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學16號
澳門學16號

澳門90後|社會科學碩士|財經媒體|澳門研究| 生活瑣事

在澳門走路這回事:去吃早餐

之前說發覺澳門人好像不太喜歡走路,然而我認為在澳門走路也是件快樂的事。

好了,我真的開始紀錄自己在澳門走路這回事。

出發時間是2月27日,週六的早上10點。我太餓了,這天要早上7點開始工作(我是work from home),一直到10點終於撐不下去,決定帶上電腦,溜去附近最愛的早餐店祭祭五臟廟。

如圖所示,路程是由圖上方開始,由司打口我家位置,步行到下方,位於下環街的瑛發美食店。下環街屬於澳門半島舊城區,本地人居住的密集區,也是我由小到大的生活圈。而瑛發有我認為全澳門最好吃的豬腸粉,價錢經濟實惠。我認為的窮人恩物。

另外Google路程後才發現,相較另外兩條推薦路徑,原來平常選擇的已是最短路程,全長半公里只要7分鐘,不得不佩服勞動人民的智慧。

上圖是踏出大廈迎面看到的情境。我的大廈位於名叫司打口河邊新街的大馬路旁,出門就看到馬路。右下剛好一台計程車停泊在專用的計程車車位,但前面直接橫著一台黑色電單車/機車。澳門地小車多,停車位不足的問題堪比香港房屋問題。

再來圖片中間,橘色的亭子其實是公車總站,旁邊停著一台「澳巴」,是澳門其中一間公共汽車營運公司。然而在去過幾個地方旅遊和生活後發現,大馬路中間直接設有公車總站,好像不是合理的設計?

最後面的建築物是已經廢置的船務公司,年代相當久遠,至少在我出身的90年代初已沒有運作。可以看到建築物中間有巨大的黑色凹陷位置,是條黑色走廊,不知道真實用途,但我猜這樣的設計是要方便上岸貨物直接穿過建築物運送出去。所以船務公司後面應該就是港口,現在已經填成陸地了。

澳門一直在填海。只好繼續向前走。

之前其實沒估算路程,只打算每5分鐘拍一張照,結果全長7分鐘的路程,一眨眼就到了目的地下環街。

迎面看去都是密麻麻,五六層的老舊唐樓,頂部還有加蓋建築物。這種密集建築就不要奢望什麼天際線景觀了。而行人路卻才那麼一點點寬,只足夠兩個成年人並行通過。這樣的行人道設計,導致行人經常走出馬路,然而馬路又同時停泊著車,人車爭道時有發生。

不過有趣的是,如此狹窄的生活空間卻相當方便生活。可以看到圖左中位置有一個JETC銀通的標誌,暗示著這裡其實是一間銀行,其中一間澳門發鈔銀行,大西洋銀行就在左邊。銀行對面,黃色的建築物就是下環街街市了。所以買菜和金融服務可以在幾步內完成。一個足夠壓縮的城市規劃設計。

走到這裡,再往前1分鐘就是瑛發美食店了。結果悲劇發生,不知什麼原因,瑛發這天沒有開門。。。。

原地轉圈,突然不知道應該吃什麼,因為澳門人的早餐就應該是豬腸粉+白粥。

突然想到下環街街市樓上的熟食中心。那裡雖然不是早餐的最佳之選,但小食款色多樣,價錢同樣惠民。立馬前往。

這個下環街街市的外表已經不是兒時所熟悉的了,上面的白色建築突兀地插進黃色的街市主體內;街市原本也不是黃色的,是紅磚的那種紅,建於1950年代,一直到2009年,我出國那年,新的街市才投入運作。對它沒有太多的歸屬感。

上面這張在網絡上找到的舊街市照片,則是我所熟悉的。濕答的地板,一個個紅通通的燈罩,與相互推疊的蔬菜與雜貨,天花板沒有加插建築物,記憶中有著相當多的透天玻璃,採自然光。不是建築專業,但直覺這不會是華人設計,大抵也是出於葡萄牙設計師之手。

抱歉沒有拍攝現在街市的內部,太餓了,衝上三樓的熟食中心,轉了一圈發現沒有豬腸粉,就點了左邊的蝦米腸配熱奶茶。

蝦米腸就是加了蝦米與蔥花的拉布腸,腸身當然是米漿的白色,黃色的部份那是加了雞蛋,增加飽足感。可以自由選擇添加醬油、甜醬、花生醬和辣椒醬,也可以像我一樣全部都要,那會是酸甜辣的混合體,層次相當豐富。不過芝麻粒是一定要灑的。

奶茶的部份。原本奶和茶是分開的,淡奶直接放在白杯內,鵝黃色淺淺的一層,熱茶則置於銀色茶壺內自由添加,但倒進白杯時,必須經過篩子,不然茶葉渣會直接倒進杯中,小小的篩子就隱身於茶杯後;可以看到奶茶中有些黑色物體,那便是無法過濾掉的茶葉,不過我還蠻喜歡這樣的,可以增加奶茶的苦澀感。

這樣的早餐組合誠惠三十五澳門元。

首次在澳門的走路記錄完畢。不知大家最喜歡的吃早餐路線又是怎樣?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