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gi
megi

自由電影編劇,北藝大電影創作研究所畢業,德國海德堡大學德國文學肄業,熱愛創作與閱讀。社大電影劇本創作課程講師。代表作品《真愛100天》2013上映。《非關愛情》2006年新聞局優良劇本佳作獎;2013年新北市動漫電影編劇佳作

你的故事如何發展為電影劇本?(一)

(编辑过)

在劇本創作課開始,我常常故意花很少的時間講三幕結構,要求學員幫自己的故事先設定類型、調性,再著手故事大綱。之所以不能先上完三幕劇再寫故事,就是擔心三幕劇結構法則會框架住思想,扼殺創意種子。畢竟電影三幕劇是在有了完整故事雛型後拿來自我檢視結構與人物內涵的工具。真正有意義的討論一定是發生在故事初稿完成時。而原先設定的「故事大綱」也常常在人物介紹進行時而有所更改,甚至翻盤。「人物」是故事最重要的精髓,勝過鋪陳和情節。

常常學員們在有了故事靈感後迫不及待就要開始寫劇本,就要拿電影三幕劇結構來應用。你知道第一幕是影響全劇最重要的設定,於是花很多時間把英雄的背景與他被賦予的天命交待清楚,你也知道你的英雄要怎麼面對挑戰試煉以及最終將要獲得的金盃。你於是興沖沖開始著手在第一幕設立一個無法回頭的門檻(point of no-return),迎向第二幕的衝突劫難與悔恨、第三幕洗心革面、榮耀回歸的結局。

然而你發現,不管你怎樣寫,你的英雄總在最長的第二幕就卡住了,儘管你設定了許多驚天動地的事件讓你的英雄去突破萬難,但怎麼就是愈寫愈歪?英雄怎麼不像英雄了?於是,你陷入寫作瓶頸(writer’s block)。第二幕,是所有寫劇本的人最弱的一幕,也是觀眾最常睡著的一幕。雖然大部分失敗的電影在第一幕就被判死刑,尤其在第十分鐘,能離開的觀眾自然離開,剩下沒離開的應該就是上述那些睡去的人。

我在社大的電影劇本課程中,接觸過許多優秀的故事,班上學員大多是人生經驗豐富的上班族、待業族、自由業或退休族群,他們寫的故事大綱都相當精彩,故事與學經歷高下較無關,與自身的體悟最有關,同樣的事件有不同的視角與觀點,作者用他獨有的視角讓整個事件與人物環環相扣產生了連鎖反應,感染力相當強。我之前在小鎮上的職訓局上課,學員們都是待業族,年紀從20到60不等,大部分不善書寫文字,喜歡用口述來講他們的故事。有很多好故事讓人印象深刻,不管是他們親身經歷或是虛構的,他們的感受與視角都讓人驚豔。只不過,一旦要求他們白紙黑字書寫下來時,故事就歪掉了,最讓人驚豔的那一塊常常就被幾句平淡的詞語帶過,篇幅花在其他的枝節,整個故事不再有亮點。或許是練習時間不夠,或許是我的講課不能讓他們清醒,若是他們能夠多寫,說不定就能成就驚人的劇本。

記得有一部懸疑劇情片《謎樣的雙眼》(The Secret in Their Eyes, 2009)西語片,主角是一位退休刑警,他想要寫一本書,內容是關於他經手的一個姦殺案,這個案件一直到他退休都無法破案,對他的衝擊相當大。他有了很好的故事,卻遲遲無法下筆,怎麼寫都被他撕去,於是,他去拜訪當年同辦此案的女同事(後來這位女同事調離警界往司法界發展)。女法官告訴他,先寫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刑警回去後,開始思考整個案子讓他最深刻的是什麼,於是他開始動筆了。他憶起他在偵辦這案件時,與這位女同事之間的曖昧情誼,他們一同目睹一樁愛情悲劇。受害人是一位新婚的女老師,她的先生因為痛失摯愛,無法工作,每天詢問員警辦案進度,甚至自己辭去工作去調查真兇,每天固定一大早去車站,為了渺茫的一線希望堵到兇手…。這本書完成時,退休刑警把書帶去給寡居的女法官,感謝女法官的一句話,讓他的故事有了另一層更深刻的發展,這是關於生離死別的愛情故事。看完後,女法官懂了,而刑警束縛已久的心亦自由了。劇終,女法官投入刑警的懷抱。

