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urenTaylor
LaurenTaylor

信仰是思考的起点

《國史大綱》讀書筆記之五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

5《國史大綱》

文獻標題:第六章 民间自由学术之兴起

版本:錢穆.國史大綱[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文字摘錄&讀書心得


第二编 春秋战国之部

第六章 民间自由学术之兴起 先秦诸子

二、儒墨兩家之興起

孔子宋人,其先亦貴族,避難至魯,其父叔梁紇,獲在魯國貴族之下層。P97

《史記·孔子世家》:孔子生魯昌平鄉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禱於尼丘得孔子。魯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丘雲。字仲尼,姓孔氏。丘生而叔梁紇死,葬於防山。防山在魯東,由是孔子疑其父墓處,母諱之也。孔子為兒嬉戲,常陳俎豆,設禮容。孔子母死,乃殯五父之衢,蓋其慎也。陬人挽父之母誨孔子父墓,然後往合葬於防焉。

(孔子的父親和母親階級差異大,結婚不合乎當時的規範,因此非婚生下孔子。小時候,孔子就玩祭祖的遊戲,說明他從小對“禮”十分向往。)


孔子的學說包括兩個方面:p98

1、礼之本源:從历史的角度出發,根据文王、周公等。

《論語·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2、礼之意义:從哲学观念出發,根据天命、性、仁、孝、忠恕等。

《論語·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孔子一面在政治上活動,一面卻招收許多學生。孔子因抱改革天下之宏願,故政治活動之外更注重於教育,開中國史上民間自由講學之第一聲。P100

孔子成為鲁司寇前的學生:颜渊、子路、冉有、宰我,子贡等;前期學生多從政。

孔子老年返鲁後的學生:子游、子夏、曾子、子张、有子等。后辈弟子,多偏向于诗、书文学之研讨。

孔門四科:德行、言語、政事、文學


儒家說喪葬之禮乃人子之自盡其孝,墨家卻說應該“視人之父若其父”,與其用在死人的身上,不如用在活人的身上,所以墨家說“兼愛”。P102

《墨子·兼愛上》:若使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則天下治。故聖人以治天下為事者,惡得不禁惡而勸愛?故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勸愛人者,此也。」

法家用意,在把貴族階級上下秩序重新建立,此仍是儒家精神。P105

(1)《韓非子·五蠹》: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實足食也;婦人不織,禽獸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養足,人民少而財有餘,故民不爭。是以厚賞不行,重罰不用而民自治。今人有五子不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孫,是以人民眾而貨財寡,事力勞而供養薄,故民爭,雖倍賞累罰而不免於亂。

古者文王處豐、鎬之間,地方百里,行仁義而懷西戎,遂王天下。徐偃王處漢東,地方五百里,行仁義,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國,荊文王恐其害己也,舉兵伐徐,遂滅之。故文王行仁義而王天下,偃王行仁義而喪其國,是仁義用於古不用於今也。故曰:世異則事異。

(2)《史記·老子韓非列傳》: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老子的理論,其要者,反尚智,反好動,反游仕食客,皆針對當時的現象。

(1)《道德經》: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2)《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荀子則主禮治。禮為人倫,荀子則要把他的新人倫觀來重定社會秩序,主去世襲之貴族而以才智為等級。

《荀子·性惡》: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爭奪生而辭讓亡焉;生而有疾惡焉,順是,故殘賊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聲色焉,順是,故淫亂生而禮義文理亡焉。然則從人之性,順人之情,必出於爭奪,合於犯分亂理,而歸於暴。故必將有師法之化,禮義之道,然後出於辭讓,合於文理,而歸於治。用此觀之,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偽也。


司馬談《論六家要旨》(收于《史記·太史公自序》):儒者博而寡要,勞而少功,是以其事難盡從;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禮,列夫婦長幼之別,不可易也。墨者儉而難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強本節用,不可廢也。法家嚴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名家使人儉而善失真;然其正名實,不可不察也。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儒者則不然。以為人主天下之儀錶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隨。如此則主勞而臣逸。至於大道之要,去健羨,絀聰明,釋此而任術。夫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敝。形神騷動,欲與天地長久,非所聞也。


一、勞作派。

墨家,以許行、陳仲為代表。

“君民並耕”,主張“不恃人而食”,各為基本的生活勞動。

二、不仕派。

以田駢、淳于髡為代表。

此派安享富貴生活,寄生在貴族卵翼之下,而盛唱其不仕之高論。

三、祿仕派。

縱橫家,以公孫衍、張儀為代表。

四、義仕派。

儒家之正統。以孟軻為代表。

五、退隱派。

道家之正統。以莊周為代表。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