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een
Noreen

有時沉默,有時健談。 閱讀/翻譯/思考/好奇寶寶/有點宅

開始做學術研究的七件事

(编辑过)
推特上有人轉載了日本慶應大學物理情報工學系的渡邊宙志教授寫的研究所指南:「開始進行研究前的七件事」。雖然跟我研讀的領域相當不同(我個人是文組),但是寫得太好了!讓人忍不住覺得:我居然到了快畢業才知道這種事!所以趕快翻譯上來分享一下。但願不會讓更多人的研究生生涯留下遺憾。
圖片來源:https://speakerdeck.com/kaityo256/welcome-to-lab?slide=9

因為我最近正在拚學位考,所以發文數就直接放生長草了。

但是今天早上正在一邊煩惱「我寫了一篇破洞百出的論文,嗚嗚嗚QQ」,一邊焦慮「學位考會不會被轟成焦炭」的同時,神啟般地發現推特上有人轉載了日本慶應大學物理情報工學系的渡辺宙志教授寫的研究所指南:「開始進行研究前的七件事」。

雖然跟我研讀的領域相當不同(我個人是文組),但是寫得太好了!

讓人忍不住覺得:我居然到了快畢業才知道這種事!Q口Q

所以趕快翻譯、寫上來分享一下。但願不會讓更多人的研究生生涯留下遺憾。

(分享請註明出處,感謝您)


譯者(就是我)前言

老實說,我覺得台灣就讀研究所還是處在相當土法煉鋼的狀態。你就是讀&寫,有事去找心諮中心,然後就沒了。

但是這也不是系所或老師的錯,而是一個相當結構性的問題。因為多數系所(規模越小的系所越是如此)業務量很驚人,老師們也是經常隱性加班。加上校方也很少關心教授或行政人員的身心健康。(笑,通常較偏向大學部,大學生大概是全校人權最高的生物www)

所以,各個泥菩薩過江的情況下,通常也就是自求多福了。因此,關於研究過程可能會遭遇那些心理上的挫折,以及一個比較正向的研究態度,其實也不曾被系統化的宣導過。

本來學術研究就已經夠鑽牛角尖了,三千煩惱被困在個人領域之後,就會漸漸滾成一個名為「大家都好厲害,只有我這麼煩惱」的巨大毛球,讓人哽在喉裡,很難開口求助。QQ

所以,多數人只能靠學長姐或朋友互相分享或者自行摸索。可是這樣做的結果,有時可能會被誤導。畢竟學長姐乃至教授可能也不太清楚,甚至也有人因為太煩惱而遁入空門或被邪教拐走。(一點也不好笑,真的有!)

總之,像這樣,花太多時間困在自己的煩惱裡,其實也額外折損很多研究的動力。

在這一點上,這個宣導資料做得非常非常好。把研究過程中常見的問題公開化,並系統化解釋。簡單明瞭,功德無量,重點都有交代到,讓人讀著感覺相見恨晚。

(最後那個「快樂是研究之本」的重點,我聽朋友說東大的教授也講過,所以我猜可能是日本學術界的共識)

但願有一天台灣也能做到這樣,努力培養出更多優秀的研究人才。:D


原文來源:https://speakerdeck.com/kaityo256/welcome-to-lab?slide=9

[]是原文中的備註,()是我個人的註腳。

1、好好睡覺很重要。

優質的睡眠是知性生產活動的關鍵。

對熬夜自豪=對自己的無能自豪。

與其得意於工作時間長短,不如得意於研究成果。

(很少有人會提到這件事,大家都想像做研究好像應該要焚膏繼晷似的。但其實睡不好腦傷會很嚴重,情緒也會格外不穩定,容易陷入憂鬱沮喪低自尊的狀態。如此一來也將很難好好發揮自己的實力。所以管理自己的飲食作息、規律運動其實也是研究生能持續研究下去的基石。這絕對值得放第一條!)

2、覺得不妙的時候請馬上逃走。

在石頭上不管待幾年,石頭還是石頭。*

(*日語裡面有「石上三年」(石の上にも三年)的諺語,意思是指再冷的石頭,坐在上面三年也會變暖,引申為堅持到底必能成功。但這裡的意思則是顛倒,指出有些堅持不一定能帶來成功。)

當你腦中冒出「是不是我搞錯了什麼?」的困惑時,請立刻找人商量。

改變環境不是逃亡。

(覺得讀不下去、寫不下去,不用感到羞恥,瀟灑地走吧!)

