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BOBO
李BOBO

让思考成为一种习惯,生活出一个故事,让每个人成为每个人 个人微信公众号:libobo2333 间隔游微信公众号:x-plus-plus x++微信公众号:xplusplus2018

「运营」是什么?

运营还是被运营?

「运营」是我经常听到的一个工作类型,尤其在互联网领域,什么用户运营,产品运营,新媒体运营之类的。

事实上,当你去观察这些工作描述的时候,你会发现每个不同的细分运营岗位,做的都是一些毫不相关的事情。

不知道会不会有朋友对这么多不同的工作内容都统称为「运营」感到困惑或者是好奇。所以,今天我想对「运营」该如何理解做一个梳理。

首先,我觉得和「运营」最相关的一个词是“结果”

有一句叫做以终为始,就是把结果作为一个方向,然后一点点去实现,「运营」在做的就是这个“实现”的工作。

如果以这样的方式来理解,大体上「运营」会分为两种类型,一种「运营」更像是流水线工作,另外一种「运营」则需要更多的创造力。

因为前者是已经实现的结果,比如开一个餐厅,经营家庭,在稳定的单位里面工作...每天按部就班,模式非常成熟,所以这类「运营」工作更重要的是不出错,按照对应的成熟流程来执行就可以。

而另外一种「运营」需要有更多的创新,因为结果在现实生活中还不存在,只存在于人的想象之中,所以要如何实现这个结果,就需要运营人员更多的创造力。

打扫卫生也算运营工作

另外一个和「运营」非常相关的思考是运营的“对象”

如果这个对象是一个死物,比如一堆积木,一些数据,一个机器,那么运营起来会更简单一些,因为对方没有自主意识,更容易按照运营方的意识来实现。

如果要用这样的运营方案去运营活物,比如一群人,那就需要更加军事化的手段去擦除对方的自主意识,变成高度统一的集体,住哪儿打哪儿,无坚不摧,比如军队。

但是如果你要运营的对象是一些自主意识比较强的对象,那上面的运营方案不仅不太奏效,还会逐渐降低运营对象的活力,所以就需要换一种运营方案,从一种更显性的方式转换成一种更隐性的方式,才能引导对方产生你所需要的行动。

运营者的思维也需要从一种“命令者”变成一种“倾听者”,从一种“我想让你做什么”,变成“我想了解你的需求和意识”。

涩谷街头的群体意识

事实上,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第一运营人,我们自己的未来就是我们要去运营出来的结果。

其次,如果你有更强的能力,能够创造出一个未来的共识的话,你也可以去运营别人,一同奔赴未来。

但实际情况却是,真正有机会能够完全去自主运营的人少之又少,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在被运营。

大多数人的认知,生活方式,思考方式,生活习性,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所有东西,都是被运营的结果,比如为什么要上学,为什么要工作,为什么要结婚生子,赡养父母,比如为什么要春节回家过年,红灯挺绿灯行,人行横道靠右走...

又比如,如果你在阅读这篇文章,并看到了这句话,其实有可能是作为作者的我,一些算法,以及互联网公司,硬件终端的公司所共同运营的。

但不管是你去运营别人,还是别人去运营你。

回到运营的本质,它和“结果”相关。

所以,真正运营着所有人的“主体”其实被称作“未来”:不管是个人的未来,公司的未来,行业的未来,国家的未来,还是世界的未来...我们都被“未来”运营着。

只有对“未来”有更多习惯性的思考和想象,那么我们才有机会去获得更多“运营”的主动权,把我们送向期待的结果。

那么,追问来了:你要把自己运营去向一个怎样的未来呢?

以上。

参考资料:

什么是什么?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