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lody chan
Melody chan

90后自由撰稿人 人物采访专栏作者 【100个突破舒适圈的人】话题发起人 喜欢通过/阅读/纪录片/人物采访探索世界 梦想是成为一名靠笔杆子为生的人 全网同名:奇葩贤

阿奇:从体制离开,到北京读研:一位“小镇做题家” 的“自我探索”之旅

(编辑过)
“只有你主动去接触它,你才会知道自己是否真的热爱?假如未来的某一天,你愿意为了它投入更多热情,我觉得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情。”——阿奇

网上曾经流传过一句话:“体制内就像围城,里头的人想出来,外头的人想进去。”,阿奇便是离开体制的其中一员。

大学期间,她体验过不同的工作机会,婚礼策划,做手工,在红酒体验店做服务员等等。

阿奇和我说,那段时间其实很迷茫,暂时还没想好自己想做什么。

只是听其他人说体制内这条路蛮好的。于是在第一次考研失利后,她选择回到老家进入体制内工作。

那段体制内的工作经历,她感到并不快乐,虽然尝试过几次自我调节,但内心依然很抗拒,开始有了离开体制的想法。

她曾是“100个离开体制的女孩”栏目系列的参与者,那段采访的工作经历,让她的很多想法产生了变化。

Melody:你是如何看待“小镇做题家”这个身份的?

阿奇:

一开始“小镇做题家”这个词可能是大家用来自嘲的,觉得“小镇做题家”只是单纯地会做题,其他综合素质方面没有那么强。但我认为可以把它往更积极的方向去定义。

很多和我一样在小城市或乡镇长大的小伙伴,已经能够拥有很好的社会和教育资源。并且能够通过读书这条路,最终一步步走向大城市。

△村里的大金毛 图源:@阿奇莫夫

所以,对于“小镇做题家”,我更愿意把它理解成“努力”“拼搏”的代名词,他们是利用各种资源让自己变得更好,并且通过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一群人。

Melody:你还记得什么时候决定离开体制,并且决定继续读研的呢?那一刻发生了什么?

阿奇:

我在体制内工作了三年后才选择离开的。我是15级本科毕业生。在读书的时候,其实就有很多想法,其中也包括考研。但我始终找不到动力,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去考研,只觉得那也是一个挺好的出路。

或许是因为自己也不想这么快出去找工作,也没有进体制的想法,所以就产生继续读书深造的想法。

我第一次考研的时候比较懒散,同时也缺乏让自己坚持下去的动力,最终并没有考上。但我不能一直没有工作,于是决定回到老家,后来通过人才政策进入体制机关单位,成为了一名干事科员。

进入体制的第一年,我所在的部门工作非常忙碌,那时候,我主要负责督查考核外勤部门的工作。

△阿奇和同事去巡查在建项目时的一间厂房 图源:@阿奇莫夫

后来转到了其他部门,除了负责写材料之外,还会做一些关于办公室、人事科和财务科的工作,以及一些扶贫和党建工作。

在工作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太喜欢,或者不适应的地方。

虽然整体的工作氛围很活跃,可我整个人的精神是紧绷的,虽说工作上并没有什么困难,但也感受不到什么喜悦和成就感。

哪怕它是传说中的“养老部门”,我偶尔也会担心“温水煮青蛙”的情况。

那段时间,我会先想办法调节自己,去适应这份工作。直到下一个阶段才发现,无论我怎么去适应,它依然无法满足我内心的追求。后来也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性格好像不太适合这个工作。

因为我觉得自己是一个“三分钟热度”的人,容易对各种新鲜事物产生兴趣,也很难确定这份工作自己是否真正喜欢或适合,所以我会花点时间去验证自己的想法。

同事孩子留下的玩具 图源:@阿奇莫夫

后来,我决定给自己三年的时间,假设三年以后,还是感觉这个工作让我十分痛苦,那我就选择离职。我记得那时看过一则新闻,有位体制内的女生,在单位的卫生间内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当时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有些人认为,她是因为日子过得太好了,没受过什么挫折,所以内心很脆弱,才会有这种极端的做法。可是那一瞬间,我突然能理解那个女生的心情,她一定感到很累,很辛苦,也许大多数时间都在默默忍受。

那一刻,我开始重新思考,是不是还有别的路可以选择?而我唯一能想到的,只有离职这一条。比起失去生命,离职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虽然有这个想法,但又觉得缺少一个机会,家里人可能也不支持自己的做法,毕竟这么好的一份稳定工作,如果辞职了之后,接下来可以做什么呢?