這是一個很高段的說故事方式,運用了後設、雙主線、倒敘等手法。但他最初的故事原型是英雄的旅程,是線性發展的三幕劇:一個退休的刑警回憶當年的一件殺人懸案,發現受害者的癡情丈夫並沒有走出悲痛,一生懸命只為找到兇手報仇。或許因為刑警有太多的話想要說,關於他與女同事的不倫之戀,關於生離死別的愛情,關於自己的逃避與不勇敢,於是加入後設手法,讓刑警自己跳出來當主角,將自己的愛情故事帶入偵查過程,烘托那位癡情丈夫為了愛妻,將自己的一生與兇手禁錮在一起的動人事件。

在劇本參考書中常看到organic這個字,大師們呼籲不管人物或是情節得要organic。中文翻成「有機」或者「自然」,比較貼近的同義字眼是coherent, consistent, logical,相關聯、持續性、邏輯,反義字眼manipulate,operate, control…控制操弄之意。事件不能無止盡的發生,事件不是故事,除非你為了炫技,故事是為了讓人物面對事件時有舞台能做出行動與抉擇,展現他的個性。昆丁塔倫提諾將暴力美學推到最高點,靠的並不是殺戮濺血的觀點,而是劇中人物鮮活的性格所帶來的全新視野。當一個故事陷入情節(架構)太複雜時,你就忽略掉角色們的個性。這些角色們可都是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七情六慾,有自己處世態度。若他們硬生生被塞入你設計的情節,做出你希望他們做出的反應,而非發自他們的個性的自然反應時,觀眾第一個感覺到不對勁。這時建議你停下來,檢視故事。當你發現任何一個泛泛之輩都可以取代你的角色去完成你設定的英雄旅程時,代表著你的角色一點個性都沒有,是個平板單調的工具人,所有再高明的事件都無法讓人物做出organic的反應。觀眾看了很是尷尬。

人物的個性需要形塑,在你寫一個故事前,得要先做好「人物」的功課,他是怎樣的人,他的缺陷,他的優點,他是悲觀的,儘管愛情或機會來臨只知道逃避,導致他最後的失去,導致他一生的遺憾。他在辦案上是消極或積極,他的態度讓他在接連的事件上的反應必須合理。他的悲觀、虛偽、逃避、放棄等等缺點,在第二幕的挫折上把他打入谷底。金凱瑞的《王牌冤家》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2004、威爾法洛《口白人生》Stranger than Fiction,2006、《今天暫時停止》Groundhog’s Day, 1993的比爾莫瑞、比利懷德《日落大道》裡的悲劇編劇喬,等等經典好片,隨便想一下哪些電影最讓你印象深刻,你腦中浮現的一定是人物。這些有著缺陷性格的主角們,有的改變自己獲得幸福,有的因為固執己見失去性命。

我的建議是,在你發展故事時,請務必先寫角色的自傳與獨白,給他個性,給他優點給他缺點,給他致命傷,多給他血肉,讓這個角色成為一個活生生的人。讓角色成為你的朋友,跟你一起討論你賦予他的任務,給他設定更高的挑戰,更痛苦的試煉,你不能寵著他,你得讓他下地獄,再讓他浴火重生。你要相信,最終他一定會給你的故事一個全新的觀點。


megi's 編劇課筆記
2021社大春季班「讀劇與劇本創作」課程訊息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