为什么会用中国家长的标准去要求他实现呢?

外国父母和孩子之间财务关系分割得可就真清清楚楚,我在日本见到过,在拉美同样见过,爹妈即便有钱,也真就未必像中国爹妈那样给孩子买房买车,Ai现在的车,还是自己攒钱从他爸手里买过来的,亲爹换车,连旧车都不送儿子,这是真亲儿子明算帐。

所幸,我妈虽然也操心我的情感,但是她对我的干涉在我极其强烈的自我意识形态下,简直就是微乎其微,她干涉不了,也没办法干涉,甚至对我结婚与否的态度都早就做出了妥协让步。

之前,听到过一些朋友说希望能未来像我这样,其实像我这样活,真的不难。如前文所言,我的确放弃了很多诱惑和可能,才有了新生,人生不可能好事都占尽。如果我抓住一些东西不愿意放手,那么我就不会走上今天的道路。

我的每一步也都是日积月累过来的,甚至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过的伤痛和苦难远比一些人早得多,但熬过来了,也挺感激那些经历的,没有痛苦和挫折,就没有飞速成长。

同理,你也可以问自己是否有这个魄力,愿意舍弃一些东西,忠于你自己的内心?哪怕三五年可能都在黑暗中探索,且看不到任何现成的结果?

如果你的答案是yes,那么,即便你过得未必有现在这般光鲜,但你早晚都会收获发自内心的喜悦。

我洒脱,不是因为我财富自由,而是因为我认为一个人活得幸福堪比「财富自由」,起码我心灵很大程度上比许多人宽阔和自由的多,而这就是我对自己人生的目标:

不是财富自由,是活得开心。


微博@斜杠少女范米索

播客@空无一物 @有效失败

电报群:https://t.me/misso0513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