直到我在体制内两年半左右,我记得那天是8月1号,一位亲戚朋友打电话给我,说有个人想给我介绍男朋友,因此来询问我的意见。

我当时内心很抗拒,可我不敢直接说出来。直到我的亲戚说了一句触动我内心的话:“你到底想不想一直在体制内工作和生活?如果不想的话,你现在就辞职吧。”

△阿奇发在朋友圈的包保村原生态风景 图源:@阿奇莫夫

虽然这句话并不是在批评我,只是他的一句肺腑之言,他当时也觉得,我在体制内的工作和生活并不快乐。所以才会问我“你想不想继续呆在这?”

因为我平时不是一个轻易吐露真心话的人,会根据周围的环境说一些“其他人想听”的话。直到这一刻,我实在不想说“我想呆在这”的违心话了,于是就回答了一句:“我不想呆在这。”

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有人会主动站出来支持你,让你不会显得孤立无援。

也是在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的人生迎来了一个很大的转机。毕竟机会就摆在你眼前,看你自己要不要重新选择一次,开启一个新的人生?

Melody:在你真正做出想离开体制内的那个决定时,你的父母当时是什么态度呢?

阿奇:

一开始家人是不太接受的,这件事对他们来说太突然了,他们也问过我辞职之后要做什么?

如果我当下还没决定好做什么,他们也不太放心。毕竟裸辞是一件很冒险的事情,所以我也能理解家人的心情。

当时我也有想过,不如辞职后在外地找工作。不过也在意家里人的态度,权衡之下,还是决定继续考研。

一方面我对科研比较感兴趣,觉得可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另一方面我需要考虑父母的感受,并且这也是他们能够接受的。

Melody:在准备考研之前,你做了什么样的准备,例如一些心态上的调整和物质上的准备?

阿奇:

我是16年开始考公务员,从参加考试,直到年底录取,再正式进入单位工作。差不多用了一年的时间。

决定考研的时间是9月份,那段时间刚好提离职,又是研究生报名阶段,准备起来比较仓促,所以我选择了一个相对简单的管理类专业。

记得准备考研的那段时间,一切都得靠自学。例如自己买学习教材,不停地刷题,或者在网上找视频学习。

△准备考研期间的一场大雪 图源:@阿奇莫夫

和同学聊天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学得不够透彻,既没有清晰的体系框架,也不太了解管理类专业硕士考试的情况。

虽然被调剂到了工商管理专业,且我原本的意向专业是读书情报专业,但因为和我的本科专业是一样的,所以我对这样的结果还算满意。

对于考研方面,我自己觉得准备地不太充分。但对于从体制内离开这件事,我其实准备了很久。

在有了离职的想法后,我靠着微薄的工资存下了一笔钱,所以在经济上没有太大的压力,心态也很好。

只是我的专注力不大好,会频繁地走神,导致学习效率很低,因此大部分学习的时间会提醒自己,一定要保持专注。

Melody:从体制内离开,到北京读研这段经历,你觉得给你带来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阿奇:

我觉得最大的变化是内耗减少了。之前在体制内工作,因为做着一份并不喜欢的工作你是很纠结的,纠结自己要不要做好这个工作?如果努力地做好这个工作,我又觉得自己到底图什么?

可如果没有做好这个工作,无论是社会对自己的标准,还是出于责任心,自己都没办法接受,因此就会陷入纠结和内耗当中。

△阿奇读研期间去看话剧 图源:@阿奇莫夫


但是离开体制之后,我的心态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因为你清楚自己想做什么,想做好什么事情,有了明确的目标之后,你就很少会有抱怨的情绪。虽然这几年和体制内的工作相比,会更辛苦一点,但是从心理上来说,也比以前更加舒心。

Melody:你会有迷茫或焦虑的时刻吗?又是怎么样去面对这种情绪的?

阿奇:

其实会有的,我觉得它是周期性的。像我这种想法很多的人,也难免会有焦虑和迷茫的情绪。

例如之前离职后的一段时间。一方面自己做了决定,并且这个愿望已经达成,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有过一段短暂的并且很开心的时刻。

但长期下去,你依然会面临一些困难的时刻。比如我现在即将毕业,也要面对找工作的问题,目前也是努力尝试和探索的阶段,虽然不知道最后结果如何。

△阿奇学校里秋天的银杏

不过我觉得先做好当下的事情,并且时刻保持警觉和忧患意识,也挺重要的。

焦虑是无处不在的,所以尽可能学会和焦虑和迷茫相处,在情绪低落的时候,试着用理性去对待它。

Melody:你是如何看待“突破舒适圈”这件事情的?

