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小城
纪小城

【女权史上的今天】1908年1月9日:西蒙·德·波伏娃的生日

西蒙·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

1908年1月9日,是法国著名作家、哲学家、女权主义者西蒙·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的生日。

波伏娃出生在巴黎一个富裕家庭,幼年接受过良好教育,20岁获得哲学文科学士学位,并在巴黎大学结识了她的终生伴侣——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1905年6月21日-1980年4月15日)。

1929年,萨特和波伏娃以前两名的成绩通过了高中教师会考;同年10月,两人确立了情侣关系。在见过波伏娃的家长后,她没有同意萨特的求婚,两人就此开始了一生的伴侣关系。

波伏娃曾在1960年出版的回忆录《岁月的力量》(La Force de l'âge)中写道:“我从未想过接受他的这个提议。婚姻会使两个人遭受更多家庭的束缚和社会的劳役。相反,为了追寻自身独立而受到的困扰远没有那么沉重;对我来说,在空洞中寻找自由是如此的做作,因为这种自由仅仅存在于我的头脑与心灵。”

1929年后,波伏娃曾辗转马赛、鲁昂、巴黎多地教书。直到1943年,她被指控曾于1939年勾引一名17岁的学生娜塔莉·梭罗琪娜(Nathalie Sorokine),并因此被撤销教职。同一年,她出版了第一部小说《女客》(L'Invitée)。

离开学校后,波伏娃投入到文字创作中,与萨特、雷蒙·阿隆(Raymond Aron)等左派文人创办了杂志《摩登时代》(Les Temps modernes),旨在通过现代文学的方式向人们介绍存在主义哲学思想。这一期间,波伏娃也游历了许多国家,认识了一些当时最为著名的“共产主义者”。

1949年,哲学散文《第二性》(Le Deuxième Sexe)出版,引起巨大轰动,甚至被梵蒂冈列为禁书。这本书后来被视为现代女权主义的奠基之作,波伏娃也成为了1970年代女权运动的重要理论家和创始人。

1954年,波伏娃凭借长篇小说《名士风流》(Les Mandarins)获得了法国最重要的文学奖——龚古尔文学奖(Prix Goncourt)。她的很多其他作品也获得了极高的评价。

1986年4月14日,波伏娃在巴黎去世,终年78岁。

2008年1月9日,波伏娃的百年诞辰之际,法籍保加利亚裔哲学家茱莉亚·克莉斯蒂娃(Julia Kristeva)在格利玛出版社(Éditions Gallimard)和法国文化协会的赞助下,设立了“西蒙·德·波伏娃奖”,以表彰为实现男女平等以及为反对侵害人权而抗争的个人或团体。

引用/翻译/编辑/参考资料: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imone_de_Beauvoir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imone_de_Beauvoir_Prize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Simone_de_Beauvoir2.png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