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gi
megi

自由電影編劇,北藝大電影創作研究所畢業,德國海德堡大學德國文學肄業,熱愛創作與閱讀。社大電影劇本創作課程講師。代表作品《真愛100天》2013上映。《非關愛情》2006年新聞局優良劇本佳作獎;2013年新北市動漫電影編劇佳作

淺談電影三幕劇(下)

(编辑过)

雖然電影三幕劇並非唯一的電影敘事結構,但卻是觀眾最容易接受也最買單的故事結構,故事主題清楚、類型明白,觀眾在進入電影院之前就知道他將要看到的是一部關於什麼的內容,「一個逃家的富家女愛上窮記者」、「一個在休養斷腳的人在後窗看到對面樓裡的謀殺案。」、「賞金獵人追拿一個伸張正義的通緝犯」、「考古學家追尋聖杯之路險難重重。」…。一部片的概念(concept)愈清楚,愈好宣傳,也愈能讓觀眾接受,這也是電影三幕劇結構開宗明義的要求:用一句話說出你的故事。高概念(high concept)對比低概念(low concept),可以說是商業片對比藝術片,高概念的主題清晰,觀眾知道主角在這兩個小時內要追求的目標要解決的事情,低概念主題則較為發散,較沒有主軸沒有目標,甚至沒有英雄的歷程,觀眾看預告片或宣傳海報仍說不上來這部片的主題。

但不管是高概念或是低概念,偏高偏低或是不高不低,並沒有所謂優勝劣敗的區別,一部電影最重要的是想法與內涵,要用一幕、兩幕或三幕,要用線性或者非線性敘事,端看作者如何說好他的故事,觀眾也能各取所好。在商業電影上,高概念拍出的三幕劇電影一般的市場反應遠比低概念的藝術電影好,而且觀眾反應熱烈(未必是好的反應,但至少他們看了)。而藝術電影屬於小眾,常常排不上院線片,即便上映也撐不了幾天就下片。但在各大國際影展,得獎片有相當多屬低概念電影。畢竟,電影的基礎目標在獲利,電影公司投資商業片與藝術片的比例有他們的考量,除了票房還是票房。但若一部片能夠拿到影展大獎名留青史又能刺激票房,何樂不為?

近十多年台灣有關電影三幕劇結構的書如雨後春筍般釋出,全都翻譯自美國的編劇參考書排行榜(可見美國已經統御全球最強故事載體--電影的話語權),其中不乏一票難求「此生必上一堂」的故事大師羅勃麥基(Robert McKee, 1941-)所著的《故事的解剖》(STORY,1997)、好萊塢極負盛名的「劇本醫師」約翰特魯比(John Truby, 1952-)所著《故事寫作大師》(The Anatomy of Story,2014)、電影劇本顧問Viki King《21天搞定電影劇本》(How to write a movie in 21 days,1988)等參考書。有的原著時代久遠,有的則是近年新書。這些參考書的內容除了結構之外,在人物與主題上都有相當深入的見解。

儘管John Truby在《故事寫作大師》(The Anatomy of Story. 2014)裡開宗明義否定掉三幕劇結構的框架,要大家掙脫束縛,故事得要從內涵與想法上去發展,然而三幕劇(或其他形式的故事)何嘗不是呢?所有的編劇作者們不都這麼開始的嗎?故事最重要的是人物的觀點與態度,而「三幕劇結構」只是個工具,用在故事與人物的發展已經差不多完成時,回過頭來檢視自己的作品:劇情太過冗雜,何時該要去蕪存菁、修枝剪葉; 劇情太乾太無聊時,檢視人物需要突破某些瓶頸或者遭遇更大的試煉與體悟…。「三幕劇結構」只是一個工具,並非萬能鑰匙,儘管你讀了千百本的編劇參考書,要是沒有自己的中心思想也沒轍。三幕劇結構的理論絕對幫助不了一個腦子裡沒有任何想法的人去發展一個好故事的。更何況,John Truby在書裡所引用的片子幾乎都是電影三幕劇結構的賣座片,當然也有幾部非三幕劇結構的片,但那屬於「作者電影」,導演名氣夠大,老闆和觀眾沖著大導演的名氣而來,不適用於一般編劇。所以我將John Truby這本書也歸納為電影三幕劇必讀的參考書。

最後,有兩本我覺相當有用的參考書值得推薦:

1. 《先讓英雄救貓咪》(Save the Cat! 2005),英才早逝的布萊克史奈德(Blake Snyder,1957-2009)著。

2. 《想清楚,寫明白》(Idea: 7elements of story/2018),艾瑞克柏克(Eric Bork)著。

這兩本好讀易懂,都是作者在電影編劇實戰多年的血淚經驗。沒有長篇大論,卻字字珠璣,可以有效率的檢視你的故事,找出敘事上的盲點,是相當有用的編劇參考書。無論趕稿看稿自我檢查都是常備良藥。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


megi's 編劇課筆記
2021社大春季班「讀劇與劇本創作」課程訊息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