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古
糾古

遊戲創作者。著迷於還沒到來、或說已部分到來的那個世界。

在市場交易LikeCoin的一些基本觀念

這篇文章講的不是「使用教學」,主要是放諸各種市場皆準的粗淺通用觀念,兼論個人對LikeCoin價格長遠趨勢的看法。以下摘要:

  • 市場中有壞人嗎?是不是只要小心詐騙就夠了?
  • 如何規避風險
  • LikeCoin的體質與命運

市場中有壞人嗎?是不是只要小心詐騙就夠了?

市場中有壞人嗎?什麼是壞人,我們得先定義一下。

市場同時是賭場,資本雄厚者則是莊家;不要以為市場是「公平」的,交易是一種專業,當然也有很多一般人不知道的專業知識(trick);知識量與認知的落差,決定了何者是獵人、而何者為獵物。細想,當這些專家用了你所不知道的伎倆,從你手中賺走了(他的)利潤,而這筆錢甚至可能是你的晚餐錢,你還會覺得「公平」嗎?或認為對方是「壞人」?

具體而言,想要佔你便宜的這些人,會利用你一切所能得到的資訊,影響你的情緒,進而做出他想要你做的決策;股市財經新聞就是最常見的例子。當你意識到自己覺得「糟了,該賣掉手上這個了」或「這超棒,買了應該會賺錢」的時候,得更加提高警覺才行。

實際上,即使是交易所裡的掛單方式,也能達到影響情緒的效果;接收的資訊越多,儘管有助於判斷,但也可能反過來讓你做出錯誤的判斷:例如你看到一筆又一筆的大(金額)單連續賣出,感到恐慌想跟著賣時,可能沒意識到那或許是某一個人的兩個帳號互賣。這些遊走法律灰色地帶的手法是不是已經有那麼點詐騙味了?同樣難以定罪的內線交易更是官商權貴的最愛。

簡單一句話:市場是人吃人的地方,身處其中,不要相信任何自己想相信的事情。


如何規避風險

經過上一段的危言聳聽(其實真的不算)之後,我們應該多少可以理解市場中「沒有什麼是可靠的」,即意味著「風險」——實際上,所謂的「交易專業」,其核心正是「風險管理」

專業的交易者或金融機構,可能會使用複雜的統計/數學來建構專屬的決策模型;但對於我們這樣的一般人來說,最最最基礎的統計手法「平均值」,其實就很夠用了。

怎麼做呢?答案就是「分批買進」「分批賣出」。如果看好某項商品未來走勢,則分多次各買入一些(例如定期定額),避免僅僅一次衝動之下的錯誤決策,就帶來嚴重的損失(想像看看一試定終身的教育制度,你卻在考試期間上吐下瀉)。

同樣地,如果你不想把所有LikeCoin一次都賣在最低點,那分批賣會是最佳選擇——儘管你也沒辦法全部賣在最高點。(少賺也能視為一種損失。相較於有錢人,窮人承受損失的能力更弱,因此寧可放棄運氣最好的狀況,也不要蒙受最大損失)(更不用說LikeCoin其實是勞力換來的了)

換個角度來說,如果市場資產的市值長期來說是向上的(這也是人類經濟的常態),我們只要能長久留在市場之中、沒有被淘汰出局,賺賠的期望值也會是正的;而分批決策能讓自己有更多失誤後改過自新(?)的機會。


LikeCoin的體質與命運

一年半前第一次有機會跟 @高重建 私下聊,就討論到了LikeCoin身為通縮(deflationary)貨幣的問題。通縮幣的問題主要在貨幣流通數趕不上用戶數量(與生態系內經濟活動量)時,錢不夠用,導致錢變大了。接著會這樣演變:

錢變大 → 商品變便宜 → 晚點再買更便宜 → 大家都不想買,要用再買 → 經濟活動萎縮

換句話說,用戶會預期手中的LikeCoin未來更值錢,而吝於消費。

同樣為通縮幣的BitCoin,目前看來性質也更類似於準貨幣/黃金,在「流通/使用」這個貨幣的最核心功能上有所欠陷。

當時重建並沒有把話說得太滿,只表達了對這項疑慮是不擔心的。實際上,LikeCoin也具備了一個特質,能夠對抗「吝於消費」這個狀況——消費不一定要花錢,按讚就是消費。也就是說,當你吝惜甚至壟斷了所有的LikeCoin,其他人仍然能消費,這也大大降低了囤積LikeCoin的實質利益。

儘管實際上是否這麼美好,目前仍不得而知;反而是目前Matters的用戶組成,一兩年來間接造成了幾次「創作到底該是怎麼樣的水準/品質」的爭論,有可能進而壓抑了讚賞的動機(好文我才Like)、降低LikeCoin的流動性;換而言之,(由用戶主導走向的)Matters很可能即將步入一段利益與LikeCoin有所衝突的時期,這個議題且待下回分解。

什麼?你說還沒看到最重要的結論?喔,這點倒毋庸置疑,只要LikeCoin不死,長期來說一定是不斷往上漲的啦!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