阿奇:

其实我在网上看过一种说法:它认为所谓的“舒适圈”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如果你真的觉得舒适,可能不会想要突破它。

又或许它只是外界和社会认为的“舒适圈”,而你在这个环境下,是会感到迷茫焦虑,并且感到不适的。

所以你才会有一个想逃离它的动力,哪怕只是一时的冲动。我觉得这个说法蛮有意思的。

但可能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勇气,虽然很多人都不满足于现状,但是真正去突破了舒适圈并且做出改变的人很少。

△搭同事车去开会,同事孩子留下的玩具

如果你很想改变现状,但是又不敢行动起来,那只能说明“你还不够痛苦”。因为我自己也是一个很懒散的人,就是“大脑想奋斗,身体想躺平”的状态。

就拿我当初离开体制来说,当时只有一个念头:我想逃离这里。它成为了我离开的最大动力。

所以我觉得,如果觉得当下不满意,但是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改变,那就说明这个环境对你来说还是“过得去”的。

但确实有些人会因为工作,产生严重的情绪问题,那么比起继续做这份工作,让自己更加痛苦,辞职也没有什么不好的。

Melody:你觉得需要花多长的时间,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

阿奇:

我觉得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都可以去尝试。这几年,我其实一直都在不断地尝试和探索当中,包括报名人物采访课,也是对自己的一个“自我探索”。

再加上读研期间,我对科研也很感兴趣。这两个方面都是可以去尝试的方向,并且也不会让我觉得枯燥。我之前也采访过一些和我一样离开体制的女孩,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想法,是我非常认同的。

那就是“首先你要去尝试。先想好你喜欢做什么,曾经有什么样的感受让你觉得非常好?”然后再一步步靠近你真正热爱的事情。

去年下半年的时候,我开始了解到“自由职业”,它让我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和变化。

这段时间,我也发现了一些原本以为做得挺好的部分,其实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好。我还需要去继续修炼自己,在自己的路上继续成长。

所谓的“自我探索”,其实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它并不是一个完成时的状态。

Melody:对于那些想改变现状,但又不知道如何行动的小伙伴,你可以给他们提一些建议吗?

阿奇:

首先需要有一笔稳定的资金。至少能让你支撑半年到一年,即使你这段时间没有找工作,也能坚持下去。

其次,尽可能获得家里人的理解和支持。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可以成为你坚强的后盾,而家就是最好的港湾。

△阿奇学校里春天的玉兰


第三,在你决定离开之前,一定要想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至少有一个明确的大方向,最好这件事情已经开始进行。

最后一点是,不要轻易裸辞。毕竟现在的大环境,说实话也不是很友好,裸辞带来的风险还是挺大的。

可以尝试去找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学习,或者去发展一些副业,利用工作之余探索其他的职业路径,我觉得这个是比较保险的一种做法。因为只有尝试过,你才会知道自己到底适不适合。

其实探索的门槛并不高,如果你连探索这件事情都坚持不下来,即使辞职了,你会更加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还是有一定风险的。


关于今年的一些计划和目标,阿奇和我说,其实疫情这三年,很多事情都在变化,未来的事情是不可预测的,所以她想着先过好当下,再去做选择。

对于工作方面,她希望可以做一些自由度高的工作,例如自由职业,并且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只工作不上班”的理想生活。至于对目前的生活是否满意,她觉得目前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并且她认为,无论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都会有不开心和烦恼的事情,也会遇到一些比较艰难的时刻。但至少她在想要走的路上努力,而不是在一条根本不想走的路上,在想自己要不要努力。

图源:阿奇莫夫

编辑:Melodychan

下期预告:生命探索家Super欣欣| 工作6年后,我和职场正式“分手”了

作者介绍:Melodychan,90后自由撰稿人、人物采访专栏作者,【100个突破舒适圈的人】话题发起人,喜欢通过/阅读/纪录片/人物采访探索世界,梦想是成为一名靠笔杆子为生的人

小红书/豆瓣/微信公众号:奇葩贤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