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翔萬里
風翔萬里

住在海港山城,患有文化、歷史和藝術上癮的單身大齡女子,分享生活體驗與個人觀點

把人當成人對待,根本解決台北車站移工及遊民群聚需求

台北車站大廳

昨天看到台鐵發布可能永久禁止在大廳席地而座的消息,一下子就在網路上炸開了很大的討論,說實話對台鐵這種公營企業做事的方式感到很灰心,再看到網路上各種充滿歧視而不自知的言論,實在難受,有感而發寫一點個人觀點。

坐擁珍寶而不自知,輕忽的掃除廢止它,台鐵已經不是首次這樣幹了,在許多人記憶中有難以抹滅印象的翻牌式時刻表,在2010年大廳改建時曾要被廢除,因為民眾大力請願才予以保留一面,但台鐵卻未能考慮它長遠維修所需的零件儲備,以致在2019年底這項鐵道文化資產最終仍必須除役,走入歷史。現在換成是台北車站大廳多元共融的特殊地景。

人生百味:過去我們舉辦石頭湯,席地而座與無家者聊天,參加過這個活動的人來自香港、日本、中國、菲律賓、澳門、烏干達、美國、紐西蘭、加拿大,幾乎每個人都對台北車站能有一個這樣與無家者交流的活動,而為這種文化的包容性感到驚嘆,有人說:「如果在我們國家的車站,怎麼可能交流,把他們掃出去都來不及了,這裡不愧是台灣。」
2019年底除役的台鐵翻牌式時刻表

如果我沒弄錯的話,台鐵台北車站大廳只有在週邊四根樑柱側面各放3張不顯眼的座椅(疫情期間不確定是否有全部被撤除),這個隨時有數百人路過與活動的公共區域,就是一個活生生玩大風吹遊戲的實境現場,前提是旅客還要有火眼金睛,得以辨識出空間裡極少數受過良好忍法隱身術訓練的椅子。(瞿欣怡:為何台北車站的椅子都消失了?

台北車站設置座椅超少,一開始是台鐵為了防止街友佔用座位,還有藉此強迫引導人流移動至百貨樓層進行消費所致,然而事實是在光鮮亮麗的北車微風廣場進駐後,街友都大多只在車站建築外部和花圃週邊或坐或臥,大廳極少數的座椅從未看到街友佔座,將座椅全部清除的結果,反而造成普通旅客想短暫歇腳休息都非常困難。(中國時報短評:台北車站不友善

鳴日台鐵美學復興特展_取自中央社

台鐵大廳經常還是活動空間租借的熱門場域,一旦租出去辦表演活動、展覽、市集、立耶誕樹等,台鐵也從沒問過旅客或移工是否不方便,純粹收租金兼趕路人,魚與熊掌兼得。今日新聞台鐵表示從未提供席地而坐的服務,因此希望旅客移駕到剪票口付費區內的座椅休息,所以沒搭火車只是路過的就不是人嗎?台灣最大的特等車站,竟然連路過旅客歇腳的椅子都不願意提供,真是太可笑了!

眾人能自由席地而坐的台北車站台鐵大廳,意義除了地板夠乾淨以外,還象徵台灣族群包容性與對弱勢關懷的同理心;其實台灣民眾也常常坐在大廳地板上,學生、年輕人、旅客皆有,之前甚至有媒體及研究來採訪了解為什麼大家喜歡坐在黑色格子裡居多的現象(關鍵評論網:黑白空間默契:為何人們都選擇坐在台北車站大廳的黑色格子裡?),這些移工一開始也只是看著台灣民眾有樣學樣,唯獨他們人數眾多,才因此形成假日大廳壯觀圍坐人潮的場面。

台鐵台北車站1樓大廳-黑格子的吸引力

如果經常出入台北車站,可以發現移工多是假日上午至下午前半段在台北車站聚會或相約見面,菲籍、印尼籍、泰籍移工出沒時間和區域也略有不同,除了大廳,有時也散布在商場周圍角落。移工也在這個場域發展出了讀書會、互助群體等次文化。然後現在被用有色眼鏡說他們像難民、說他們髒,說移工為什麼不去咖啡廳、公園,但我很想問問用這種尖酸言論批評移工的人,你是否在移工離去的台鐵大廳看過未曾留下任何垃圾的乾淨地板?你是否會對意識到自己毫不遮掩的歧視、漠視弱勢經濟族群的困難、無視他人社會需求感到羞愧?

交通部長林佳龍:我們希望自己的同胞在其他國家怎麼被對待,就該那樣對待離鄉背井來到台灣工作或生活的外籍朋友。車站的公共空間,應在符合疏運及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提供包括移工在內的所有民眾共享,同時應避免標籤化特定族群。
台北車站地板圖書館_取自人生百味FB

如果台鐵真心希望解決所謂首都門面的問題,其實最好的方式就是主動結合無家者及移工扶助團隊一起合作,集思廣益共同找到最適合各種族群也兼顧旅客需求的解決方式,考慮各種族群在此空間活動會需要梳洗、寄物、聚會、休息等需求,然後主動設想及提供更友善旅客、移工和無家者的措施並大力推廣使用,比如:統整北車周邊活動街友族群資料、匯整移工聚會頻率人數時段數據、提供梳洗沐浴空間(旅客、街友應該都有機會用到)、提供低成本寄物服務、設計規劃舒適且數量足夠的休息場域、甚至提供無家者兼職的工作機會等,比如在台鐵大廳提供兼職性協助旅客引導、身障服務、行李搬運、…等簡易工作職務(醫院也有類似護佐人員,多是受訓過的年長者擔任移送檢體或文件、推患者前往檢查室等事務工作),一味驅趕只是浪費時間無謂的捉迷藏而已。

現在台鐵大廳是連地板都不給坐,在防疫期間避免群聚大家都可以理解和體諒,但希望疫情過後能再恢復它本來不強制驅離的作法,否則就要比照台鐵開齋節一樣,找出一個可以讓人接受且願意主動配合的替代作法,不管是建立空間營造委員會、組織移工志工隊進行秩序或環境維護、進行多族群需求對話溝通都好,這樣直接查禁驅離的方式實在很粗魯蠻橫又不通人情。

台灣自詡是一個多元包容、開放進步的社會,離鄕背井的東南亞移工們是幫助台灣經濟、家庭、社會發展的重要一分子,由衷希望台灣人多認識、理解這些外地朋友的文化、需求、生活,甚至推動立法在每個縣市都設立移工們自由聚會活動的設施與場域,只有把人當成人對待,才是真正解決台北車站移工和遊民群聚問題最治標又治本的方法,也是展現國家軟實力展現的最好方式。(人生百味:對所有人開放的空間,是對弱勢者最有利的空間

關於致力移工和遊民扶助社工團體,請大家多關注支持: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