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性自然主义者
诗性自然主义者

只好学外语了!

我们都是RCO (Repugnant Cultural Other)=「令人反感的文化他者」

《冷思考》书评

  思考:不是最後的決定本身,而是進入決定、考量與評估過程中的一切。思考:要細心去體會,同時負有重大責任的力量。快樂/智慧不是我們能夠直接追求的目標,只能靠著專注於其他美好事物來達成。   

  导言:思考的阻力 

 从个体模式来说,大脑很懒,比我们想象的更懒,毕竟比Alpha zero更低碳节能(能耗相当于不到20瓦的日光灯),所以不该归咎于大脑回路或者演化缺陷导致的思维偏误,而是我们作为动物的一种够用就好的意志趋向 --- 铁了心回避思考,毕竟大多数事情如四个F靠动物本能就够用了。

 从交流特点来说,我们太快进入反驳模式(Refutation Mode),反驳越快死的越惨,非单身的懂。反駁模式应该源自4个F中的Fighting,在反驳模式里,人是不会倾听的,而没有倾听就没有思考。

 从社交本能来说,为了享受被认同的快感,我们过度追求共识,并通过分享情绪巩固社会连接(Social bonding),一个排斥反省的反馈循环。如果想要思考,就必须缩减[过度肥大的追求共识本能]。

 診斷本身就是治療,或者说知病者不病。真心想要思考的人,必須發展出一些策略來辨識最微妙的社會壓力,對抗來自內團體(ingroup)的牽引,以及對於外團體(outgroup)的厭惡。想要思考的人必須練習保持耐性,還要駕馭恐懼。

 第一章 開始思考 「一個人思考」是不可能的事:和其他人一思考

  理性思考并不适合在孤胆英雄一个人的头脑里发生,当头脑与头脑交锋时,理性才能发挥出全部威力。--- 来自另一本书《理性之谜》

  內團體(ingroup)或者我群提供的安全感使得我们懒于思考,其中少数有勇气、敢于思考的成员牺牲了安全感,与与外團體(outgroup)或他群成员的头脑和理念发起互动或者交锋,深入自己的信念基础去挖掘而不顾风险和可能的悲惨结果(如认知失调)。思考必然完全是社會性的甚至是为了社會性活动而存在,你所思考的一切,都是針對其他人思想言論的一種反應。獨立、孤單一人的思考,並不是個選項。理性思考也必然嵌入了人際關係利益的價值和力量。《理性之谜》还提到:在互动论看来,人类在进化中获得理性,并不是理性可以帮助人们更清晰地思考问题,而是理性可以帮助人们更有效地互动。也就是说,理性原本是用来搞社交的。理性思考解决了社交互动中的两大难题:向别人证明自己是一个靠谱的合作者,以及揭穿那些不靠谱的合作者。为自己的行动辩护,质疑别人的行动不靠谱,这才是理性的两大原始功能。理性的确帮助人类解决了无数难题,而那些成果几乎都是人们在一场场“忽悠”与“反忽悠”攻防战中收获的战利品。

第二章 吸引力 好人是怎麼被引導去做壞事:約束、盲目與內部小圈圈

  無論你是玩智能手機的二十一世紀人類,還是在熱帶大草原上打獵採集的史前人種,孤立都是致命的,真正的團結則可以保命。相對於以打獵採集為生的老祖宗,我們面對的問題是,必須區分「真正的團結」和「參與內部小圈圈」的不同,这需要更多的「自知」和「審慎」。面對虛假的歸屬感所造成的危害,唯一的解藥是:讓想法不那麼相像、心性卻相仿的人之間,產生真正的歸屬感、真正的成員身份、一種夥伴情誼。

  为了赢得别人支持壮大自己的团体,或者讓別人贏得你的支持加入对方团体,基于互相信任的辩论和交锋必然存在。你辯論的對象,是不想傷害你或操縱你的正直之人,因為當你不信任人,你不太可能容許他們「贏得」你,或其他類似的事。它點出了歸屬與無歸屬、結盟與脫離的問題,是學習如何思考的核心。这差不多是我从来不看《奇葩说》的原因之一。关于辩论的隐喻和词汇多与战争类比,莱考夫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开篇提到,如果把辩论类比为双人舞蹈则众多麻烦迎刃而解,没有互相伤害只剩下在张力调节中变换姿势和愉悦双方,心安理得的征服或者被征服。承認限制與約束的存在,以及我們無法跨越的邊界,而正是這些邊界形塑出我們的生活的意義。

