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huhang
lishuhang

中文科技专栏“航通社”作者。lishuhang.me

那些曾经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都有哪些后续发展?

本文首发于航通社,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航通社 微信:lifeissohappy 微博:@lishuhang

题目来自一个知乎问题。问题 2015 年 10 月提出,截至目前有1525个回答。提问者在问题描述中写道:

“如果有过于敏感的话题希望大家还是点到为止就行,以免问题关闭连累了其他有意义的回答。”

谁先推送,谁就是10万+

“国家不幸诗家幸”。每逢重大、突发的悲剧性事件发生的时候,是媒体人和自媒体人最忙碌的时候。

不管是李咏去世,还是金庸去世,消息放出来之后,往往在不到半个小时之内,身边可能就会有公众号发出主人公详实的人生简历。

因为这两个人都是患癌而死,所以我们还能看到,最先出来的往往是一篇文章,里面积攒了非常非常多同样因为癌症而死亡的例子。拖到最后,要么让我们注意锻炼身体,珍惜当下,要么开始推销一些看起来对抗癌有奇效的药物,要么就开始卖保险。

昨天有个热点是5岁男孩超强简历。凤凰周刊在事情曝光几小时内组织了一篇《奋斗50年,不如别人出生5年》,意料之中地拿到10万+。

( https://mp.weixin.qq.com/s/NKSDjPfn2vAuwZIP0aK03A )

通读全文,只有最上面一小段是记述事情经过,下面的内容,比如印度电影《起跑线》、河森堡讲解遇到懂“伪楚”的小学生,何鸿燊儿子超高智商,跟拍年轻人的纪录片《出路》等等,都是最近已经被广泛报导过的同题材素材,甚至连叙述这些素材的语句,听起来都像是在哪里见到过,非常熟悉。

就是这样一篇文章,长达几千字,图文并茂,就算从零开始动手打字,恐怕也不可能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就推送出来。而里面的内容又是集合了以前早就发布过的文章,唯一的可能就是复制粘贴过来。

可以说,谁先推送,谁就是胜利,谁就是10万+。如果抢时间抢不过人家呢?就只好放弃了,要不然就得退后一步,找所谓“第二落点”。

怎么可能这么短时间就写好这篇文章呢?我在自己的读者群里曾说过:

“我觉得他们应该有一个文件夹,然后每一个主题都在里面存一点素材,然后等到出事的时候就把最新的事件放在最前面,底下几个素材像搭积木一样的拼在一起。再结合前两天曝光的农村自媒体,好像他们创造了一个伪原创的软件,变更一下字的顺序就可以了。”

每一天的太阳都是新的,当人们看到新的文章的时候,可能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却不会深究,只会一口气的读到底,然后再来一个转发-评论-点赞三连发。

未雨绸缪是行业的常识

有读者回复我说,“那不是我中学时候的写作手法?”

是了,这实际上是整个行业的常态。如果放在香港台湾,这种东西可能就叫“懒人包”。可以说自从有新闻这个行业开始,祖师爷们就早在做这样的事情,拿个小本本,分门别类地记录下过去发生的事情。

2016年卡斯特罗逝世,CNN发出的讣告中有这么一句忘记删除的话:

“卡斯特罗任内同期诞生了11位美国总统,他比其中的6位活得都要长(注意:如果老布什死在卡斯特罗之前,那就改成7位)。”

( http://news.hexun.com/2016-11-29/187109553.html )

稍微有点规模的新闻媒体,都会对一些重要公众人物的去世,或者是重大的事故做准备。众人皆知的例子估计是在位60余年的英国女王。很多我们看到的讣告,原作者可能不在原单位了,可能转行了,也有可能先于讣告的当事人离世。

相应的,我们也会在地震发生时看到当地曾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过去曾发生的重要地震等汇总;在台铁普悠玛出轨这样的事情发生时,联想到台铁历史上,以及国内外曾发生的铁路事故,其中也可能会提到“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的甬温线事故。

在新的事件发生时,联想到过去曾发生的同类事件,这就是给曾经轰动一时的新闻,提供了一个后续发展的交代。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门户新闻专题的兴衰

对于历史比较悠久的门户网站来说,每一次事件发生当时的详细文章,还可以给一个链接过去。当人们通过链接形式,把曾经发生的新闻都联系起来,更清楚的展现事件全貌的时候,一个新闻专题就自然而然的诞生了。

微信公众号文章只能放微信站内链接,一天只能推送一次。即便如此,在很多运营得当的公众号文章脚部也可以看到对过去“爆文”的回链引流。可想而知,如果是门户网站,可以无限制地扩充专题版面和随时更新消息,其自由度自然也就大得多。

2011年国庆假期,正在上海出游的我赶上了乔布斯去世,但当时做专题并没有特别费力气,因为可以直接套用大概半年前乔布斯宣布要退休的专题,只需要把专题页面的标题改一改,加入一些新内容就可以重新上线了。这正是现在公众号的操作手法。

可以看到,前后两个专题的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是复用的。

当时的几大门户网站内部都有横向的评比,需要比较突发事件专题的访问量、互动参与数量,发布新闻总数以及文章质量,还包括专题文章的排列顺序,还有排版美工的精良程度等。网站内部会为自己打一个分数。并且指出有什么做得不足的地方,下次改进。

