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urenTaylor
LaurenTaylor

信仰是思考的起点

对《我与地坛》的一点思考

读书中的困惑、交流和思考

好学的小朋友最近在看《我与地坛》,问了我几个问题,记录一下。

J:好学的小朋友

S:业余的爱书人


1.3

《我与地坛》

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姓名,大可忽略不计.


J: 这个话我读了好几遍也没看懂.

S: 结合上一段文字看,大概就是西西弗斯神话的意思,结尾上升哲学层面了。这句话我记到读书笔记里了.

J: 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句没懂

S: 他在文章里总结出“人真正的名字叫欲望”,即宇宙中,生生不息的生命将重复跑上山的欢乐,也将重复走下山的沉静。在个体层面,我们不可避免地面临痛苦与失去,但在宇宙层面,欢乐和沉静通过生生不息的生命,实现了永恒。用通俗的话说,“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 。

  结尾的升华,关键在于史铁生跳出了个体的自我的痛苦,站在宇宙的高度看待新生与逝去的问题了。

  他的问题意识是从为什么一系列的病痛降临到他和他们家身上,开始的。他的答案就是上天随机安排了命运。但超越个体的痛苦,呈现在他眼前的是更广阔的全人类的空间。在这一刻,他在精神上也获得了跑上山的喜悦,并且为所有人指出了一条光明的路。

宇:四方上下曰宇。空间

宙:古往今来曰宙。时间

1.8

《灵魂的事》

梦是什么?回忆,是怎么一回事?

倘若在五十光年之外有一架倍数足够大的望远镜,有一个观察点,料必那些情景便依然如故,那条小街,小街上空的鸽群,两个无名的僧人,蜻蜓翅膀上的闪光和那个痴迷的孩子,还有天空中美妙的声音,便一如既往。如果那望远镜以光的速度继续跟随,那个孩子便永远都站在那条小街上,痴迷地眺望。要是那望远镜停下来,停在五十光年之外的某个地方,我的一生就会依次重现,五十年的历史便将从头上演。

真是神奇。很可能,生和死都不过取决于观察,取决于观察的远与近。比如,当一颗距离我们数十万光年的星星实际早已熄灭,它却正在我们的视野里度着它的青年时光。


J:我的理解是,就算是以上帝视角来看他,他还是会重演经历过的生命。可以说没有需要改变,或者遗憾的地方?

S:关键在“取决于观察”。他的出路依然是超越个体。“那个永远痴迷地眺望”的孩子,是以外部的视角看待自身。仅仅从个体层面来说,那总有遗憾和痛苦。

J:就是他其实不纠结于个人的生死了,但是我理解的层面还是从他个人出发的,也许他的表达是推己及人。

S: 如果仅仅从个体和家人的角度来想,死亡实在是令人难以接受,何况他的痛苦又比普通人更大。这种超越性的思考让他得到了解脱.

所有写作者都是从自身出发的,最后的答案除了能够解决自己的困惑,还能帮助他人,这就是有意义的写作,这也是作者能决定的部分。启发的人越多,作品就越伟大,这个是读者和后世来评判的.

J:“取决于观察”,可以理解为看问题的角度吧,进而理解为“人的心态”。

S:如果你能跳出自我,观察自己和其他很多事情,就能理解这句话。比如你我都是很渺小的,不过宇宙中的一粒沙。

史铁生有蛮强的宗教信仰的,佛教基督教都有点信,所以他大概真的觉得自己的生命有另一种存在的可能,他这种思考有佛教的色彩。跟我们说的心态不太一样,这是世俗化的理解了。

J: 这个得有经历才能到达吧, 了解+经历+与佛教的连接, 我觉得缺一不可.

S: 如果擅长类比变通,能想明白,他的东西不算深。他有他的经历,我们也有我们的经历.

读书首先是为了知道一些想法,至于做不做得到是后面的事了.

很多书里的境界,作者自己都未必能达到,“文不如其人”,但这并不代表这种思想没有价值,相反可能非常重要。


“不管你对我是什么样的感情,我都会始终爱你,只要你愿意接受这份爱。

  但是喜欢不会这么纯粹,也不会这么肆无忌惮”。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