第三章 嫌惡 你沒有你以為的那樣容忍他人:布佛式論證與海獅問題

 过分在意小圈子认同感的我们经常陷入布佛式論證(Bulverism),即「直接假設你的對手是錯的,然後解釋他的錯誤」,网络时代的快速反馈带来更多敌意和谩骂。純粹的敵意可能导致我們的道德和實際判斷(practical judgment)瘫痪。

 贊同你的人不會永遠大權在握,從事政治性行動時務必將這一點謹記在心。我相信,在一個民主社會裡,支持政治哲學家所謂的「程序論」(proceduralism),是合理又明智的事。程序論是同意政治上的對手們應該遵循同一套規則,以此維持穩定的社會秩序。程序正义和契约精神是所有理性讨论和妥协的前提,以保证失败的一方不用被消灭。

  瘋子不是失去理性的人。瘋子是除了理性之外,失去了一切的人。我們需要成見這一類的情緒傾向(emotional predisposition),來解除認知上的負擔,然後我們只能期望這些成見是正確的成見。批判性省思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分辨我們藉以理解事物、反映真相的先入之見,以及那些令我們誤解事物的假性先入之見。系統一自行運作,沒有意識指引,但也可以被改變、被訓練,可以發展出新的習慣。系统二调试习得的功能模块迁移内化至系统一作为库函数工具箱,这是一辈子的事业,就好像逐一掌握一个个技能,类似于走路,骑车,游泳,开车。


第四章 聰明人的籌碼,傻子的金錢 太過信賴文字是危險的事

 透過閱讀,一個已經有些智慧的人可以得到更多智慧;但同樣真確的是,閱讀可以使一個已經有愚蠢傾向的人,變得更愚不可及。词汇滤网即通过特定词汇达到引导注意力的效果。這個語言要我看到什麼?這個語言阻止我看到什麼?當我的注意力是這樣、而不是那樣被引導,結果對誰有好處?如今社交媒体上泛滥的标题党,官样文章中的情绪化表述,让大众无法分辨判断和事实的区别。

 為了尋求社會歸屬感,以及在心性相似者的面前讓我們可以取道輕鬆的捷徑,我們開始仰賴關鍵字(關鍵字的寄生蟲式傾向黑进心智,取代思考),然後是隐喻(「論證如戰爭」源自心理习惯中的二分法),再來是神話(机械论将大脑类比电脑或者相反)——而在這當中的每一個階段,那些抑制我們思考能力的習慣,都在我們體內變得更根深蒂固。

 提升思考和理解能力的两个隐喻和一个规则(即拉波波特法则):

 第一個譬喻是「方法演技」(method acting):把自己投射到另一個人的生命裡,發現彼此具備的共通點比他願意相信的還要來得多。

 第二個譬喻是「雙重開機」(dual booting):你在其中一個系統上能做的事,大部分也都能在另一個系統上做到,雖然用的是不同的技術、不同的風格。

 「等個五分鐘再說」規則:避免「立即進入反駁模式」的行為形態。即弱化版的拉波波特法则:在等待时间复述对方的想法是什麼,並在那段時間內放棄宣揚自己的主張。

 給你自己一個思考的機會,藉此鬆綁你心頭的那些關鍵字、譬喻與神話,讓它們從「傻瓜的金錢」降級为「智者的籌碼」。


第五章 危險的日常分類學 統合不等於團結:分裂的價值

 統合對於資訊管理來說是很強有力的策略,而為了對我們的選項有所控制,不得不付出某個代價:濾除一定程度的個體性。為了擁有健全的公共生活,我們有需要對統合的說服力心生警惕。見識過統合是以什麼樣的方式幫助我們處理資訊過載、凝聚團體之後,我們應該開始察覺到統合對我們所有人造成的誘惑。

 “對每一個人類來說都很倒胃口的事,是永遠被當成某個階級的成員,而不是一個獨立的人。”而我们只会爱上个人,而不是任何集体。因此,基于身份政治学的观点,如果拥有更多样化的标签和身份维度,在和平时代会生活的更安逸(多重身份,理性思考,个人选择 --- 阿马蒂亚.森)。

