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huhang
lishuhang

中文科技专栏“航通社”作者。lishuhang.me

在路边摊吃肠粉

航通社旗下公众号“56K小猫”(微信:modem56k)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航通社微信:lifeissohappy 微博:@航通社

书航 9 月 30 日发于北京

没想到在家门口,我们都能找到一家路边摊,吃到按理说只有在广东才会有的肠粉。

不同于人均上 30 的连锁茶餐厅,这家店坐落于一个大隐隐于市的小菜场里。此处周边房子低矮,车流喧嚣。菜场掩映在一片平房和院墙里,十分隐蔽,只露出两扇小门洞。不注意的话,还以为这是国王十字车站的9又3/4站台,人能直接穿墙而入。

进去以后,你能看到一堆卖菜的中间夹杂着卖老鼠药的、摊煎饼和卖包子跟粥的。这都是华北常见的风景。在这当中一片“广东肠粉”的招牌,是芸芸众生里的一股清流。

老板豪放,一份肠粉比广州分量大一圈儿,给的一包酱油全倒进去能把整个外卖盒浸没。老板也讲义气,一份蛋肉肠卖 8 块,也就比其原产地多两块钱而已。

至于说口感如何,我是吃不出区别的,还得请本地老饕出场。

据老婆说,判断肠粉味道的依据,一个是肠体本身是否劲道,一个是配的酱油是否地道。如果以口味评判这家近在眼前的店,那只能说不过不失,说不上怎么好。

她认为比较好吃的肠粉来自银记肠粉店,距离现在的我们有2000多公里,过去吃的话,要买张高铁票、飞机票,或交 1000 多块钱的过路费还不算油钱。不过当我细问银记的跟其他家的区别在哪,她也觉得不好形容。

香港美食家蔡澜曾经亲自去过银记并题字“以肠为王”,这可是其它店难以望其项背的荣誉。所谓“食在广州”,花城汇脚下千把家食肆竞争惨烈,城头变幻大王旗,但散落在花城寻常巷陌的银记分店,却完全不用担心竞争问题;我们每回广州必去一次,它也从没让我们失望过。

每个城里都有沙县小吃、兰州拉面、成都小吃,其实要达成让家乡口味铺满全国这一成就是十分不容易的。即使是《人生一串》你都会注意到,北方豪迈的重盐重辣串,和胡建加了蜂蜜的小清新串,几乎完全无法兼容。

我曾经对重庆的小面、上海的咸肉菜饭骨头汤、还有就是岭南的茶餐厅都念念不忘。然而,二两一碗 6 块钱不敢涨价的重庆小面,去到广东,想吃差不多价钱的基本只能去深圳找;不然就是改头换面了的,一碗面动辄 20 块钱的网红店。

我家附近原本有个苍蝇馆子很难得的经营菜饭骨头汤,开了一年多,再去看招牌,“咸肉菜饭家常菜”变成了“酱大骨头家常菜”。

我老家万达广场刚开业那年隆重入住一家广东茶餐厅,里面西多士干炒牛河啥的都有卖,虽然咸了点。一年后,该店变成了东北饺子馆。

腾讯《大家》我几乎每天都看。7月时候,维舟写了一篇《中国餐馆里的菜谱为何那么相似》,他觉得大多数中国人的消费水平,如果在外面吃饭,只能勉强果腹。所以大部分外地风味的馆子不具备足够多的客源,来维持它们原本的风味,不得不向本地食材、师傅、锅灶和胃妥协,放弃自己的个性,进行“改良”。

维舟最后说,我们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以后,总会进化到哪怕是小城市的街边小店也能有稳定客源,用以提供一种当地不具备的口味。但我并不认同。这事其实在全球范围,你都找不出有几个城市是真正做到的。

那么,为什么这家平价的“广东肠粉”早点铺能在凛冽的北境生存下来呢?其实还是因为客源的独特。

他这个地方,恰好是一片服装批发的集散地,很多零售商贩就是在这里进货,再分销到帝都各个百货商场里面。(不过我们偶尔去服装城转悠,发现也没便宜到哪儿去。)

所以,这里出现南来北往的商人并不稀奇,也有一些店铺把他们的全国总代都从广州搬到了这里。每天也有巨量的衣服从这里发去南方,或反过来,比如说从新塘的牛仔裤加工厂发到这里。

北上求生的南方人,受不了京畿的干燥、冷风和雾霾,总有水土不服的毛病。一家开给资深北漂的肠粉店,如雾霭中闪亮的一座灯塔,聊以慰藉旅人的思乡之苦。这里温暖他们的胃,也抚慰他们的心。

寻求转载授权,请联系航通社助理(ID:hangtongshe)或发邮件给 coop@lishuhang.me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