3. 搞不懂的地方立刻發問。

沒必要想著:「老師應該很忙吧?」

→很忙就會直接跟你說我很忙。😆

也沒有必要想著:「是否應該先自己思考看看?」

→如果有需要你自己思考的功課就會交代給你。😆

[在知識不足的情況下,要判斷什麼是「應該自己解決的課題」或什麼是「應該自己思考的課題」是很困難的。]

(包含我自己,我見過很多碩士生剛從大學上來,搞不懂教授交代的事卻又不敢提問。

這也不能全然怪他們,因為真的有教授會因為你問笨問題而鄙夷或責備你。但如果不能釐清教授的指導內容,你就會失去成長的機會。

雖然我沒有鼓勵大家當伸手牌,比方整篇文章拿去叫老師翻譯給你、要求老師幫你訂論文題目跟大綱、坐等老師餵食研究資料等等。但如果在研究上有問題,自己查書或學術網路還是不清楚,還是勇敢提問專家會比較好。

btw如果你面對自己的研究主題,經常馬上說「我谷歌了,但是找不到」。我會建議你還是老老實實地去圖書館上學術搜尋相關的課程。

因為人類文明很長,很少有什麼天才主題是找不到資料的。這種現象不是因為你的主題珍稀,而是表示你的網路搜尋能力差不多是只會找餐廳、髮廊的幼兒等級。

這會對你的研究造成非常致命的阻礙沒有好的資料搜尋能力,就不可能寫出好論文,這已經是當代學術界的鐵則了。)

4、不管如何,先動手試試看。

不要害怕對已知的事物再次研究。*

(*原文是:reinventing the wheel(重新發明輪子),通常是指對已有的東西進行重製或改良,是浪費時間多此一舉的事。)

與其當個嘲笑二次發明的人,不如動手當個原初的創造者還更有趣。

[我所能想到的東西,其他人早就想到了,這原則上是對的。但是能從發構想一路使之成「形」的人沒有幾個。]

5. 提問不是在逼問。

提問就是提問,並非逼問或斥責的意思。

請勿揣測當中的深意,誤以為「自己被罵了」。

舉例:這邊高溫的數據為什麼不齊全?

X 給我去拿樣本好好重頭做起!

O 跟低溫的數據相比,看起來精準度比較低,為什麼會這樣?

(這個滿重要的。我的指導也很常直球發問,但事前他就告訴過我他指導風格就是這樣。所以質問就只是質問,情緒跟事實要區分開來。

但畢竟教授有百百種,如果你發現你的指導教授有將提問當責罵或鄙夷使用的怪癖,且你很難不介意的時候,就表示你們屬性不太合適,塊陶比較好。)

6. 輸出很重要!

讓結果得以成「形」。[「形」=論文或軟體]

[重申一次:我所能想到的東西,其他人早就想到了,這原則上是對的。但是能從發構想一路使之成「形」的人沒有幾個。]

輸出需要10倍的輸入,多數文章寫不出來的情況,都是輸入還不夠多所致。

(寫不出來真的跟讀不夠多有關,同時也跟整理不夠系統性有關,因此需要重新檢視自己的閱讀資料是否缺了什麼,還有對原有資料的掌握是否得當。)

7. 獨立研究。

指導教授是你的研究同事,而不是你的上司,學生也不是包商。[至少本研究室是這樣的]數據請自行決定。[不過架構會提供]

大學畢業論文生:關於這個主題,也知道一些指導教授所不清楚的事情。

碩論生:關於這個主題,比指導教授了解。

博論生:關於這個領域,比指導教授還了解。

(老實說,比較良好的研究環境應該是這樣沒錯,不過東方文化經常一下子就變成奇怪的從屬關係。但無論如何,你都要記住:指導教授只是指導,負責告訴你這個業界規範長什麼樣子,但內容還是你要負責填上。)

快樂地進行研究吧!

進行研究最重要的動機就是樂趣

在學術中派上用場固然重要,但就算研究成果多麼重要、多麼有用途,不能樂在其中也是無以繼之。



以上就是踏入學術研究的要點,希望能幫助到各位在研究所當中掙扎的朋友們。

最後,若覺得本文對你有幫助,也請不吝為我拍拍手鼓勵一下囉!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