 本章结论:统合其实很脆弱,始终面临解体的威胁,分类也只是临时性的智性架构,不存在持久不变的重要性。

第六章 開放和閉鎖 敞開心胸的迷思:過猶不及都是災難

 思考的困难(資訊消防水帶:沉没成本 + 承诺升级)。

 若你無法想像會有某些狀況導致你改變對某件事的看法,那麼你很可能就是沉沒成本力量的受害者。如果你深入思索,到底是什麼(怎樣的信念、怎樣的團體)讓你投入得這麼深,你就可以有真正的自知之明(雖然很顯然是不完整的)。然而,每個教派、每個封閉社群,都會控制資訊流通,好讓人專注於所屬團體的訊息和任務上,不至於因為思考而分心。狂熱份子總是很在意心理上的純潔——既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其內團體的其他成員。所以,信息管控导致的久聋变哑很可能是不知不觉的。

 在思想生活中,我們應該維持一種適當的信念堅定度,介於嚴格死守和軟弱無力的兩極之間。我們還必須能夠對我們的知識狀態作出可靠的評估,必要時可以暫且不採取任何立場,直到自己知道更多為止。我們也必須接受:知識可能是類比式的,但決策通常都是數位式的——也就是說,決策是二元的。


第七章 一個人,思考 語言與民主精神:語碼轉換的能力

 民主精神的最佳展現,在於有能力說服,而不是命令。可能会因为啰嗦被老婆孩子嫌弃。

 「民主精神」是結合了嚴格與謙遜的那種精神,換言之,是熱烈的信念,再加上細心周到地尊重其他人的信念。所有美國人都知道,這種精神很難培養與維持,尤其是談到你有強烈觀點的議題時。以「民主精神」的標準來說,智性上百分之百的誠篤(integrity)也同樣困難——你必須願意誠實看待自己,誠實檢視讓你相信那些事物的動機,並基本上一直持續這樣做。 --- David Foster Wallace

 我們不該期待自己作得到道德英雄主義。這樣的期待不會有成果,長期而言還會有深刻的傷害。不過,我們可以期待,對自己的動機培養出一種更普遍的懷疑主義傾向,對別人的動機則寬容以待。我选择用幽默对抗恐惧。


结语:思考的樂趣與危險 學會真正的思考,就不害怕「改變想法」

 努力接近真理,是我們人生中最偉大的冒險之一。探索所帶來的興奮,是令人激動、讓人滿足的東西,但不盡然像陳腔濫調所說的,「重要的是旅程,不是目的地」。思考沒有目的地,沒有終點,沒有「喔,我們終於到了」這種事。對於思考的人生來說,需要的就是希望:希望知道更多,了解更多,超越現在的我們。


後記 思考者的檢查表 為了不落入陷阱,成為真正願意去思考的人

 需要改編成適合你個人情境的版本的「好的思考」檢查表模板

一、面對挑釁要你回應別人說過的話,先等個五分鐘再說。散個步,或是替花園除草、去廚房切個菜等等。讓你的身體涉入。你的身體知道生活的節奏,而當你的心靈落入你身體的節奏,你會有比較好的思考機會。

二、透過辯論作價值學習。不要「為求勝而說話」。

三、盡你所能,在上線或下線時,都避開煽風點火的人。

四、請記得,你不必靠著回應別人都在回應的事,來彰顯你具有美德或你心智正常。

五、如果你真的必須回應別人都在回應的事,來彰顯你具有美德或心智正常,否則就會失去你在你社群裡的地位,這時你應該領悟到:那裡不是個社群,反而是個內部小圈圈。

六、盡你所能,並且以你做得到的每一種方式,朝那些看似重視真正的社群、也可以平靜處理歧異的人靠攏。

七、找出那些意見與你相左,但最好、最公正的人。觀察他們都說些什麼。在一段期間內,不作回應。不管他們說什麼,都好好想一想。

八、要有耐性,並盡你所能的誠實評估引起你反感的事。

九、有時候,「作嘔元素」很能說明問題所在。有時候,它只是聲東擊西,讓人不去注意真正重要的事。

十、提防那些做了太多「認知舉重工作」的譬喻和神話。注意你的「詞彙濾網」將你的注意力往哪裡引導——以及將你的注意力從哪裡引開。仔細找出隱藏的譬喻,提防神話的力量。

十一、試著用別人使用的語言來描述他們的立場,不要放任自己使用「換句話說」。

十二、要勇敢。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