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屿人
马屿人

看看、试试、想想

法语是世界上最精准的语言吗?

总有人这么说:法语是世界上最精准的语言,所以联合国规定重要文件以法语版本为准,法语是联合国第一语言。




为了找一个最权威的说法,笔者特地去联合国官方网站查了一下,关于官方语言这一块,网站上是这么说的:


这里说道:

In order to eliminate the 'disparity between the use of English and the use of the other five official languages' and 'to ensure the full and equitable treatment of all the official languages,' 

为了消除“英语与其他五种正式语言之间的使用差异”,并“确保对所有正式语言的全面理解和公平对待”

网页链接:https://www.un.org/en/our-work/official-languages


对,这是英文版本,心思缜密的同学要提出疑问了:谁知道中文版本会不会说是“为了消除中文和其他五种正式语言之间的使用差异”?



喏,这是中文版本页面:


网页链接:https://www.un.org/zh/our-work/official-languages


笔者将六种工作语言版本全扫视了一遍,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事情:在中、英、法、俄、西、阿六种语言版本的页面当中,惟有法语页面中没有这句“为了消除英语与其他五种正式语文之间的使用差异”,其他五种语言版本则全都有。讲法语的人就是傲娇啊!


这说明,如果说联合国有所谓“第一语言”的话,那也应该是英语,而不是法语。当然联合国官方根本就没有“第一语言”这种说法,更没有“重要文件以法语版本为准”这种规定。


世界上倒是的确有这种规定的国际组织,最有名的是国际奥委会。在国际奥委会的章程里明确规定:官方语言是法语和英语,两种语言有歧义时以法语版本为准。


不过稍微了解国际奥委会的人都知道,这个组织本身就是法国人顾拜旦创建,在最初的几十年里从章程撰写到具体举办都是顾拜旦一手操持的。时至今日,不管奥委会主席变成哪国人,在奥运会开幕和闭幕时讲话还是得讲法语。但这是尊重历史传承,而并不是因为法语最美、最精准。


还有个国际组织叫“欧盟法院”,官方网站上就写着:法语是通用语言,所有文件都得翻译成法语。




网页链接:https://curia.europa.eu/jcms/jcms/Jo2_10739/en/


但是其中也写明了,这是“按照惯例”(by custom)。


什么惯例?是因为法语在18世纪和19世纪即是欧洲大陆通用语言。那段时间法国是欧洲大陆最强大的、无论是政治还是文化都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以致于当时无论是英国贵族还是俄罗斯贵族,不会讲几句法语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所以当时欧洲各国外交文件总要备一个法语版本,这是法语的国际影响力使然,而并不是因为法语是最精准的语言。


事实上,除了讲法语的人敝帚自珍外,国际上没有哪个语言学者说过法语是世界上最精准的语言这种话,中国的语言学者也没说过这种话,因为但凡是严谨的学者,都不会冒然声称哪种语言表达最精准,道理很简单,世界上至少几千种语言你懂了几种啊就敢下这种论断?



有很多人抱怨说中文逻辑不严密、歧义太多,但其实深入学习任何一门语言,都会发现很多有歧义的用法。


以法语为例:

aimer,这个词既有喜欢、也有爱的意思,不结合具体情境,单单一句“Je t'aime”放在那里,分不清它到底是表达男女情恋的爱意、还是普普通通的“喜欢”,到底是该理解为“我爱你”还是“我喜欢你”;


Éditer,这个词既有编辑、也有出版的意思,若是单单一句话“Éditer un article”,就分不清到底是表达编辑文章还是出版文章的意思。


l'amour de dieu,这句话既可解读为“你对神的爱”,也可解读为“神对你的爱”。


以笔者浅薄的一点认知,光说精准性,德语比法语还要强。


然而德语却连联合国官方语言都不是,为什么?无非是一来德国是二战战败国,二来讲德语的人就局限在德国和周边一点区域,第三虽然德国思想给世界带来很大影响,但德语文化现在在全世界的影响力可能还不如韩流。所以一种语言是否被国际社会重视,与它本身的精准性基本上关系不大。



“法语是世界上最精准的语言”,如果这么说的是个法国人、母语为法语人士或者是法语爱好者,很好理解。但为什么简中圈里很多完全不懂法语人也这么说呢?


笔者的推测是跟初中课本里的那篇《最后一课》极有关联,都德这篇文章中的“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这句话,在简中人脑海、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不管当初是认真听讲的学生、还是心不在焉的学生,最终有没有记住这句话,但是有一个概念已经深埋在每个人的潜意识里了。所以每当听到或看到相同或相似意思的表达,都会觉得亲切、乐于相信,并且不断加深这种印象,甚至于根深蒂固。


这种心理机制是很强大的。幼年时代所受的影响是极具后劲的。

比如说,一个人在幼年就离开了家乡,此后几十年都没再尝过家乡的特产,等到垂垂老矣时在不知情地情况下再吃到那种食物,他仍然会觉得这种味道好亲切、好温暖,简直是天下第一等美食。

再比如说,一个中国人到国多年,他成年后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非常憎恨,然而每每下意识里会哼唱起小时候学的那些红色歌曲。



这的确很可怕。应该怎么办呢?


说实话,笔者也没什么好主意。只是在应对各种“众口一词的事实”的时候,有那么一点经验,就是不断地怀疑,不断地核查,直到“怀疑并核查”的习惯压倒“相信”的本能。


鲁迅先生有句名言:从来如此,便是对的么?

在这里可以化用为:人们都这么说,便是真的么?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