按理说,在PC互联网时代就存在的新闻专题,到了现在应该是越来越普遍才对。可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情况是相反的。

越来越多的突发事件发生时,门户网站是不会组织专题报道的,当你点击网站首页标题时,只能看到最新进展的单篇文章。没有前因,也没有后果。

这不能用技术达不到来解释。正好相反,因为现在通过算法编辑更容易,所以几秒钟就自动生成一个专题页面也不是问题了。

在非门户网站就有这样的操作,例如金庸死讯传出后不超过半小时,百度搜索结果页面就做了专门调整,这里面当然有AI辅助的成分。

另外一些情况,如这次的重庆公交车坠江,像新浪准备的专题页面,点开后会发现域名是 sina.cn 而不是PC版的 sina.com.cn ,也就是说,制作专题的是手机新浪网。

鉴于PC版网页和手机版网页一般是分开管理的,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由PC版网站负责制作的新闻专题,现在更为罕见。但并不是没有——比如《2018重阳节》、《2018全国双创活动周》这些不咸不淡的新闻专题,都是由PC版的新浪网来制作。

总之,现在的新闻机构遇到真正重要的大事不做专题,完全不是技术原因所导致的。

被打散的时间线

有的时候,将在不同时期的同一类型事件,或者是对同一件事的新闻进展串起来,你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举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计划生育从限制生孩子到现在基本上全面放开,甚至于还要鼓励生育,这种转变就非常的突出。

另一些时候,当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了,你可能会想起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总计可能第几百次的重大事故,或者是近十年以来第多少次重大的事故。这些事故总共死了多少人?或者,在上一次事故发生之后,本就应该痛定思痛,深刻反省,举一反三了,怎么还会出这样的事?如果有个专题给你一条时间轴,你看过以后出现上面的疑问,是理所当然的。

更不用说像是这一次的重庆公交车的事故。有微博统计,发现出事车辆所在的22路公交车,曾经发生过至少2次乘客和司机之间斗气争吵的案例,当时是当作花边社会新闻来报道的。

( https://www.weibo.com/1618051664/H0MVNy3Eo )

2015年12月12日,一位22路车女乘客因为没有听到广播坐过站,狂骂司机,司机还嘴后乘客突然打向司机并抢夺方向盘,公交车撞向行道树。17天以后,12月29日,有22路车乘客坐过站掏钱,掏不出钱就去抢夺方向盘,车子又撞到了树上。

而这次22路车遭遇的是第三次争吵,这一次车撞到的不是树,而是长江大桥的栏杆。

放在以前,门户网站为这些事情准备专题,他们只需要把最新进展叠加在已有的专题上,或者在本次事故新建的专题当中嵌入以往曾经建好的模块,就能快速的把整个事情串联进入历史的脉络当中,也让读者获得更大的信息量。

当事情本身只是一个独立的、偶发的事件的时候,你可能不会那么在意。但如果当你知道,它是一个时间线上已经连缀起来,多次发生,重复发生的最新一例的时候,能给你带来的思想冲击似乎是更为深刻的,而你更不能忘掉这件事。甚至你也可能会想着,怎么才能不能再让这种事情发生,想着要去改变什么,你会有更强烈的这样的愿望。

但是现在,所有这些零散的归纳总结,只是化为一条条简短的微博,它们不断涌出,不断淹没在每天发布的几百条微博中。只要过了一定时间,又不上热搜,你就很难再看到。

所以,如果你对于一个事情,想要通晓其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获得一个完整的、全面的认识,现在其实很困难。

这造成的最大后果是,万一过那么一两天又有新的热点出现,它的热度盖过了现在这件事情,大家就会自然去追逐新的热点,就会把现在这件事情忘掉。

即便如此,你也必须感谢我们现在还有微博可看,还主要是通过手机,而不是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来获取信息的。

重庆卫视的新闻直播时段本来就很少。在最近几天,每天对重庆公交车事故的报道,在半小时的新闻节目中也就不会超过5分钟的样子。

你希望看到历史上曾经有什么同类事故?司机的家境如何,心态如何?肇事者的社会背景如何,什么激化了矛盾?一般对车上乘客闹事的处罚怎么样,专家怎么解读?逝者都是怎样的人?如果你希望看到这些,那你就想得太多了。

每天,我们只能看到一条新闻,通报今天打捞进度是这样的,已经打捞出来了,这样。今天中午额外多一条,讲完官方通报以后,讲了一个救援队的人,他发现自己父亲就在车上。但全部报道也就七八分钟。当这些新闻完事之后,就要跳到下一个内容了。

我看到重庆卫视的新闻主持人,身着素色衣衫,脸色苍白,声音哽咽,几乎抑制不住自己的泪水。然而她却只能这样播报:

( http://tv.cntv.cn/video/C11085/0e7e5d449e7e3de33c8cd51e0a4e5c44 )

“相关部门对失联人员的搜寻工作仍在进行中。脱贫攻坚,关键在于扎实有效的措施,激发贫困群众参与脱贫工作的内生动力……”

2018.11.2

欢迎随手转发到朋友圈。寻求转载授权,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航通社 (ID:lifeissohappy) ,并在后台留言输入关键字转载。转载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