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明恩
許明恩

《區塊勢》創辦人|LikeCoin、Desmos 驗證者。寫作當飯吃,目前都有吃飽。也有主持 podcast 節目,錄音是最近的愛。 買酒的速度比喝酒的速度快,家裡沙發底下是酒窖。最愛 Moscato。最遠去過巴西,最驚奇是在亞馬遜河游泳、釣食人魚,兩件事分開做。 沒爬過玉山,單車環島騎到一半,成功泳渡日月潭。以穿短褲上班為傲,衣櫥沒有大格子襯衫。

[活動筆記] 網媒的未來:免費和訂閱制以外的第三條路

這場活動是讚賞公民基金會在香港舉辦的實體活動(影片),內容全程是粵語,所以我什麼也聽不懂。恰好區塊勢的編輯 Joanna 對粵語很有興趣,我就把影片丟給他。

沒想到幾天之後,他就丟回給我以下的活動重點摘要。感動之餘,就把內容放在這裡和大家分享。附上她的 LikeButton 讓大家用拍手感謝她。

開場白

(在場的)傳媒其實很討厭 like 跟 click 這些內容農場的東西,但我自己也很討厭想看一篇好文的時候被擋、要付錢的 paywall 概念。讚賞公民基金想出第三條路「化讚為賞理念、讚賞公民的想法」。

高重建 - 讚賞公民基金會創始人

  • 我們不是做平台,而是做技術,嚴格來說是做插件,在每個網站都能放。2018 年 7 月推出,目前有 365,也正跟四大媒體在談(不知哪四大)。
  • 我除了宅沒有其他特色XDDD
  • 引言人不講我都不覺得自己是在做第三條路,我支持開放的理念,也認同創作者要有報酬。但我相信對於創作者來說,首要思考的不是賺錢,而是觸及率問題。
  • 我認為 NYT 跟蘋果的訂閱都不是最好的方式,其他媒體還要不要活?還有話語權過強的問題,訂不起只能看垃圾?這個商業模式一定有問題。
  • (廣東話)讚賞包含「賞」的後續行動,英文的 like 鍵沒有賞的概念,FB 的 like 唯一功用就是派廣告。我的概念很簡當,當你讚,就同時賞了!作者會得到實際回報。
  • 大家一定會疑問錢從何而來:選擇成為讚賞公民,5 塊美金一個月,讚賞公民會收到報表,知道錢去哪。作者也會看到文章的數據。
  • 我不是很喜歡大陸用打賞的字眼,雖然他們支付做得很好,但讚跟賞還是分開的,作為讀者不合理,我看 100 篇文章都要想 100 次要不要讚、要不要賞。所以才想把讚跟賞結合,我們會幫你算應該賞多少。
  • 免費讀者(稱為 likers)也會讓作者得到回報,有基金將權力下放給所有讀者。就算是免費讀者也在形塑生態。
  • 廣告模式的問題留給後面專業的講,但廣告模式的問題很明顯,創作者的老闆變成是廣告主而不是讀者。

Raymond Wong - 廣告狂人主編 [Facebook]

  • 目前每個月收不到 10 塊錢,是我的問題,因為主要在 FB 上發表,我的生意模式主要在 social media。
  • (廣告評論)廣告狂人平台是無心插柳,我當時在廣告公司上班。也沒有想賺錢,只是興趣,有一天晚上沒拍拖,想說香港為什麼沒有一個評論廣告的平台呢?大家好像都只看外國的。後來離開廣告公司,開始做我稱為「為廣告買廣告」的服務。
  • 大家會懷疑,我是廣告評論,這樣(接業配)不會有問題嗎?其實有的,有時候會有點違心。但我相信廣告狂人的問題較小,因為主要是討論廣告創意,與公益(公眾利益)較無關係。但如果是新聞媒體的問題就比較大。
  • 高重建要做讚賞公民時,我第一個跳出來支持,想說可以幫他們多想一些行銷策略。很多創作者都遇到問題一樣的問題,小眾的、敢言的內容可能沒有廣告特約。我鼓勵身邊的創作人加入 like coin,說服很多人。
  • 我自己覺得創作者在 FB 的商業模式也不是長久的,被平台箝制,reach 越來越低。所以我才會放插件在 medium 上。

朱順慈 -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學院副教授

  • 2004 年 Web 2.0 2005 blog 元年,web 2.0 的概念是 architecture of participation,要大家一起完成,聽到的時候很興奮,但我們對 participation 的想法很不清楚,會假定 participation 就是好的。
  • 我自己做的焦點團體研究發現,許多青少年在網路上不像我們想的那麼主動,而是會避免留下數位足跡。他們不 share、不按讚,會看這些大人(QQ)的留言,這已經是一種自由思考的過程,青少年認識社會的方式。
  • 問中小學生平常如何篩選資訊,他們也沒有很 active,都是說 YouTube 什麼熱門就看什麼。他們沒有付費習慣,但我們今天本來就是要討論第三條路。
  • 我認為 non-participation 也是 architecture 的一部份。participation 的理解 gap 好大(應是指跟從前)。Civic Participation 概念在十幾年改變也很多,例如政治活動從上街頭變成改歌(再QQ)。
  • 高重建(like coin)的想法可以讓這些平時較少在互動的人,就是大多數的人,也有參與途徑。也不是很偉大的參與,只要 5 美金,不需要很大的 commitment。
  • 大家可能都有買了一個傳媒就沒時間再看別的東西的經驗,或是網媒追不完的感覺。like coin減少這樣的心理負擔,也讓人有參與途徑。才 40 塊港幣。是一種 empowerment。
  • architecture of participation 生態系需要技術人員、內容創作者,重要的讀者要有一種參與的方式。

主持人介紹香港網媒代表,如何被LikeCoin打動

李月華 - 《眾新聞》總編輯

  • 我其實一開始不知道高重建在說什麼。但我覺得是好東西,因為創作者可以在讀者身上收到錢。你經過報攤不會拿走一張報紙就走不給錢,但看網站不給錢卻覺得理所當然。
  • 我不敢說 LikeCoin 可以解決問題,但至少是個好的開始。
  • 蘋果準備走收費的路,我很期待。如果成功的話代表公民社會支持這種媒體(減低政治力量的控制),也希望大家支持獨立網媒。

張潔平 - 《Matters Lab》創始人

  • 我想做一個開放的內容平台,需要一個開放的金流體系。
  • 大機構會逐漸消亡,未來是徹底碎片化的。現在已經不是新聞媒體說了算的時代,而是人人都可以說話。過去是新聞媒體決定頭條,在 Matters 則是要發揮社群的力量,將 newsroom 的角色下放,每個人都是編輯,是策展的概念。建立開放內容平台的秩序是 Matters 的目標。
  • 精細化的付費,降低讀者的進入門檻,也降低媒體收費的門檻。
  • 創作者不用再依賴大機構也可以存活,賦權那些不想寫這麼 popular 內容的人。
  • Civic Likers 提供一個管道,讓讀者錢給的很安心,知道去了哪裡。

黃俊邦 - 《香港獨立媒體網》網站編輯部成員

  • 創作者抱怨寫網媒是在免費打工。以前都是媒體在選專爛作家,(有了 LikeCoin的話)媒體操控內容的權力變小了。
  • 讀者權力變大了。使用 LikeCoin 就是在重建公民的文化、媒體的文化,給錢給真的有新聞價值的內容。解決廣告審查的問題。
  • 連蘋果這樣的大媒體都有財務壓力,每個媒體都有可能會倒閉。但 LikeCoin 等於有了中央資源,就算有媒體關閉了,也可以再生另一個出來。

潘卓敏 - 《Stand News 立場新聞》廣告經理

  • 潘的工作比較類似台灣的廣告業務
  • 立場新聞除了眾籌之外另一半是廣告,做得很辛苦,大家問為何不給作者稿費,實在沒辦法。我們比較難催稿,難控制稿量,所以真的很高興有 LikeCoin 的出現,幫助我們這樣的小媒體 reward 創作者。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